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土地资源整治工程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孙勇峰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康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075

摘要: 土地资源整治工程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分析土地资源整治工程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实施路径。通过优化土地资源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等措施,土地资源整治工程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水平,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还提出了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等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资源整治;农业发展;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
DOI:10.12721/ccn.2025.15703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日益紧张,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治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土地资源整治工程通过优化土地结构、改善生产环境等措施,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整治工程对农业发展的具体促进作用及其实施路径。

一、土地资源整治工程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1、优化土地资源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规划整合散乱农田:土地整治工程可以对散乱不整的农田进行规划整合,使土地用途更加合理,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提高土地质量和稳定性: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农田地貌,修复水土流失,增加农田水利设施,优化生产条件,从而提高土地的质量和稳定性。

2、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土地整治工程可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土地整治工程可以通过推广科学的农业规划,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措施,促进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推动农民规模经营和合作社经营:土地整治可以推动农民规模经营和合作社经营,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土地整治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4、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

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通过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从而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提高土地产出能力:通过田块平整工程可以增加土地保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5、 推进土地整治,优化空间布局

土地资源结构优化: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合理规划并整合散乱不整的农田,优化土地资源结构,使其更加合理、高效。这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空间布局优化:土地整治有助于合理划定农业生产区域,如粮食生产区、经济作物种植区等,使农业生产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同时,这也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1]

6、推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生存空间

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土地整治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引导农业生产向生态化、高效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开发闲置土地、建设集约化生产基地等措施,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推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产业生存空间:土地整治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的生存空间,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和稳定性,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7、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推动农业现代化:土地整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土地整治还可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乡村振兴:土地整治工程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措施,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同时,土地整治还可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二、 土地资源整治工程对农业发展实施路径

1、 加强规划引领,使土地整治有具体依据

土地资源整治工程对农业发展的实施路径中,加强规划引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以下是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措施:

(1)加强规划引领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实施。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村庄规划编制审核,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开展公共服务、安全韧性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编制,确保各类保护和开发建设活动有明确的规划指导。坚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优先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域范围内的村庄结合实际需求开展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确保土地整治工作有明确的实施目标和方向。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对于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2)具体实施措施

制定详细的土地整治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调查评估等内容,确保土地整治工作有明确的实施步骤和方案。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登记制度,保障土地权属清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质量监测与治理:实施土地修复和治理工程,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监测土地质量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农村土地的规划和管理要求。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高农民参与度与认识: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整治工作,共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具体实施措施的有效结合,土地资源整治工程将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水平,还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2、 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农业生产条件

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对农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消除土地细碎化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可以使农田更加整齐划一,便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通过建设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确保农田在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面前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土地整治工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延长产业链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美丽乡村

(1)加强生态保护

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确保土地整治工程不破坏生态环境。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保护和恢复农村生态景观,如湿地、林地、草地等,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2)实施生态修复

对因土地整治而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如废弃矿山、污染土地等。采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引入生态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提高修复效果。

(3)建设美丽乡村

结合土地整治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4、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升级

(1)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推动农业现代化升级

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广智能化、信息化农业装备,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

(3)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度和辐射带动力。加强区域间农业合作与交流,推动农业产业协同发展[3]

结论

土地资源整治工程对农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优化土地资源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等实施路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鑫. 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D]. 西南大学, 2023.

[2]吴婕玮. 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C]// 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 2023智慧城市建设论坛广州分论坛论文集. 广西嘉安土地整治开发有限公司;, 2023: 3.

[3]苏庚龙. 土地整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J]. 河北农机, 2023, (05): 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