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一种临床表现,分为入睡难、早醒、或者两者都有。临床表现为总睡眠时间减少、卧床时间增加、睡眠质量替伏期增加、总睡眠质量下降、惊醒次数和睡眠时间飘忽不定、晚间惊醒延续时间增加、打瞌睡次数增多。老年人对自己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率为20%-50%,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差异也不同。老年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这也是老年人群中其它老年疾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此外,失眠还会导致心脏病、抑郁症、痴呆等慢性病的发生,使得老人失眠的原发性疾病更加严重。近年来,我国的护理人员对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完善,本文对这一领域的护理工作进行了总结。
1影响高龄睡眠障碍患者的相关因素
1.1年龄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生理学会随著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许多变化,同时会伴随著许多器官的机能降低,所以老年人通常无法抵御较少的压力。这种变化在睡眠系统中也会发生。老年人的睡眠不够的因素主要包括:运动量少,光照不足,叫醒阈减少,中枢神经行动能力转变,自主神经系统转变,老年病人出现一些病症的频率增加,疾病负担提升,日常生活储备减少。
1.2社会家庭因素
老年人失眠病病人的睡眠质量问题受当今社会、家庭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压力与生活当中诸多生活事件,比如说: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岗位、经济情况、生活方式等,都会造成老年人挫败感和忧愁,加上儿女两地分居、另一半、老朋友和同事们的生病或死亡,巨额的医疗费,家里人关爱的缺失所引起的焦虑情绪、焦虑不安、恐惧感、消极悲观、神经衰弱、心烦焦虑都可以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而造成失眠。
1.3不良的生活习惯
研究结论表明,因为长时间不好的生活习性,如饮酒、抽烟、晚餐吃得多或少、睡前大量喝水会导致夜尿增多、睡前喝浓茶、咖啡类等兴奋物质等。因为这些产品具有刺激和利尿的功效,会导致失眠。
1.4躯体疾病因素
临床结果显示,超过80%的老年睡眠障碍病人由于自身的基本症状和体征而出现睡眠紊乱。如果身体疾病造成剧烈的疼痛、干咳、呼吸困难、皮肤发痒、尿急尿痛、强迫体位、活动障碍、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内分泌代谢疾病、某一些呼吸道疾病等。心衰可导致正襟危坐,偶尔苏醒。在中风病人中,有20%~40%的病人有不正常的睡眠和觉醒。帕金森老年病人的失眠率高达80%。
1.5药物因素
导致老年失眠的药物有:拟交感神经药、类固醇、甲状腺素、精神安定剂、某些抗抑郁药、β2受体阻断剂、甲基多巴。此外,为改善睡眠质量,因年纪增长而使用安眠药,特别是苯二氮类,会造成白天睡眠时间延长,进而影响睡眠,若突然停止使用,则会造成药物撤除后的症状加剧。
2改善老年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
2.1纠正错误的认知行为
对睡眠的认识失调往往会造成行为上的错误反应,而不良的行为会加重睡眠的效果。病人经常为了多睡一会儿,到了晚上起床等睡意,结果等得越久,就越焦虑,越担心;为了早日入睡,摒弃杂念,反复数数,反而会增强心智;早晨想着怎样充分地休息,赖在床上,加重白天的困倦;为了补偿睡眠的缺乏,中午小睡,扰乱了睡眠/唤醒的节奏;研究发现,在睡觉之前喝酒对睡眠有帮助,喝酒之后,尽管很快就会进入梦乡,但是会扰乱睡眠的连续性;害怕安眠药上瘾,不肯吃安眠药,无可奈何地承受失眠症;据别人介绍,服用安眠药时,因选用的药物不恰当而导致治疗失败。这就是失眠患者普遍存在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根据病人的认知缺陷,纠正病人的错误认知模式,制订个性化的行为处理方法,强化知识教育。
2.2开展睡眠卫生教育,培养患者良好的睡眠习惯
(1)合理制定日程时间表,进行有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可以在白天进行散步、做运动等户外运动,减轻身体的疲劳,有助于睡眠,小憩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2)在睡觉前1~2小时内禁止进行精神、身体上的紧张工作,避免谈论令人激动的话题,避免大量饮水,在睡觉之前1小时内将尿全部排泄干净,避免咖啡、浓茶等,同时要喝一杯热牛奶,用温水浸泡20分钟。穿着宽松、舒服的棉质内衣,并经常更换;(3)正确的睡眠体位,以屈膝右侧躺位,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呼吸得到充分的放松,心脏、肺、胃肠等器官的生理活动也得到了最小化。(4)饮食要合理,晚饭不要吃得太多或太饿;(5)请专业的辅导员协助,以模拟瑜伽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使病人学习放松,并使全身骨骼、肌肉、神经得到松弛。
2.3 心理护理
制定日程表,安排有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在白天进行散步、做操等聆听,并运用适当的聆听技巧,使患者能够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缓解焦虑;要与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尽一切可能寻求帮助。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照顾者的耐心聆听、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下,老人的睡眠品质得到改善。
2.6中医治疗
中药疗法主要有中药、针灸、理疗等,对失眠和失眠有较好的效果。比如,中医足浴可以调节阴阳,通经活络,滋补肝肾,使肾精闭藏,化生心神,使其在夜晚入睡。在足浴中,药效物质在合适的温度下,通过一定的时间渗透到脚底,可以刺激血管的扩张,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达到促进睡眠的目的。
3小结
制定日程表,安排有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在白天进行散步、做操等,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结合长期非药物干预效果进行综合治疗。根据老年人群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应转变老年人对睡眠的认知和态度,培养良好的睡眠行为习惯,提高睡眠质量,从而改善老年人群的失眠现象。
参考文献
[1]王会影.不同护理方式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坛,2020(09).
[2]郑燕玲.邓红美.唐平方.中医情志护理在提高骨折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及改善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9(28).
[3]罗馥斐.杨丽娜.梁敏玲.吴林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02).
[4]范卉.王然.安神药枕联合中药足浴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