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脑卒中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

马燕

新乐市中医医院,河北新乐,050700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对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从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在24个月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例,随机的把这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0人,对照组也有40人,对40名观察组患者使用康复护理疗法,而对照组的40名脑卒中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疗法,然后把这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40名脑卒中患者当中,有26例显效,有11例有效,有3例无效,康复护理疗法的有效率达到92. 5%;而对照组的40名脑卒中患者当中,有19名悲者显效,有9名患者有效,11名悲者无效,康复护理疗法的有效率有72.5%。 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康复护理法来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明显比采用常规护理疗法,这种方法有效率高,值得推广临床使用。
关键词: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脑卒中;临床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07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中普遍的多发性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提升,脑卒中的治疗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还是有-部分的患者在预后出现了不良的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的工作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的花费也给患者添加精神和心理的压力”。当前的研究结果表,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于患者尤其是肢体功能的恢复非常有帮助。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从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在24个月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例,随机的把这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康复护理疗法,观察组有40人,其中观察组4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年龄从47到75岁,平均年龄在57.2岁,女性患者有17例,年龄从49到80岁,平均年龄在57.7岁;,对照组的脑卒中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疗法,对照组也有40人,其中对照组4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年龄从47到75岁,平均年龄在57.4岁,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从51到80岁,平均年龄在57.9岁,然后把这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为神经内科常规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对症支持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包括:(1)心理康复护理。责任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主动给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变化,纠正错误认知,消除消极情绪,增强治疗自信心。及时给患者讲解康复锻炼对于促进康复的积极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同时教会患者反思自己的情绪,善于发现消极情绪,并通过看电视、与亲友聊天、听音乐、深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2)按摩护理。对患者患侧肢体给予轻柔、缓慢、有节律的按摩,对于肌.张力高的肌群以安抚性质的推拿按摩为主,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采用揉捏和摩擦,自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每次20min,每日2次。除了肌肉按摩外,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选择肩井穴、外关穴、曲池穴、合谷穴、环跳穴、足三里、风市穴、阳陵泉、昆仑穴等进行穴位按摩,按摩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个穴位按摩3~5min,每日2次。(3)肢体功能训练。卧床期协助患者进行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的变换,每2h变换一次体位,并在受压部位垫软枕,预防压疮。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肢体被动运动,自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活动,每日2次,直到患者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恢复,循序渐进的进行肢体主动运动,如桥式运动、Bobath握手运动、床上移行等,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着重进行偏瘫侧肢体以及软弱肌群的训练。在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后,指导患者进行坐-站位转换训练、站位训练等,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站立,首先让患者尝试健侧肢体在前,足跟着地,躯干稍稍向前倾,双手平举保持肢体平衡,缓慢抬起臀部,髋和膝关节伸展,缓慢站立,在自动站立平衡后开始进行步行训练,以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实现迈步、重心转移。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站立、步行训练实际完成情况适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洗漱、进餐、穿脱衣物、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4)偏瘫操。在患者可以通过手把手示范、观看视频等方式教会患者偏瘫操,结合患者的偏瘫程度选择合适的偏瘫操动作,主要动作有肘屈伸、肩部运动、转体运动、向患侧翻身运动、向健侧翻身运动、肘屈伸控制运动、屈膝摆动、搭桥运动、屈腿髋关节外展内收、屈膝运动等,并根据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适当调整偏瘫操的动作,要求患者每日遵医嘱做偏瘫操,家属监督指导,每次30min,每日1~2次。

2结果

经过一系列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具有所改善。观察组的40名脑卒中患者当中,有26例显效,有11例有效,有3例无效,康复护理疗法的有效率达到92. 5%;而对照组的40名脑卒中患者当中,有19名患者显效,有9名患者有效,11名患者无效,康复护理疗法的有效率有72. 5%。

3讨论

由于受到人们饮食结构改变、作息习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有研究报道,脑卒中与脑血液循环障碍有关,这种疾病的高危因素主要包含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等。这种疾病的危害在于:患者发病后,经过有效治疗,其症状可显著改善或消失,但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这一因素的影响,容易表现出运动或语言功能异常,影响其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常规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效果尚可。与常规护理相比,康复护理的优势在于:这种护理方法严格根据脑卒中患者的语言、运动功能受损状况(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状况)确立康复方案,其康复训练过程由拥有丰富康复经验的护理人员主导。而常规护理虽然也涉及康复相关内容,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多属于一-种自主性行为,在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容易因频繁失败产生负性情绪,进而影响其康复效果。

具体来说,通过实施康复护理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细致的了解,目的是帮助忠者建立长期治疗的信心,通过心理护理指导、健康教育等方式来提高对患者疾病情况的认知与连接,对于实质性的护理,因脑卒中疾病会造成患者身体机能遭受严重的损害,特别是吞咽食物的时候,若是不能提供一-些必要的护理,其营养补充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训练咀嚼功能时需要提高患者的进食能力。对于食物应该多选择流质食物,在护理中做好工作工作,针对性的优化整个流程出现的遗漏问题,从而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大大缩短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开展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时对脑卒中实施康复护理非常重要,既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对预后效果进行改善,从而很好的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梅.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2020,50(1):332-333.

[2] 宁敏.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 母婴世界,2020(7):226.

[3] 王冉,王晓.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 健康之友,2020(12):191.

[4] 王玉花,马娜.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 临床研究,2019,27(4):167-168.

[5] 曲春兰,刘钰,李勇.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 科学养生,2020(5):245.

[6] 慧君.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 健康大视野,2020(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