胃肠道手术包括胃黏膜修复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部分胃切除术等,是在对肠胃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常见手术方式。在患者进行胃肠道手术后,由于手术部位较为特殊等原因,极易使患者出现感染、疼痛及伤口愈合缓慢等情况,对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胃肠道手术的70例患者,随机将70例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1.32±4.52岁,患者患病情况阑尾炎13例、直肠癌4例、胃癌7例、急性腹膜炎11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52.28±4.91岁,患者患病情况阑尾炎15例、直肠癌6例、胃癌8例、急性腹膜炎6例。经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患者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经我院医师诊断,均符合胃肠道手术条件。(2)患者均在我院进行胃肠道手术,且术后在我院进行康复护理。(3)患者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具有一定沟通能力,可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排除标准:(1)患者未合并有肝、肾的严重疾病。(2)患者在诊断、手术前后临床资料不完善。
1.2方法
1.2.1常规手术护理
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手术护理方式,如下:(1)在患者手术前告知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及风险。(2)患者在手术前需进行各项常规身体指标检测,进行备皮。(3)手术过程中,患者需严格执行医嘱,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4)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术中的各项操作流程。(5)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切口护理。
1.2.2手术室护理干预
观察组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的手术、护理的过程中,除上述常规护理方式外,增加额外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
(1)针对性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认真了解每名患者的患病情况及手术方案,了解清楚后,在患者手术进行前24小时与患者进行具体的手术相关事宜沟通。使患者能够清晰了解到手术治疗的好处、术后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及手术的认知。护理人员应在沟通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有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术前疏导,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在手术中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2)增强无菌处理。患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室必须满足无菌操作的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1小时,应提前对患者所使用手术室的室内环境、药品及器械等进行仔细检查,若出现破损、撕裂或污染等情况,应立即更换,在检查后对手术室内环境、物品进行清点、消毒等,防止患者在手术后,因手术室室内环境、物品等出现感染的情况。
(3)手术过程监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案的不同,为患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顺序等。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必要时可通过药物控制患者身体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室空气流通,将手术室内温度、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为患者做好体温检测,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进出情况。
(4)手术切口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当患者腹腔打开后,可采用全层保护器保护患者切口,防止细菌等进入造成手术切口感染。在患者进行手术后,需对患者手术切口位置及周围(消毒面积不小于20CM)进行仔细消毒,在消毒后完成后尽快完成切口缝合,切口缝合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依次擦拭干净后选择吸附性强的敷料预防切口渗液。
(5)术后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特征及切口愈合情况,前5天,至少每天2次检查,之后每天1次,并将所检测数据详细记录。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为患者更换敷料药物。在对患者切口检查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患者因疼痛出现应激反应。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在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愈合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应用
本次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所得结果P<0.05时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通过对两组患者在胃肠道手术中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5.71%),对照组切口感染率9例(25.71%),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 例(%)
2.2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共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患者无不良症状发生,切口愈合较好。乙级: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切口出现血肿、渗漏等情况,切口愈合一般。丙级: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切口出现脓肿情况,需进行引流治疗,愈合情况较差。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切口愈合情况上,总愈合35例(100.00%),对照组患者总愈合31(88.57%),观察组患者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例(%)
2.3两组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5分为满意,85~100分为非常满意。经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35(100.0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30例(85.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例(%)
3、讨论
胃肠道手术是患者在进行胃肠道类疾病时,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患者进行胃肠道手术后,由于手术部位较为特殊等原因,极易使患者出现感染、疼痛及伤口愈合缓慢等情况。患者若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不仅会延长患者手术切口愈合的时间,还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经相关研究表明,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很多,与患者在接受手术时的环境及患者自身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为了有效预防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手术时,应重视对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手术室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的具有针对性且全面的护理方式,可以减少因为医护人员个人原因或疏漏造成的不良影响,能有效预防患者切口感染的情况。
根据本次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5.71%),对照组切口感染率9例(25.71%),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手术前后及过程中通过医护人员良好地配合,科学的术前准备,严格执行增强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的情况下,能有效减少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预防患者因感染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在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来看,观察组总愈合35例(100.00%),对照组患者总愈合31例(88.57%),观察组患者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在手术后的切口愈合,减少患者在恢复期间血肿、渗漏及脓肿等情况的发生,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35例(100.0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30例(85.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信任关系,为患者在手术及术后护理提高了良好的条件,从而确保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胃肠道疾病患者在通过胃肠道手术进行治疗时,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及患者自身情况的差异,易出现患者切口感染、难以愈合等问题。但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情况,改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贺静如,董亚利,戴美玲.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1):1837-1838.
[2] 孙彬.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观察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6):99-101.
[3] 张兴华.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患者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效果[J].现代养生,2022,22(09):728-730.
[4] 金苗苗.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2):184-186.
[5] 孙大萍.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9):185-186.
[6] 崔爽.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21,34(17):184-186.
[7] 吕华,许晓璇,谢敏珆,曾悦.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预防切口感染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4):103-105.
[8] 贺静如,董亚利,戴美玲.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1):1837-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