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人性化措施在精神科病房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莉 陈清玲

宁夏民政厅民康医院,宁夏银川市,750011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房保护约束中人性化措施的效果。方法:170例需要进行保护约束的病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护约束,观察组以人性化的方式进行保护约束,比较两组解除束缚后病人的身体反应和心理上的影响。结果:在解除束缚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人不良情绪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同时,观察组对约束的理解率也显著提高(P<0.01);在对身体的约束作用方面,观察组皮肤损伤、肌肉肿胀、关节疼痛、神经损伤后的一般躯体症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肢体功能的预防亦较好(P<0.05)。结论:在保护约束下实施人性化干预,能减轻病人的紧张心理,减少对病人身体的伤害,并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 ​人性化措施;精神科病房;保护性约束
DOI:10.12721/ccn.2022.15754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保护性约束可以保障有暴力冲动、自残自伤的病人的人身安全,也能保障其它病人的治疗,但约束会使病人产生不愉快的经历,增加病人的精神压力;对病人的治疗遵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病人家属不愿意,就会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医患之间的冲突。在实施了保护约束后,本科院校将人性化措施运用于病人保护性约束中,在后续治疗依从性、医患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度优秀护理标准病房和普通病房各85名病人,共计170名,全部为男性;他们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29.6±10.2)岁。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病种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可作比较。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护约束措施,观察组以人性化的方式进行保护约束。具体包括:

1.2.1约束前措施:对优质护理示范室的护士进行有关约束措施的专业培训,使其了解人性化措施在保护约束中的作用,制订具体的护理需求,定期评估护理工作;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轮班训练心理科的理论和保护约束的使用,熟悉实施保护约束的适应情况,完成培训后的评估。

1.2.2约束中的人性化关爱:(1)根据病人的特点,严格保护性约束适应证,遵循操作流程,尽可能地减少约束的负面影响。在执行约束的时候,尽可能的温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适当的保护器来约束不同的身体部位;约束部分加垫子,松紧度以避免病人自伤为标准,通常可以插入两根手指,对激动、躁动的病人,可以约束手脚,并加用肩带。(2)由专门人员对病人进行监护,并定期进行检查,病人的四肢要保持正常的姿势,固定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如果需要长时间结束的病人,则每1~2个小时内松开一次,在此过程中,观察病人的局部受压、皮肤温度、血液循环等,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推拿。(3)加强对病人的人性化服务,注重病人的个人隐私和尊重。在约束的时候要注意与病人沟通,多用安抚的话语,耐心的询问病人的需求,善于听取和帮助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1.2.3约束后的心理辅导:在解除束缚后,积极协助病人活动被束缚的部分,检查是否有皮肤的损伤和肢体的问题,并与病人进行交流和解释;要密切注意观察,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1.3观测值

解除束缚后,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如受伤等,对意识清醒的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并做相应的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约束解除后心理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病人的各项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对约束的理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证明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病人负面情绪,增加治疗依从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约束解除后心理反应比较(n、%)

截图1741663476.png

2.2保护性约束对两组病人躯体影响的比较

观察组病人中各项躯体影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即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保护病人在约束中少受或不受伤害。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保护性约束对两组病人躯体影响的对比(n、%)

截图1741663485.png

3讨论

强制措施对病人的暴力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对自身和其他病人的伤害,是整个治疗的一部分。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病科中常见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于有暴力冲动、自伤自残倾向的病人,实行保护性约束有助于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并能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因此,要有效地利用保护约束,使其消极作用最小化,避免法律风险。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在执行保护性约束时,要充分考虑到病人的感受,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虽然约束保护的应用违反病人的意志,但对自伤、自杀或暴力行为的人采取强制措施,其法律依据是保障病人的生命和公共安全。但是,一旦病人在执行过程中受到伤害,就会有护患纠纷。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注意保护约束的优势,又要严格把握制约的适应证和执行过程。在住院期间,应与家属进行沟通,获得理解和同意,在进行约束之前尽可能多地与病人进行说明、沟通。防止滥用保护约束以便于管理或处罚的行为。医务人员要从病人的角度考虑,了解病人的情况,了解病人的心情,降低对病人的盲目和随意;避免暴力,可以极大地降低病人的敌意;一旦约束解除,要及时和他们进行交流,并提供一些支持的话语。加强病人和家属对约束疗法的了解和认可,有助于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降低医患之间的纠纷。

本研究发现,在约束解除后,观察组病人的各项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对约束的理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证明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病人负面情绪,增加治疗依从性。至于约束对身体的影响,因为观察组有专门的人员,经常巡逻,所以在皮肤上有损伤、皮肤肿胀、关节疼痛等约束条件下的常见躯体症状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1),而肢体功能的预防亦较好(P<0.05)。即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保护病人在约束中少受或不受伤害。

总之,在对病人进行保护约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人性化的手段,体现了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理念,也是现代高质量护理工作的要求。通过健全的工作程序,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病人和家属在认知上的误区和错误,而且可以及时解除病人的焦虑,提高病人的治疗顺应性;值得在精神病学的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