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孟庆山

哈尔滨市华文学校,150028

摘要: 本文探讨了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文章首先阐述了数学建模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接着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建模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创新实践策略,以期通过数学建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建模;高中数学;教学创新;问题解决
DOI:10.12721/ccn.2021.1571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建模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将探讨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旨在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建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挑战

1.1数学建模的教育价值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现实世界的问题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通过参与数学建模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其次,数学建模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模型、验证结果,这一系列步骤要求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创新思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数学建模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数学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这些都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实施数学建模面临的挑战

尽管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首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数学建模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建模活动。然而,许多教师可能缺乏相关的培训和经验,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其次,课程资源和时间的限制。数学建模往往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包括实验材料、软件工具等,而这些在一些学校可能难以得到保障。此外,由于高中课程安排紧凑,可能难以为数学建模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再次,学生背景差异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数学建模活动中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进度,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最后,评价体系的建立。数学建模活动的评价标准相对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模型的合理性、创新性、实用性等多个方面,这对教师的评价能力和学校的评估体系提出了挑战。

二、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策略

2.1整合课程与教学内容

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有效地整合数学建模与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是一种创新实践策略。这种整合有助于学生在掌握数学理论的同时,培养应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将数学建模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例如,在讲解统计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建模来分析学校体育赛事的数据,预测比赛结果。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并提升他们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课程设计应强调跨学科的整合。数学建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活动,涉及物理、生物、经济等多个领域。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设计涵盖多个学科知识的数学建模项目,让学生在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再次,教学内容的整合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数学建模项目,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挑战和成长。最后,整合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时,还需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如数学建模软件和实验设备,以支持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和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材料。

2.2创新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对于有效实施数学建模至关重要。这些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效。首先,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允许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团队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数学建模[2]。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其次,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或其他材料自学数学概念,而在课堂上则进行数学建模实践。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再次,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如数学建模软件和在线平台,来辅助教学。这些技术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模型,提高建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在线平台还能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合作的空间,使他们能够与更广泛的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和展示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三、数学建模教学的成效与展望

3.1数学建模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

数学建模教学对于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建模项目,将数学理论与现实世界问题相结合,这种跨学科的应用能力是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其次,数学建模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评估模型的适用性,识别假设的局限性,并验证模型结果的准确性。这些活动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逻辑推理,从而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还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项目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共同达成共识。这种沟通和协作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都是至关重要的。

3.2数学建模教学的未来发展路径

数学建模教学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学建模教学将更多地依赖于信息技术[3]。例如,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将为数学建模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帮助学生理解和改进他们的模型。

其次,数学建模教学将更加重视跨学科的整合。未来,数学建模将不仅限于数学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经济学等更紧密地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这种整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数学建模教学将更加注重评估和反馈。未来,教师将使用更多样化的评估工具来评价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包括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和项目成果展示等。

四、结论

展望未来,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教育者对这一教学方法认识的深入,我们期待数学建模能够成为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的教学创新和实践,数学建模有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志祥.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114-117.

[2]秦开武,别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维的实践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9,36(02):54-56.

[3]高宇.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和创新实践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