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民众心理与行为分析及对策建议

杨娟

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面对疫情的不断传播与发展,民众面临着未知风险,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出现恐惧心理、愤怒心理与不良的行为,甚至会受到不良情绪的作用,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就应该强化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做好民众的疏导工作,引导民众调解自我心理和情绪,理性、积极面对疫情。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民众心理与行为;对策
DOI:10.12721/ccn.2021.1570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民众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怀疑与悲伤等情绪反应,很容易做出不正确的行为,不仅会对自身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此情况下,就应该结合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开展相关的指导工作,强化对民众的疏导,有效预防民众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民众心理与行为分析

(一)民众心理分析

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部分民众会有焦虑心理、怀疑心理、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①焦虑恐惧的心理。在发生疫情之后,有很多民宗会因为病毒的传播与致死,有一定的焦虑情绪和恐惧情绪,会担心自己感染疫情,很难让自己的心理放松下来。②怀疑的心理。部分民众在发生疫情之后,怀疑自己已经感染新冠肺炎,会在病毒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之下,怀疑自己已经患有疾病,甚至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对检查结果有怀疑的态度。③悲伤心理。部分民众在疫情期间有悲伤的心理,尤其在疫情持续、严重的情况下,会感觉到悲伤,甚至还有绝望的现象,心理沉浸在痛苦中,失去了生活的信心。④愤怒心理。一些民众因为疫情自身的生活计划、工作计划与社交计划被打乱,再加上物价有所上涨,信息不确定,很容易有焦躁心理、愤怒的情绪。⑤麻木的心理。在疫情期间部分民众长时间在高压力的状态下,很容易出现麻木的心理[1]

其实在疫情期间民众除了有以上不良心理与情绪之外,还有很多民众有着积极向上、勇敢自信、乐观的心理,认为可以战胜疫情,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二)行为分析

疫情期间民众在高度精神压力状态下,还会有行为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①回避行为。就是在疫情过程中受到恐惧心理的影响,不再去可能感染疫情的地方,例如:医院、大型超市等等,可以确保民众的安全。②强迫行为。在精神压力与心理压力的影响下,部分民众可能会有强迫性的行为,例如:频繁、持续性的洗手,或是喷洒消毒液,检查口罩,更新网络信息等等。③失眠现象。疫情发生以后,由于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发生变化,很难入睡,睡眠质量较低,经常做噩梦,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④依赖行为。为了减轻心理压力,部分民众会对研究、精神药物有着一定的依赖。⑤不良行为。在发生疫情之后,部分民众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易怒情绪,很容易出现冲突现象。一些民众会利用放鞭炮的方式消毒、点燃物品的方式消毒,这些不良行为都会导致社会和谐稳定受到影响[2]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民众心理与行为对策

为有效应对民众的心理与行为,应强化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做好疏导工作,形成良好的引导作用。具体措施为:

(一)强化宣传教育力度

为减轻民众的心理压力,预防出现不良行为,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强化宣传教育力度,形成良好的疏导机制。首先,应该引导群众全面了解到,疫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属于正常状况,但是要注意自身情绪的调节,积极掌握防护措施、有关知识,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在有效预防疫情的情况下,感染几率就会降低。其次,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引导群众掌握正确的情绪调节方式,在需要宣泄情绪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室内运动方式、相互倾诉的方式等,满足自身的情绪调节需求,快速恢复良好情绪。最后,在宣传教育的工作中,还需使得民众全面了解到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只有拥有较为良好的情绪,才能提升自信心,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人有着良好的生活状态。可以鼓励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都看电影、玩游戏、发展业余爱好的方式,转移自身的注意力,保持身心的放松。

(二)强化心理干预的力度

在疫情防控期间相关部门应该注重民众的心理干预,制定完善的干预计划方案,明确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保证可以通过心理干预的方式,解决目前民众在面对疫情过程中的不良心理问题,预防出现不正确、冲突性的行为。首先,应该实时化调查研究民众的心理状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社区走访等方式,了解民众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有高危人群,就应该开展疏导工作与紧急处理工作,以免出现极端事件或是心理危机事件。其次,应制定分类干预的工作方案,按照民众受到疫情的心理影响程度,将其分成四个等级。其中1级心理人群,就是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一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等等,重点开展心理干预的活动,使得1级心理人群可以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2级心理人群,就是居家隔离人员、患者家属等等,应该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利用宣传教育方式、心理教育方式等,消除不良心理。3级心理人群就是区域内疫情发生人数较高的民众,应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恐惧的心理。4级心理人群就是普通民众,应该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决当前的问题[3]

(三)打造危机心理干预团队

为有效解决疫情下民众危机心理问题,应该打造专业化的工作团队,统一开展领导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确保有效完成危机心理干预工作。首先,应该建设危机心理方面的救援专家小组,制定完善的日常工作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要求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干预服务、健康宣教服务。其次,应该建设心理救援医疗队,对于一些重点、高危的人群,提供专业化的干预。最后,还需要制定完善的日常心理干预方案,要求各个部门与人员在工作方案的约束下,规范心理干预的行为,准确按照不同民众群体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心理干预工作,有效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4]

(四)设置专门的服务热线

为解决疫情期间民众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应该设置专门的服务热线,为民众提供咨询服务。要求服务热线中的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精神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危机心理干预知识,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经验与工作经验,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认真负责完成自身的工作。与此同时,应该明确服务热线工作人员的职责,定期开展个体督导与团体督导活动,评估热线服务的质量,有效处理高危、特殊等来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升各方面的服务工作效果,还能改善当前的现状,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使得民众在疫情期间不再有恐惧心理与不良情绪[5]

结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部分民众有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也可能会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做出不正确的行为。在此情况下,为有效应对此类问题,应该制定完善的宣传教育计划,做好民众的心理干预工作,打造优质的危机心理干预服务队伍,明确日常工作的责任义务,为民众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解答民众心中的疑虑,有效预防不良心理与行为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雪峰,傅小兰.抗击疫情凸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3):256-263.

[2]葛传惠,赵婷婷,马猛弟, 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众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2):159-162.

[3]周小东.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防线要点[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2):33-49.

[4]李远.疫情阴影下返岗教师的心理防护[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4):56-68.

[5]罗维,高洁,韩蓁.疫情期间妊娠期女性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复原力激发[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2):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