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画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丁威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黉学育才小学,236800

摘要: 小学阶段的“画数学”是针对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不足,运用学生的感知能力,将教材出现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等,通过直观的图示表格等清晰的表示出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文从理解、构建、体验数学课程三个方面总结了画数学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要点,并根据实际画数学课程设计的经验提出了年级差异化、编制画册、制定合理评价标准的应用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画数学”;课程设计;实施路径
DOI:10.12721/ccn.2024.1574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提出了几何直观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以通过“画数学”的课程设计,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直观化,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转为形象的图画。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所以“画数学”的课程设计是教师重点学习和研究的对象,通过“画数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画数学”学习方法简介

“画数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重点是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来学习掌握数学中的抽象问题和逻辑问题。“画数学”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就是将儿童趣味和数学知识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实现“数学化”,从而改变学生心中对数学固有的枯燥乏味、难懂的印象,帮助学生喜欢并且学好数学。

“画数学”教学和学习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是教师需要总结归纳“画数学”图画的类型和作用,最后是要给学生画图的训练和指导,练习画数学的能力。

二、“画数学”课程设计的要点分析

“画数学”的学习内容与教材知识体系密切相关,但它又是独立的、创新的,是教师基于教学经验、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而自行开发设计的内容[1]。 虽然教材中也有大量的图示,但是教材的设计对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是不够的,因此需要教师对数学课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可以将“画数学”的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理解数学、构建数学、体验数学。针对各个年级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图示,由简入繁,形成一条进阶式的“画数学”学习模式[2]

1. 理解数学课程

理解数学是“画数学”课程结构中相对基础的部分,培养学生数学的理解能力。数学画图根据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习顺序可以细分为概念图、线段图、示意图、思路图四个部分。一、二年级的课程主要以直线或条形图为主,掌握画简单的实物图,将一些概念图示化。三、四年级要逐步从直条图过渡到线段图。五、六年级要学会运用多条线段图的组合,这样层层递进。在学习几何问题时,例如面积、周长等会用到示意图,通过画图厘清图中的长度关系及数量关系。思路图是厘清问题和条件、展示算法和步骤的过程,是高年级学生对概念图、线段图、示意图的综合运用。

2. 建构数学体系

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可以通过画知识树或思维导图实现。知识树是一种点状为主的图画,适合低年级段。学生将知识点有逻辑、有层次的概括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和内在联系,为高年级学习打好基础。知识树的树干一般是课程的名称,树叶是课程的重点内容,画知识树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想象力画不同的树不同的颜色,对低龄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画思维导图是将知识系统回顾与整理的过程,适合高年级段学生用来整理、优化、记忆知识,建立数学的知识体系。画思维导图可以从每个章节,到每本教材,到每个年级进行回顾和整理,让学生清楚自己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查缺补漏学好数学。

3. 体验数学创作

体验数学创作主要是通过四格漫画、数学绘本两种形式进行数学问题的创作和解答。四格漫画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数学绘本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四格漫画和数学绘本都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生活经历构思设计的,非常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作能力、想象力。四格漫画的内容一般涉及到低年级的图形认识、数字以及运算等,数学绘本可以绘制较复杂的应用题、运算律、几何图形等内容。体验数学创作的课程由占用时间较长,可以安排在假期作业里完成,完成后需要对学生作品认真批阅、展示,促进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三、“画数学”课程设计的策略

1.编制“画数学”手册

“画数学”手册是用于画图教学和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用的画册要与教材编排一致,画册的内容根据年级收录相对应的概念图、线段图、示意图、思路图、知识树、思维导图、四格漫画、数学绘本等内容。通过手册可以实施画数学的活动,可以结合学情以及生活素材对课程内容进行新编,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学生自主阅读的画册可以是集合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将更符合学生理解的表达方式的数学画整理起来形成画册。利用画册可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画图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将好的思路集合起来给学生们互相交流、自主学习开辟新的窗口。

2.根据年级差异化指导

“画数学”课程要根据年级差异化指导,要能够抓住各个年级画图的重点。一年级,培养学生的重点是大胆的画,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可以用画的方式将数学打造成一个多彩美丽的形象,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创造。二年级,培养学生的重点是辨析。学生会遇到难以理解的表述,例如“比一个数多”“比一个数少”这类的问题,通过画直条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多或少所表述的含义。所以二年级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对文字表述的理解,培养学生用画方式锻炼自己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三、四年级,培养学生的重点是规范的画线段图。规范的线段图包括三点,整齐的书写、完整的题干信息、数量关系。线段图是学生解答问题的重要思维支架,要循序渐进,先学会读懂线段图然后解决问题,熟练之后再自己画图,画规范的图,最后通过画图厘清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五、六年级培养学生的重点是要综合运用画图的方法。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构建能力,在面对问题时可以自行设计图画、符号帮助自己分析、推理、解题。

3.制定合理的“画数学”课程评价标准

“画数学”课程旨在通过画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对课程内容、课堂效果、掌握情况重点评价。“画数学”课程内容的评价要看是否能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和共鸣,课程内容是否与教材有良好的衔接,课程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等。课堂效果的评价要看大部分学生是否能通过图理解所学的内容,没有理解所学内容的学生原因是什么,是否与图画有关,是否需要对图改进,将课堂的难度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相匹配。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评价先是看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否认为已经听懂,然后再通过作业或课堂练习对学生的积极性、画图技能、熟练程度、进步过程四个方面展开评价。

综上所述,小学“画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应用需要教师明确“画数学”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当以学生掌握学习能力为目标开发“画数学”的课程,通过实践和评价,更新“画数学”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画数学”课程的价值,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能提升教师的教研和课程设计能力,对教学方法的完善、提升有很大的优化和巩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善娜:把数学画出来(第1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186页。

[2]杜丽萍.关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靖远教育, 2022(0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