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马静 张丹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市,7530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探讨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命体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74例心内科患者,从并发症、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分组对比,其中对照组在院期间进行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在住院期间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结果:对照组病人的并发症较实验组多,病人的满意度较实验组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内科介入手术中,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治疗满意度。
关键词: 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凤险因素;对策
DOI:10.12721/ccn.2023.15708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心内科方面的疾病是一类具有高发病率的疾病,近几年,伴随国内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心血管内科病症患病率呈逐渐上涨趋势,其致死率也始终处于非常高的程度,对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心内科患者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影响到日常生活活动和自我照顾能力的因素很多,也造成了其疾病复发的根本原因。尽管介入技术现在已经在心脏疾病中广泛使用,但其本身的复杂性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因此,应加强对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尽量降低可能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影响。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院病人住院期间在介入治疗方面,针对危险因素,采取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作一简要介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7月到2022年7月,我院选择了介入治疗的74例心内科患者,分成两个组,对照组37例,由23例男性患者(年龄50-73岁)和14例女性患者(年龄49-69岁)组成的,他们的病程最长5年,最短1年。实验组37例,由20例男性患者(年龄48-71岁)和17例女性患者(年龄47-73岁)组成的,他们的病程最长6年,最短0.5年。两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医院接受一般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患者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组织护士对影响心内科介人治疗护理安全管理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得出了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既存在于患者方面,也存在于护理人员方面,以此为基础,针对这些情况,制定并实施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增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在医院中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了强化。

(1)关于对护士的建议:加强护士的专业学习和培训,不仅要加强护士的基础知识,还要加强护士的责任、制度、安全、法律意识,要严格掌握介入手术期间的护理要点,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的症状,熟练地掌握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加强对各种风险因素的预测、判断和处理,减少风险因素的不良后果;严格遵守心内科的规章制度,比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对介入治疗病人护理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用娴熟的操作技能来完成每一步的操作,并且要将护理记录写完整,这样才能给病人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让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

(2)关于病人的应对措施:加强和病人和家属的沟通,针对病人和家属对于疾病和介入治疗的误解,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法,向他们宣传介入治疗的优点,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手术过程中,病人和家属会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病人和家属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尽量满足病人和家属的合理要求,尽量帮助病人和家属解决问题,增加护理人员和家属之间的契合度。

1.3效果评价

两组病人在医院中的合并症发生率,病人对照护的满意程度,病人对治疗的坚持程度。其中,以护理满意度问卷为依据,对护理表示满意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进行统计,以患者在干预治疗期间的表现为标准,以完全依从和不完全依从为标准,展开对护理依从性的评价,完全依从的占比越高,说明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说明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73.png

2.2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比较[(%)]74.png

3讨论

由于心内科病人的情况及治疗的不同点,病人往往需要接受介人治疗。虽然介入治疗能够拯救很多心内科的病人,提高他们的疗效,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绝对的安全,在围手术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从而影响到治疗的效果。所以,在心内科介入治疗中,加强对护理安全性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它们主要来源于患者和护理人员两个方面。比如,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存在认知上的缺陷,他们的遵医行为很差,有时候他们不能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从而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发生。还有些病人对介入治疗后的效果过分担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这就造成了他们的配合度不高,这对心内科的新形势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细致地做好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帮助提高医院职工的思想意识,提高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防止他们被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所影响。   

综上所述,医患之间使用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对调动﹑发挥并保持医院全体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的帮助,这对稳定医院的队伍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院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医院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浅谈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对策[J.彩霞.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35)

[2]安全管理在心内科介入围术期的应用[J].胡佳星;王朋.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01)

[3]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吕巧燕.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14)

[4]探究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J.李增玉.中国卫生产业,2019(15)

[5]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尹艳.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14)

[6]神经内科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的实践与成效[J].朱珍萍;罗云英.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19)

[7]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蔡丽;温峥;申芳;冯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02)

[8]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王晓云;张立力.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