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L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

刘妍1 张海港2 张丽丽3

1.临沂市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山东临沂,276000;2.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兰陵县分局,山东临沂,276000;3. 临沂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L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亟需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综合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绿波荡漾水环境的期盼。本文从L市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现状,分析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结合L市实际情况,提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水污染;治理现状;对策;建议
DOI:10.12721/ccn.2025.15700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L市水环境基本情况

L市拥有干流及较大支流1035条,10公里以上河流300余条,国、省控断面数量全省最多。“十三五”期间,地表水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8.6%,优于2015年36.3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对10个断面进行市级考核目标提级,2023年1-10月份,国控断面优良率达到72.2%,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趋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2 L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L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水环境综合措施,实施了一大批水环境治理项目,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碧水保卫战成绩斐然,城乡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河湖水质得到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得到满足。

2.1 持续强化组织领导

L市对水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形成了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多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定期召开市级水环境治理联席会议,采用“工程手段解决河流断面问题+管理手段解决支流末梢问题”的立体治理模式,及时解决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先后出台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L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顶层设计文件,为全市水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改善提升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2.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近年来,L市主动争取和利用上级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用于本市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十三五”期间,累计获得中央、省级资金9.7亿元,用于全市96个水环境治理重点治理项目。2021年至2023年,获得上级资金2.6亿元,用于全市62个水环境整治项目。上述项目的顺利实施极大地解决了影响全市水环境治理的基础性、根源性问题,上级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也同步带动了县乡两级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2.3严格防治措施落实

(1)高标准完成供水中心水源保护的划定与调整,扎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加强全市化工企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防控。(2)实行点源治理与面源控制相结合、控源截污与流域治理相结合、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与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相结合,着力解决区域水污染问题。(3)实行生态补偿、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抓好资金的管理使用,明确各县区跨市、跨县断面月度生态补偿事宜,水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3 L市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L市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期间(简称“迎淮期间”),L市建设了一大批水污染治理工程,近几年,由于水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与维护管理明显不够到位,断面水质时常出现波动,影响了L市水环境质量的总体考核成绩。

3.1 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L市城区普遍存在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到位、管网老旧破损等突出问题。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短板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河流断面水质达标保障带来很大难度,成为城区污水治理的一项“硬伤”,导致综合治理的“木桶效应”。

3.2农村生活污水管理水平偏低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理还存在污水收集不全、管网“跑冒滴漏”等问题,相当一部分生活污水汇入了农村河沟、池塘或者直接渗入地下,汛期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影响河流断面水质治理。

3.3湿地功能退化严重

“十二五”期间,L市先后建设了20多处湿地,用于水质综合净化和污水应急缓冲,以提高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能力。近十年来,因维护费用高昂、日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部分湿地出现功能退化迹象,亟需加强维护管理。

3.4养殖行业污染负荷重

全市畜禽养殖行业呈聚集发展态势,污染呈现区域式集聚特点。由于畜禽养殖总量大,传统养殖方式工艺落后,消纳粪污的耕地负荷重,同时缺少畜禽粪污集中收储处理中心,存在露天堆粪、粪污随意倾倒现象,粪污未得到合理规范处置,部分畜禽养殖粪污随意外排,经过雨水冲刷等进入河流,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

3.5基层执法监管能力不足、水环境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L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伍存在基层执法人员少、装备落后、专业能力欠缺等突出问题,与当前水环境管理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的现状不匹配,制约了水生态环境的综合监管力度和综合执法水平。目前,开展河流问题溯源排查等工作中,主要是依靠人工徒步排查,费时费力却不够精准、不成体系,压力传感、管道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物探遥感等科技手段没有得到有效运用,综合执法装备能力建设滞后。

4 工作建议

为有效提升L市水环境质量,要树牢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把改善水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常抓不懈,压实工作责任,上下合力,稳步改善全域水环境质量。下面,结合L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城镇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地下管网建设,在有条件的县区试点建设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减少汛期污染负荷。鼓励社会资本入股投资和参与管理城乡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弥补政府资金不足问题。做好城区污水管网修复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水质提升。

4.2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因村制宜建设小型集中处理设施、因镇制宜接入市政管网的“微循环+大并网”模式,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桥梁、堤坝等秸秆堆积区进行清理,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严防秸秆入河,对河道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4.3 推进养殖粪便综合利用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推动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建设发展,大大提升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效能。

4.4 强化水环境执法监管

严格落实水环境综合执法要求,以严格执法督促涉水工业企业、农业养殖等重点排污单位达标排放。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正向激励、反向惩戒措施倒逼地方政府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积极争取和利用上级资金,推进湿地项目功能恢复和提升。全面推进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维护,加强企业污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能力,依法推进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应纳尽纳。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严肃查处各类涉水环境违法行为。

4.5 提升执法装备建设能力

用好用活现有水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控平台、资金项目入库管理平台、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系统等,探索无人机、遥感探测等技术在河流溯源排查等领域的试行运用,为国控断面的水质分析和保持断面水质稳定提供依据和保障,为水源地保护区的日常巡查等工作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提升区域水环境的综合管理能力。

5 结束语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解决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长短结合、治标治本,逐步解决问题,确保全市的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稳定达标。

参考文献

[1]邢攸燕.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山西化工,2023,43(10):244-246.

[2]陈林.区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化治理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3,48(10):101-105.

[3]孔凡霞,周靖茹,郭亮.试论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J].清洗世界,2023,39(08):82-84.

作者简介:

刘妍(1983-),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

张海港(1984-),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

张丽丽(1982-),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