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小脑角区主要指人体后颅窝前外侧端,其涵盖人体听觉神经、面部神经、三叉神经等,所处区域较深、周边结构复杂,若患者此区域出现肿瘤,易形成严重并发症,且该部位肿瘤生长较为隐匿,术后多呈现症状不一颅神经受损[1],造成缓和不同程度吞咽障碍、误吸误咽等症状,影响病患生存能力和临床生活质量,延误医治效果。故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系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为此本文选取入我院医治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围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围手术期吞咽功能评定与康复护理,以期明确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入我院医治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27例和13例,年龄区间25-45(平均35.18±0.27)岁;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21例和19例,年龄区间25-45(平均35.21±0.31)岁;两组患者信息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于患者术后1d和14d实施洼田饮水试验,记录患者日常饮食种类,持续时长,呛咳状态、严重程度。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于病症较轻者指导其自行摄食,严重者实施鼻饲或静脉干预。观察组入院ld开始实施吞咽功能评估,对于洼田饮水试验2级以上者每日记录吞咽评估数值,并进行进食指导。术前1d采取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吞咽评估配合。待其术后进食前观察吞咽表现,初步进食后指导其流食逐渐转向普食:异常吞咽者采取洼田饮水试验评估。2d—3d内不可经口进食者,可采取鼻饲干预,待能经口进食后需医护人员给予康复方案,为其开展吞咽功能动态跟踪,出院后随访吞咽功能恢复情况[2]。
康复护理:医护人员选取蘸少量水的冰冻棉签,轻刺患者软腭、舌根部位,指导病患做吞咽动作。通过寒冷刺激,能够强化患者吞咽敏感性,并于患者三餐前30min均实施1次。进食提醒:通过交流、肢体动作、文字表述的形式指导患者吞咽,从而减少误吸危险。辅助吞咽与降低食物代偿期间,无意识障碍患者可指导患者进行空吞咽、交替吞咽等辅助动作[3]。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针对患者术后ld、14d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其中洼田饮食试验评估为l级即为基本痊愈;试验评估吞咽功能为1级以上,不过未及1级者即有效;试验等级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无变化即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横向分析与组内纵向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法及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计量数据以(x̄±s)表示,当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如表一,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比较[n(%)]
3 讨论
桥小脑角肿瘤所在区域同脑干密切紧密,施术环境复杂,极易在术后形成吞咽功能障碍,造成患者日常生理功能受限,影响自然代谢,减缓患者恢复进程,增加住院所需时长,增加经济负荷。不过其作为可逆性损伤,在患者病症体征适宜时,为其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可优化患者病症状态。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进而说明通过明确患者吞咽障碍实质状态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策略,及时评估其功能恢复进程,从而拟制下步康复规划,其实施路径有章可循,确保护理工作的持续性。医护人员通过把握教育契机,开展针对性评估,减少工作失误,促进健康教育落实,提高护理成效[4]。
实验组的护士在具体时间内针对疾病治疗的具体阶段将健康教育内容细化,并贯穿于整个治疗和护理当中,使患者能够分期、分次、适时进行,因而提高了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其次,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也直接影响康复的效果。同时观察组医护人员通过利用专业常识,时刻关注患者心理环境,动态评估患者吞咽情况,指导患者开展系统康复训练,增加吞咽功能恢复信心,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以此来增加患者遵医能力和救护依从性。为此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通过将吞咽功能评定与康复护理,应用于围手术期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救护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确保营养供输,缩短病症康复所需时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雯,王芳,沈雁蓉,吕燕. 1例左侧面肌痉挛合并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多发并发症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3,30(05):128-131.
[2]白璐,王彤彤,曹垒,佟银侠. 基于容积-黏度吞咽测试配制的辣椒素食团在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10):2385-2390.
[3]王艳,贾贝贝,曹聪,张溶升,宿慧,王培新. 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术中及术后眼部护理的研究[J]. 中国医刊,2021,56(11):1266-1268.
[4]李媛,秦春花,管义祥. 任务导向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应用于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07):1523-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