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护理安全管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干预影响

文艳艳 李伟华

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眼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调查的研究对象,采取数字分组法将其进行随机化的分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四项数据。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四项数据结果的比较得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未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随着临床护理工作的广泛开展,其评分逐渐拉开差距,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其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增强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老年白内障;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1.15701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白内障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类型,多发于老年人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严重者甚至诱发失明的不良结局,从根本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而在围术期,因为患者视力还未得到恢复,容易诱发各种护理安全事件的频发,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2]。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3]。因为在老年人、儿童均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尤其是老年人,因为其各项组织、器官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薄弱,尤其是眼部患者人群,因为其视力的突然降低,导致其日常生活面临重重障碍[4]。为了突破难关,有必要加强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故而此次临床调查的核心思想为护理安全管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干预影响,并选择我院近三年收治的部分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调查的研究对象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眼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此次临床调查工作中,采取数字法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如下分组:

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其年龄区间均在68—75岁,平均年龄为(70.65±1.35)岁,单眼37例、双眼23例;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其年龄区间均在66—78岁,平均年龄为(72.94±1.06)岁,单眼42例、双眼18例。上述所有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在临床上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证实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结合主治医师诊断确诊为白内障疾病;(2)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此次临床调查;(3)未合并严重精神、认知、意识障碍及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精神、认知、意识障碍及恶性肿瘤;(2)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1)术前护理:因为患者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其对于疾病知识的认识不足,从而产生焦虑不安、躁动、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为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及其家庭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诊疗方案及预后效果,激励、宽慰患者,安抚其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患者配合诊疗及护理的主动性。针对患者的疑惑进行耐心地解答,逐步消除患者的顾虑,详细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需要配合的适宜、术后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正确认识围术期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提升临床效果。手术前3天用抗生素眼药水滴患眼部位,保持胃肠道处于排空状态。(2)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因为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护理人员须热情对待患者,随时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化需求,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因为白内障患者的视力远不及正常人群,为其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逐步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信任感,注意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执行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要保持患者眼内灌流液顺畅,在吸出人工晶体之前,医护人员要仔细检查,术毕,护理人员需在患者眼球部位涂抹抗生素眼膏,用无菌纱布包扎术眼,待到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将其送回病房,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充分的交接工作。(3)术后护理:术后,由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重点观察患者的眼部敷料是否发生松动,术口是否出血,合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滴眼液,并注重患者饮食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合理,给予患者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等微量元素,指导患者饭后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谨防便秘症状的发生,对于久未排便的患者,为了保持其胃肠道的通畅,须给予适量地缓泻剂,注重眼部卫生,防止用双手揉眼,以免眼部沾染细菌,尤其是在洗脸时,避免眼球沾染到污水,须用湿毛巾擦拭脸部即可。管床护士须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准确评估其眼部恢复情况,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更多正确的眼部护理常识、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滴眼液的正确使用方法及饮食搭配等,做好康复指导工作。

研究组:(1)风险评估:自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进行精准的风险评估,并依照患者的风险结果,为患者划定风险级别,针对高危患者,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自控能力,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度沟通,进而有效地避免患者因为沟通不畅引发的不良事件。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须针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除了对患者本人进行风险评估,还需对其病房环境、护理安全工作开展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工作,比如病房内是否存在引发患者跌倒的因素。(2)护理人员需确保病房和走廊的光线适宜,防止因为光线太暗或太亮引发患者视物不清而发生跌倒。同时保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病房的地板避免太滑,诱发患者走路时跌倒,在患者常出入的走廊、卫生间等位置、病床上均设置护栏,定期对病房及走廊进行全方位清洁工作,清除多余的障碍物,以免患者走路跌倒。病房内,危险品(例如热水壶等)摆放时要格外注意,摆放位置应在安全区域,在为患者安排病房时,须以患者的年纪为依据,年龄大一点的患者,应选择距离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近的位置。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四项数据。

(1)焦虑、抑郁评分的衡量分别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SDS)表来完成,上述两个量表均划分为20个条目,且评分标准一致。若评分为50—59分则为轻度焦虑、抑郁;若评分为60—69分则为中度焦虑;若最终评分>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得分越高,预示着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5]

(2)生活质量评分的衡量借助SF-36量表来完成,量表共计分为36个条目,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预示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6]

(3)按照患者对所给予护理干预满意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个评定标准,同时按照(非常满意+满意)/80的公式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差与百分数来表示,并在执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分别以t与x2作为其临床检验工具,若此次临床调查所得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四项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则以p<0.05来表示。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结果   [(x±s)/分]

截图1741254100.png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   [(x±s)/分]

截图1741254118.png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n(%)]

截图1741254130.png2.4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80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后,15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48例患者表示满意,剩余17例患者则透露出不满,计算得知其护理满意度为78.75%;研究组在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后,非常满意的患者数量增加至24例,54例患者表示满意,不满意的患者降低至2例,计算得知其护理满意度为97.5%,数据的比较显而易见,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即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基础上,有效地避免了患者因为疾病护理不当造成的病情严重甚至是死亡等不良结局的发生。而护理安全管理是在确立风险事故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7-8]。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项护理措施均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在保证患者身心安全的基础上,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10]

纵观此次临床调查工作,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部分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临床研究,并分别给予了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回顾其临床效果,结果得知:在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后,通过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提升了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从根本上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疏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临床护理及诊疗工作,同时,通过加强患者个人、病房环境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地防止了意外跌倒、摔倒等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让患者更加乐于接受护理工作,提升其临床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让患者更加乐于接受临床护理、诊疗工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