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网格化管理社区精神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马镜雯

宁夏民政厅民康医院,宁夏银川,750011

摘要: 目的:探究网格化管理对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月至3月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4月至6月采用网格化管理方法,对社区内精神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病情稳定性评分及管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病情规范管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病情稳定性和管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网格化管理在社区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患者管理规范性的提升,保障患者病情的稳定,实现管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社区;精神病患者;效果;评价
DOI:10.12721/ccn.2022.15753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精神病病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界因素的感知,患者自身的情感和思维等所导致,进而出现后续的紊乱和精神的异常,一些患者自身存在一定的心理痛苦及社会的适应性差异,进而导致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精神病患者,必须要给予相应的关怀和管理。对于常规的患者,在进行日常管理中,所采用的主要是常规的管理方法,除了在医院进行管理外,还需要做好全面的日常生活管理。从现代社会的管理情况来看,所采用的主要是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常规的管理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将网格化管理应用在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中,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6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月至3月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4月至6月采用网格化管理方法。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32岁至72岁,平均年龄61.21±1.43岁。实验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31岁至71岁,平均年龄61.28±1.41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些患者存在双相情感障碍,一些患者还存在精神发育迟缓的情况。

排除标准:对于无法完全配合实验全过程的进行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做好患者的全面管理,提升日常管理的针对性。

实验组患者采用网格化管理方法,(1)分级管理,对于社区精神病,需要通过辖区内精神病患者出入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患者管理,做好前期的分级动态服务管理,做好等级的划分,实现黄色、橙色和红色等级的确定。(2)服务管理,对于社区的患者,需要采用综合化的管理方式,为更多的患者做好全面的服务管理,实现登记不稳定和基本稳定患者的综合评估,并且对家庭医生团队进行定期的培训,做好后续的指导和质量提升。对于日常的社区管理,也需要重视家庭团队的随访服务和上门服务,叮嘱患者做好日常的用药管理。(3)互联网网格化管理,通过逐步建立完善的网格化管理平台,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分级信息等进行确定,建立完善的网格化管理平台,及时沟通联系的同时,下发门诊病历情况。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做好后续的管理支持,提升患者的管理针对性,实现患者的网络化综合性管控。(4)服务支撑,对于参与本次试验的网格化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服务支撑,需要专业医院综合专业人员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综合化培训,提升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保障日常工作的高水平开展。

对社区内精神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病情稳定性评分及管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规范管理情况评测,得出规范管理率,对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性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稳定性越好。对两组患者管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评测,得出患者的管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

2结果

患者的规范管理率、病情稳定性评分及管理满意度对比

截图1741655882.png

对照组100例患者,规范管理率为82(82.00%),病情稳定性评分为84.32±1.54,管理满意度为83(83.00%)。实验组100例患者,规范管理率为97(97.00%),病情稳定性评分为95.65±2.15,管理满意度为98(98.00%)。实验组患者病情规范管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病情稳定性和管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网格化管理是目前社区卫生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纵向和横向两种管理模式,实现精神病患者的综合化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横向管理就是利用社区医院组建卫生队,进行人员的全面覆盖,实现常态化综合管理,做好健康教育和后续的随访,转变为常态化综合管理。纵向管理主要是利用精防的方法,在社区医生和护理人员的管理下,实现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督,整个过程需要公安民警的积极参与,结合居委会,实现精神病障碍患者的及时随访和管理,更好的满足患者的要求,提升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在网格化管理初期,整体管理经验不足,也没有针对性的培训,因此还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摸索,更好的稳固整体管理要求,做好全面的综合化管控。网格化管理在社区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实验组患者的全面管理,提升综合管理的水平。

综上所述,网格化管理在社区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患者管理规范性的提升,保障患者病情的稳定,实现管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任菊,李婧,倪娜娜,等.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8,(35).189-191.

[2]关慧娟.重性精神病人社区防治管理模式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98-3500.

[3]张乐群.以社区为基础康复管理对精神病的防治康复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85).16647-16648.

[4]汪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8,(2).83-84.

[5]高镇松,陈泽华,徐丽缄,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和精神病防治人员对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及社区服务评价的质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3).271~276.

[6]吴旭东,唐春波,张仪倡.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与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191-193.

[7]张娜,李叶.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回龙观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58-60.

[8]陈艺军,吴雪妹.群体半开放管理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7):168-170.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8.17.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