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现代农业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策略

马菲菲

中共泸溪县委党校,416100

摘要: 本文从现代农业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详细分析了多种融合发展模式,如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农业多功能拓展模式、农业与服务业融合模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包括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旨在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现代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发展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农村产业融合是指以农业为基础,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等方式,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协同发展,以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功能的拓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在现代农业视角下,深入研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一)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

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例如,粮食生产基地可以发展粮食加工产业,生产米面制品、饲料等;水果种植基地可以建设果汁加工厂、果脯加工厂等。

(二)农业多功能拓展模式

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科普教育等新兴产业。比如,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开发农家乐、乡村民宿等旅游项目;建设农业科普园,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活动。

(三)农业与服务业融合模式

将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如农业技术服务、农资配送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同时,推动农村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农业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促进农业相关产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发展,形成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产业集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角色。首先,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是推动产业融合的基础。政府应出台明确的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为企业和农民提供清晰的发展方向。在财政投入方面,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融合项目和新型经营主体。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品牌推广等关键环节。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其参与产业融合的积极性。例如,对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的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或优惠。在金融支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更多元化的信贷支持。如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供应链金融等业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提高其对农村产业的放贷意愿。

(二)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是实现创新的重要保障。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出资设立科研基金,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例如,在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农业物联网应用等领域进行重点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比如,推广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智能化的农业机械和精准灌溉系统。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智慧农业。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状况,实现精准施肥、施药和灌溉,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产量品质。

(三)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状况,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和运输能力。这有助于农产品的及时运输和游客的便捷出行,促进物流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修建灌溉渠道、水库和节水灌溉系统,确保农业用水的稳定供应和高效利用。电力和通信设施的普及也是不容忽视的,稳定的电力供应能够支持农业加工企业的生产和农村电商的运营,高速的通信网络能够让农民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要建设高效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和冷链仓储设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互联网应用,为农村电商、农业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村产业融合中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带动农民开展产业融合。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等方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其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市场渠道、创建品牌。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愿联合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能够实现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开展联合生产和经营。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专注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精细化。鼓励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同时,要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如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让农民能够充分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收益,实现共同发展。此外,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引领作用。

三、结语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索多样化的融合发展模式和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能够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更大成效。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兰祥,汤唐群,郑飞鸿.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于调节与门槛效应[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3(03):56-62.DOI:10.13757/j.cnki.cn34-1329/c.2024.03.008.

[2]李平.聊城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农经,2024,(11):9-12.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4.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