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延续性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后的应用研究

谢飞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市,753000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84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延续性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进程、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及护理满意度来评估延续性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恢复进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后的康复进程,降低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神经内科;重症患者
DOI:10.12721/ccn.2024.15707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后,都会因复杂的康复需求引发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患者自身康复,还会对家属造成很大的应激反应。传统护理模式对患者转出ICU后的护理存在缺陷:常因缺少系统的康复计划和家属的有效支持,即造成患者的康复进程缓慢,又增加了家属心理负担。延续性护理是以提供个性化和综合护理干预来弥补这一不足为目的的新护理模式。不但注重患者的身体康复,而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支持,有利于患者转出ICU后更快地适应康复的新环境。本文通过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后常规护理与延续性护理的对比,评价其对促进患者康复,缓解家属应激,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旨在于探讨更有效的护理模式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并改善生活质量,继而促进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ICU重症标准,且病情稳定后转出ICU。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诊断标准;②病情稳定后转出ICU;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精神疾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③资料不全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为基本健康教育,药物指导,定期复查等。基本健康教育主要涉及疾病知识、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目的是加强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与自身管理能力。药物指导的核心内容为如何正确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旨在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按量服药,从而预防与药物相关的并发症。定期复查定位于患者出院后不同时间节点,重点复查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及功能恢复情况等,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3.2研究组

研究组实施延续性护理,主要针对患者出院后的持续护理指导,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制定出院计划:在患者出院前,由医院专业团队制定个性化的出院计划,明确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和康复要求。(2)做好出院指导:首先将患者由ICU转至神经内科病房进行延续性观察及护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会制定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注意事项、康复训练要点等信息的传达,以确保患者在出院后能够做好自我居家护理。(3)及时电话随访:由专科护理团队制定计划,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确认是否按时服药,有无其他不适症状,并提醒患者按时复查,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项疑问。(4)早期临床康复:安排康复治疗师面对面教学,或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5)定期评估和反馈:制定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程,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护理措施的有针对性。

1.4观察指标

①患者的恢复进程,包括生理指标及功能恢复情况;②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采用应激量表评估;③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评估。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恢复进程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恢复进程明显快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生理指标稳定时间更短,功能恢复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进程情况(x̄±s,d)100.png

2.2两组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延续性护理有效缓解了家属的心理压力。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x̄±s,分)101.png

2.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延续性护理提升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x̄±s,分)102.png

3讨论

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后的恢复过程有明显的优势。研究组的恢复进程、生理指标稳定时间及功能恢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延续性护理可以通过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提供心理支持和家庭护理指导等措施有效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延续性护理既重视患者生理上的康复,又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家庭支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提高应对能力。患者家属在应激反应总评分、情绪稳定性、睡眠质量、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等负面应激反应方面的得分显著降低,而在社会支持、应对能力、生活满意度等正面应激反应方面的得分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提示延续性护理在帮助患者恢复的同时,也能给家属提供有效心理支持以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在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护士态度、护理技能、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护理响应速度、护理环境、护理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性护理通过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样既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又促进了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将延续性护理运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之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这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康复,而且有效地缓解了家属应激反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和家属给予了全方位支持。所以延续性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室的推广使用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为更多的患者及家属提供帮助。更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延续性护理在不同疾病和患者群体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从而为更广泛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的支持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魏娇,刘辉,鲁慧敏,等.基于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2):3055-3059.

[2]李敏,高雪,邢士刚,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46(01):63-64.

[3]高丽华,候丽娜,赵佳维,等.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69-172.

[4]张丽,栗江霞,王萱,等.4C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压力性损伤患者出院后预防效果的分析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8):3259-3260.

[5]张敏敏,居海艳,浦梦佳.延续性护理对神经内科出院患者家庭护理效果及远期预后水平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2):2285-2288.

[6]李景余,宫晶,孙亚楠,等.夜间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5):675-678.

[7]刘嵘,王颖,赵卓,等.基于信息化的延续护理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81-85.

[8]于萍萍,王晓林,于向英.基于自动化护理管理系统的医联体-家庭签约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回访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4):14-17.

作者简介:谢飞(1992.07——),女,汉族,本科学历,护师,在重症监护室从事护理工作6年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