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中国-东盟贸易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付杨冉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深入实施,通道沿线各省区的对东盟国家贸易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在这种情况下梳理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中国-东盟贸易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对通道沿线省区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的发展乃至其它相关省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交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中国与东盟贸易整体概况、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特点分析两大方面。再次,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中国-东盟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缩短了东盟国家与中国西部省份的贸易距离、改变了传统的“西货东出”格局两方面。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盟;贸易高质量
DOI:10.12721/ccn.2022.157182
基金资助:陆海经济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研究项目(2020C13)
文章地址:

一、引言

2019年8月,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正式印发和实施,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各省将有机会成为中国-东盟开展进出口贸易的 新引擎,特别是随着RECP全面生效、“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对东盟国家开展进出口贸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如何进一步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的发展、不断扩大对东盟国家商品贸易规模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因此,提出西部陆海新通背景下推动中国-东盟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对于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与东盟国家间实现全方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国与东盟贸易整体概况

截至2021年,中国第13次成为东盟国家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国家则是连续2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格局已经形成。随着《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2)的签订和实施,标志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程正式启动,紧接着《货物贸易协议》(2004)、《服务贸易协议》(2007)、《投资协议》(2009)的签订和正式生效,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程度不断改善,《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2015),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正式结束,该协议于2019年全面生效,中国-东盟贸易发展进入新时代。

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达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4836.9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自东盟进口3945.1亿美元,同比增长30.8%;2022年1-8月份,中国向东盟出口达3640.8亿美元,同比增长19.4%;中国从东盟进口达2635亿美元,同比增长5.8%;中方顺差1005.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8%,中国2009年首次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东盟国家与中国贸易额占东盟国家贸易总额的19.4%,而同期东盟国家对美国、欧盟、日本三者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是28.9%;2020年东盟首次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东盟国家贸易交易额占当年我国外贸总额的14.7%,目前,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不断巩固,中国是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另外,根据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外贸形势调研报告》显示,东盟国家以30.60%的占比成为中国三季度外贸企业新增订单主要来源市场,这是东盟国家首次成为中国外贸企业新增订单最大来源市场。在疫情持续的大背景下,中国-东盟贸易额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东盟双方在抗疫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在抗疫医疗物资、疫苗生产研发等方面持续、稳定为东盟国家抗疫提供支持,使得双方在相关经济领域的合作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另外,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等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中国-东盟经济紧密融合,同频共振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双方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东盟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双向受惠度不断增强。

(二)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特点分析

近年来中国-东盟贸易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消费品进口潜力释放加快。随着中国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东盟国家消费品特别是农产品进口需求旺盛,例如:仅2022年一季度,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460.2亿元,同比增长了14.1%,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3.7%;二是抗疫合作持续深化,双方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持续合作,不但为双方经济企稳复苏提供了关键支撑,同时也加速了相关领域产品进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例如:中国迄今向东盟国家提供超过6亿剂疫苗,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的口罩、医药材及药品数量持续保持增长;三是能源贸易合作提速,中国与相关东盟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持续,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东盟双方能源贸易合作实现提速,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增长,合计拉动中国对东盟外贸增长1.3%,煤炭进口拉动对东盟外贸增长0.4%;四是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发展,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作,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是东盟国家生产原材料和机械设备主要来源地之一,双方贸易结构逐渐向工业制成品、高附加值机电产品等高端设备进出口转型升级,中国与东盟在产业链供应链分工中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为双方经济增长和产业合作注入持久动力

三、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中国-东盟贸易面临的机遇

(一)缩短了东盟国家与中国西部省份的贸易距离

以地处西部的重庆为例,传统上从重庆出口到东盟国家的货物先要运送到长江出海口的港口,然后中转运送到东盟各国,重庆到长江出海口就有2000公里的距离,而重庆到广西钦州港只有1000多公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拉近了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距离,地理距离的缩短,使得中国-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进一步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使中国西部省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外贸依存度不断加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西部省区对东盟国家的贸易额由2017年的724亿美元提升至2021年的1238亿美元,年均增幅14.2%,总之,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成为一条直接连通中国西部地区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走廊,另外,叠加RCEP协议全面生效、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入3.0时代带来的利好因素,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会为中国和东盟贸易合作提供的更大空间。

(二)改变了传统的“西货东出”格局

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建成以前,中国西部省份的货物运往东盟国家,必须先通过长江运往东南沿海地区,然后再转运至东盟相关国家,耗时颇长,这导致农产品等生鲜货物运输困难,使得相关行业进出口贸易便利程度受到影响,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运营,“西货东出”的“困局”逐渐得到改善,以西部省区重庆市为例,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到广西钦州港出海,比经东部地区出海的传统航线缩短十天左右的时间,2017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运行实现了由线到面,逐渐形成运输网络,并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西部内陆省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商品通过新通道可以快速抵达彼此市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破解西部省份向东盟国家贸易运输的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6117列,同比增长33%。

四、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中国-东盟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统筹共建水平

把各个省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平台、机制用足、用好,提升重庆、贵州、广西等西部陆海新通道省区在通道运营建设方面的协同合作力度,最大程度上消除区域壁垒,形成部委总体协调、地方区域联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共享格局;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顶层设计,抢抓RCEP正式生效的基于,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等合作平台的对接。

(二)持续简化通道各类运行手续提升运行效率

推动交通、海关、金融等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跨区域共建共享各类运营组织平台,打造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鼓励铁路、外贸服务企业实现运力和各类辅助设备的共享共用,全面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联运的衔接顺畅度;全面推行铁海联运“一单制”,培育多式联运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海关报关以及清关的便利化水平,最大限度简化通关、转关手续,提升陆海联运效率。

(三)打造智慧平台合作加快沿线互联互通

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各省区的需求,布局和建设一批多功能性项目,加快通道沿线省区的交通枢纽、港口、主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实现物流通道的信息互联互通;加快重庆、昆明、贵阳、兰州等通道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与北部湾各港口城市铁路的互联互通建设;支持在通道沿线省区的关键节点城市以外建设和运营一批无水港、产品集散中心等物流中转平台;加大通道沿线区域的信息通信领域投资打造一批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

(四)优化区域布局提升沿线产业融合水平

通盘谋划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经济布局,推动通道沿线区域产业协同融合发展,逐步实现沿线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挥通道对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鼓励通道沿线各省区市之间、沿线省区市与东盟国家之间共建一批产业园;培育若干通道经济增长极,引育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链,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杨耀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21(07):145-150.

[2]李世泽,马仕生,张卫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研究[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35(12):47-53.

[3]庄堇洁.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机遇——陆海贸易新通道[J].中国外资,2019(01):40-42.

[4]隋博文,杨棣媛.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东盟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35(12):54-61+65.

[5]霍卫平.用好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加快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步伐[J].中国经贸导刊,2019(0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