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术中的应用分析

王佳 孙芳芳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753000

摘要: 评价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术治疗后预见性护理所起的作用。方法:将我院108例经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病人进行脑血管介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并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 HAMA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减轻患者消极情绪,促进患者积极应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脑血管病;并发症;介入治疗;预见性护理
DOI:10.12721/ccn.2022.1571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脑血管病是由大脑血管引起的,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大脑组织受到损伤。由于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以“四高一多”为特征,被誉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由于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血管内介入技术以其微创、有效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从2016年开始,我院神经外科开始实施介入手术,通过不断总结和摸索,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介入手术患者进行个性化、连续性护理,效果良好。以下是我们的报道。

1对像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过血管造影术或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像,其中男性76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42~79岁,平均年龄(56.7±4.3岁)。入选条件:①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符合《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诊断标准;②符合介入手术指征;③患者有明确的意识;④选择进行手术,并在知情同意和手术中签字。排除条件:①有严重的心、肝、肾、其他疾病或恶性肿瘤;②有精神障碍;③严重的失语症。以按照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之间存在比较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住院宣教,健康指导,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观察和记录病情等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以神经内科介入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共同组成干预小组,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评估及追踪,并依据以往的病史及病患状况,预测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及并发症,及时制定护理措施,采取有效实施。

1.3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高。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用百分号(%)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术后两组病人HAMA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病人HAMA评分差异不明显;术后,观察组病人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病人介入术前、术后HAMA评分比较(x̄±s,分)1.png2.2术后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尿潴留、皮下血肿、睡眠障碍、感染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病人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2.png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对可能出现的护理危险进行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和降低护理并发症的目的。它的优势是:①注重预防,在早期的经验累积中,可以有效地控制护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并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干预,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效果;②可以培养临床护士的思考和判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突破传统的被动护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3.2预见性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

患者对介入技术认识不足,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可能会引起心悸、行为异常、不能配合等症状。本文采用回顾性的总结、个性化的分析方法,以了解外科手术患者的焦虑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前 HAMA得分差异不明显,术后 HAMA得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介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在介入手术中,常常要进行桡动脉、股动脉的穿刺,避免了对血管的损害。另外,术中使用对比剂,术后压迫不当,病人被迫体位;患者的依从性差,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多种并发症,轻则会加重患者的不适,造成不必要的用药,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护士具有思维和学习的能力,并具有对病情发展的判断能力,以树立安全、有效的护理行为。观察组采用术前情绪管理、床上排尿训练、术后穿刺固定观察、规范操作等预防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对脑血管介入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有针对性的全面评估和综合分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并对其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可以在实施日常护理时,提前掌握风险因子;避免手术中的风险,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消极情绪,最大程度地控制了各种并发症的发展,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洁静. 预见性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术中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1,20(24):143-146.

[2]叶淑莹,叶雅顺. 预见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的应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