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提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特别是在理工科课程中,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既涉及电化学的基本理论,又与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在OBE理念指导下,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一、OBE理念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其核心在于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结束时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这一理念下,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围绕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进行。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还能增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可以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改革方案
在OBE理念指导下,融入思政教育的《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旨在通过明确学习成果、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1、教学目标的重构
教学目标的重构是教学改革的首要步骤,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在《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中,教学目标的重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目标:确保学生掌握材料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化学原理、电极反应、电化学测试技术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2、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包括:基础理论强化:系统讲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深入理解。实际应用拓展:引入电化学在新能源、环保、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增强学生对电化学实际应用的认识。前沿技术介绍:介绍电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思政元素融合: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求,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如国家新能源政策、环保意识等。
3、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包括:翻转课堂:通过在线平台提供预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操作。项目驱动学习:设计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化学原理,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讨论,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的改革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包括: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持续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成果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设计、项目报告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时通过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估能力。多元化评价: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全面考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素质发展。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能不足。为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引导: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目,帮助他们自主学习。设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指导:教师在课前和课后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为此,教师应:提升自身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参与讨论: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资源的整合
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设施,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借助网络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学习社区: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进行课外讨论和交流,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四、结论
在OBE理念下融入思政教育的《材料电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教学目标的重构、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能够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这一改革方案的实施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未来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8.参考文献
[1] 李荻. 电化学原理(第4版)[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8.
[2] 陶磊明,乔 杨,韩嘉达. 课程思政背景下电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高教学刊, 2023(11): 129-132.
[3] 朱庆,陆振欢,姚金环,温玉清. 基于OBE理念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以《电化学催化》课程为例[J]. 化工教学, 2022(3),136-138.
[4] 吴堂清,黄勇力,刘永雄,雷维新,李发国,尹付成. 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深度挖掘———以《电化学原理》课程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11),118-12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丽(1986-),女,山东潍坊人,济南大学副教授,获博士学位,2011-2014年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