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核电设备运输作为设备采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安全与质量至关重要,也是保障核电项目建设安全、质量和重大节点进度的必要条件。本文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EPC总承包的核电项目现有的运输管理模式中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工具,用以识别国内核电设备运输管理中的风险,并提出风险管控措施。
2. 核电设备运输管理现状概述
核电设备运输一直是物流管理领域的难题,其组织难度大、多式联运要求高、安全责任风险大、进度要求严、各方管控严格。目前核电设备的运输管理目前还缺少系统性的风险分析,大多数还属于事后管理,但对于核电设备来说,因为设备的价值高、制造周期长,风险承受能力较一般货物低很多,所以科学的利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工具,对核电项目运输管理进行风险分析,实现风险预防,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国内核电项目设备交货方式主要为:DDP(现场交货)、EXW(制造厂交货)。这两种交货方式如表2-1所示。
表2-1 DDP、EXW交货方式
3. 运输环节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项目中积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降低项目中消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风险管理的流程共分为风险控制目标、风险识别与分类、风险评估与评价、风险应对措施、风险上报与监控五个主要环节。其中风险识别与分类、风险评估与评价、风险应对措施为关键环节,在日常工作中识别、评估风险,并针对性的制定详尽的应对措施,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
3.1 运输工作分解结构
全面识别风险是进行运输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本文通过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全面识别核电项目设备运输风险。根据工作分解结构方法,按运输管理的阶段进行划分,将运输管理工作环节分为若干个工作单元,用以识别风险基础类别。
3.2 风险识别
基于运输工作分解结构,综合运用访谈、头脑风暴的方法,结合以往项目运输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运输管理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收集、归纳及总结,识别运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风险:合同条款不清晰、设备包装不当、运输商选择不当、运输准备缺失或不规范、运输过程操作或应对失误。
3.3 风险概率和影响定义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各阶段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风险发生概率P)、可能出现的后果(风险影响程度D)进行预估,“风险发生概率P”和“风险影响程度D”的评估标准以及概率影响矩阵如下:
1)评估标准-风险概率P
表3-2 风险发生概率P评估标准
2)评估标准-风险影响D
表3-3 风险影响程度D评估标准
3.4 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是针对某一风险因素将“风险发生概率P”和“风险影响程度D”的取值按照“风险等级判定规则”矩阵图确定风险等级。一般,“风险等级”划为四个预警级别:
4级:红色预警,高级风险
3级:橙色预警,一般风险
2级:黄色预警,低级风险
1级:可接受风险
在上述对运输管理过程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各个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影响程度进行预估,对运输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后,进行风险评价,形成运输风险评价矩阵如表3-4所示。
表3-4 运输风险评价矩阵3.5 风险应对措施
运用风险应对措施,即风险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转移和风险减轻对运输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区分不同的交货方式制定初级风险应对措施增加入风险登记册,并保持对风险的监控,可以有效的管理风险。
风险登记册包含风险事件、交货方式、风险因素、风险应对措施、开展时间、风险等级。
3.6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应定期将计划和实际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比较,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再次评估,分析偏差发展的趋势,对偏差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制定监控措施和动态控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跟踪已识别风险,检测残余风险,识别新风险,总结所有发生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和效果,并通过经验反馈,真正做到闭环管理并应用到后续项目中。
4. 总结
DDP和EXW因不同的交货方式风险事件和风险应对措施有所差异,而重大件设备的风险因素多于普货设备,本文通过运用工作分解结构和风险评价矩阵,更科学的识别和划分运输风险,有利于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按不同的交货方式、不同的设备类型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控制,实现运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NB/T20119-2012 核电工程施工物项管理规定
[2]CNPE-MSW-3100-1003设备成套中心风险管理程序,中国核电工程也有限公司工作,2019
[3]李存建,风险评估——理论与实践.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4]马海英,项目风险管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
[5]哈罗德·科慈纳(Harold Kerzner),项目管理:进度、计划和控制的系统方法第1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