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铁路电力贯通线每隔3公里均需要通过耐-直-直-耐进行换向,又因地势及环境不同会使用耐张杆和直线杆进行过渡,耐张杆与直线杆以及双杆与单杆根开不同,杆型变化导致绝缘子发生轻微倾斜;且由于西北地区冬季最低温度约-43度,夏季最高温度约40.1度,温差约80度,部分区段电力架空线路在冬季驰度过紧,受导线张力影响,35kV悬式复合绝缘子发生内倾角度较大,导线与横担间绝缘间距不足放电,导致故障跳闸。对此,我们结合相关工程,就解决该问题进行的方案及图纸设计与施工等经验进行论述。
二、问题的提出
因铁路电力架空线路较长(一般大于100km),为减少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出现不平衡电流,对发电机的运行及无线电通信产生不良的影响,故每隔3公里均需要通过耐-直-直-耐进行换向,会使用耐张杆和直线杆进行过渡(图2.1, 图2.2),其中1、2号杆位是耐张杆,其横担较长,3、4号杆位为单杆直线杆型,其横担较短;换位时,势必造成3、4号杆位的绝缘子因1、2号耐张杆的横担较长原因从而受张力影响而向内向外倾斜,再加西北地区,冬夏季温差大,最高时可达80度;夏季时架空线路弧垂大,距地面高度较小,但此时仍要根据验收标准以及设计规范,满足线路距地面的最低高度标准,从而保证线路的运行安全,这就使得在冬季时,受热胀冷缩效应影响,导线收紧,线路弧垂较小,造成绝缘子偏移量进一步加大,一旦冬季风力加强,就容易发生导线与横担、电杆间绝缘间距不足而放电、跳闸,破坏供电设备正常工作,影响铁路行车秩序,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图2.1 35kV架空线路换位示意图
图2.2 35kV架空线路换位现场图
三、方案对比
在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在于绝缘子偏移量过大导致跳闸放电后,我们根据现场了解的实际情况,考虑了多个方案:
一是将该区段弧垂放大,以保证在冬季时线材有足够的裕量,不会对绝缘子的位置产生额外影响,从而避免因距离不足产生的跳闸放电。但如此实施后,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导线的最低点距地面高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经过架空线下面的车辆、人员的安全无法保证。
二是增加防风拉线,这也是电网企业经常采用的方法。他们在直线杆绝缘子下方使用拉线固定至地面上,其原理类似于电杆拉线的固定方式,看起来的确简单有效。但经分析过后发现,电网企业的电能传输主要依靠铁塔,只有部分短距离输电会采用电杆进行,且无需像铁路电力架空线需跟随轨道位置架设,建设位置较为自由,可以避开一些地势差较大区段,故其架空线路主要受风力影响,做防风拉线即可解决。但铁路电力架空线路中地势不良区段较多,再加上换位频繁,故采用防风拉线无法解决架空线换位的问题,且设置拉线需要开挖深基坑,施工难度大,成本较高。
三是借鉴防风拉线的工作原理,将受力点由拉线盘上移至电杆新增横担处,也就是在主横担的下方设置一个对称的补强横担,为避免零部件在连接时有薄弱环节,中间不采用钢绞线,而是使用多个金具硬连接,在保证有调整余量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其结构稳定性。
经过方案比选,最终决定采用方案三,我们在充分考虑线路所在区域的恶劣条件后,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并形成设计图纸,同时进行了简要的受力分析,以验证在不利条件下该方案的力学可靠性。
四、方案设计
1、原线路设计情况:
原设计选用西北地区铁路沿线典型气象资料,其气象条件和导线特性等见图4.1所示,按架线时的温度进行弧垂选择,30℃时弧垂为1.863米。如图4.2所示
图4.2 架线弧垂表
2、补强设计方案:
(1)上导线:
直接采用原电杆下横担作为补强横担,将原悬垂线夹更换为船型线夹,并按要求缠绕铝包带,下方依次连接过渡金具、复合式绝缘子等,与下横担处的挂环相连。
(2)边导线:
补强横担选用槽钢形式,材料采用Q345B型低温锰碳钢、12a槽钢制作,底部加加强斜撑,选用4根角钢做斜撑,斜撑采用75×8角钢,充分保证补强横担的力学性能,下方用抱箍固定,将原悬垂线夹更换为船型线夹,并按要求缠绕铝包带,下方依次连接过渡金具、复合式绝缘子等,与补强横担处的挂耳相连。
样式见图4.3(虚线框内为新增部分)
图4.3 补强大样图
五、受力情况的简要分析
1、参数选择:
选取西北地区的典型气候参数:(1)基本风压值:0.7kN/m2;(2)导线张力取9.3kN;(3)检修荷载取1.0kN。
2、计算原则: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
(3)基本风压:0.7kN/㎡(按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为B类。
(4)计算采用软件进行。
3、计算简图:
图5.3 X方向风载 图5.4 Y方向风载
计算后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证明该设计方案具备可行性。
六、材料的准备与施工
方案设计中所需的过渡金具主要有悬垂线夹(船型)、直角挂板、碗头挂板、球头挂环、两眼拉板等,都是较为常见的电力材料,容易取得,且成本较低,只有补强横担以及斜撑需要匹配制造图进行批量加工。在制造之前,需现场调查既有电杆的杆径、上导线距下横担之间的距离等。既有横担、导线的各种安装位置参数与施工图是有一定偏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场装配时,需要灵活增减金具数量,必要时可对既有吊杆的松紧程度进行调整,避免补强装置过于松弛或紧绷,造成无法起到防止绝缘子偏移的作用,甚至相关连接件断裂的严重后果。
图6.1 安装完成的现场图
七、结束语
在该方案在实施后,补强装置经过整个冬季的检验,未发生跳闸现象,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可靠性、实用性,成功解决了铁路35kV架空线路因恶劣条件导致绝缘距离不足放电跳闸问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保障了行车安全,且材料易寻、施工简便、成本较低,适合大面积推广,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铁路35kV电力架空线路安装图:通电(2011)0001,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