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舒护理的效果研究

万艳艳 莫广宁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市,753000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并将护理前、后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AMI复发率和手术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在整体治疗效果上有显著提高,对整个临床上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舒适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DOI:10.12721/ccn.2023.15707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一种急性多发病。它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的突然闭塞,造成病人的心脏出现缺血引起的缺氧,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动态变化的缺血性心脏病。该病发病急、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恢复效果差,而且并发症多。因此,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舒适护理是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目标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最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主要表现为胸骨后背疼痛、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休克等,同时在拍出的心电图上也会有相应的改变,同时对于血液和血清心肌酶的检测也会有升高。从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恰当的护理治疗,心肌梗塞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概率上会有显著的下降,在疼痛方面也会有一定的缓解,所以,在临床上,一定要有一个整体舒适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是一门涵盖范围很广,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上,可以让病人有一个最舒服的心理,更好的进行全面的护理和全过程的治疗,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的50名患者,年龄在37-73岁之间,按照国家卫健委标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要对患者做好心电图和心肌酶的有关检查,要满足相应的标准才能进行。

(二)护理的方法

1.病人可以在床上进行简单的活动,如起坐,卧躺等,一天3-5次即可,具体要看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2.在房间里站立,或在房间里慢慢行走,每次走25米,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每天最多走5次。

3.室外锻炼行走,一次行走50米,每次行走350米,一日三次,可以在一层楼梯上行走一周,最后可以增加到行走500米,每天行走三五次,还可以在二层楼梯上走一周,时间上可以持续一两周。

4.在出院前,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能够自我照顾,可以在三周至四周进行一些简单的后期锻炼和锻炼。

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

1.病人的心理安慰: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做完手术之后,会有一种奄奄一息的感觉,再加上新的环境,会让他们对自己的治疗失去信心,从而对自己的病症产生抗拒。因此,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同时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才能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各个方面,多给病人一些鼓励,避免出现情绪不稳定、失眠等情况。

2.病人身体上的舒适护理:护士是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向病人解释一切与疾病有关的问题,比如在治疗和护理的时候,要给病人提供氧气等等。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药水瓶的正常使用,及时询问病人的日常身体状况,这样才能减少病人的不适。在护理的时候,要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例如:让病人放松、自然呼吸、是否需要按摩、适当的运动等等。

3.病人的疼痛护理:注意病人的疼痛发生的时机、呼吸状况、面色的变化等,针对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护理,防止病人在服用止痛药时,出现呼吸抑制等症状。吸氧时,要视患者疼痛的持续时间和其它情况来决定,通常情况下,吸氧是4-6 L/min,当患者情况相对稳定时,可以调整到3-4 L/min。在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可以为其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来分散其注意力,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其紧张的情绪,也能够对其家属起到心理上的安慰。

4.病人的舒适度护理:要提高病房的整体舒适度,不能产生过多的噪声,以免影响到病人。病房里要保持安静,注意房间里的灯光,为病人提供最好的休息环境。

5.病人社会安慰护理:整体护理应坚持以人为中心,与病人的家人进行细致的交流,在治疗前给予病人及其家人更多的鼓励,使其情绪稳定,使其在精神上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放松,从而减轻其紧张的心情,使其能够以一种平静的心情去进行治疗。

三、总结

从此次的研究中,我们能够看到,观察组的治愈率要高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成员的效果都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的某些消极情绪和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四、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在临床上,多数情况下都是采取仪器通气,帮助患者呼吸,并给予止痛、镇静类的药物,进而也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常规传统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只是进行了一些常规的护理,以及一些常规的药物的应用,因此,对患者的整个病情的变化不是很清楚,总体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并不是很好。在采用舒适护理时,护理人员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护理,并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变化而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好、最好的护理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全程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对于患者的负面情绪,不仅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充分的缓解和改善,还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所以在临床上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卢峥.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12)

[2]优质护理干预对肺癌围术期患者的影响[J].张笑梅.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03)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J].罗丽凤.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02)

[4]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分析[J].王奇.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1(11)

[5]整体护理干预在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王寒冰;王春燕;蒋令修.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01)

[6]翼状怒肉患者切除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J].苏蕾蕾.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1(04)

[7]焦点解决短期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林华燕;严梦婷;林娜.齐鲁护理杂志.2022(16)

[8]无缝隙护理干预对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的效果分析[J].王耀华;肖鑫;朱丽艳.心理月刊,2022(17)

[9]饮食护理干预对血液净化患者的影响[J].张欢.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