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土地工程中的土壤修复材料探究

李昊

陕西地建矿业开发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土壤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土壤污染不仅会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土壤修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常用土壤修复材料性能进行评价,以期更好地评估和选择适用的土壤修复材料,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地工程;土壤修复;特性;性能评价
DOI:10.12721/ccn.2022.15705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https://ccnpub.com/index.php/yuyind-2-58122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土壤修复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土壤修复旨在恢复受污染土壤的功能和健康状态,减少或消除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危害。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挖掘和覆盖)、化学方法(如化学添加剂和氧化还原处理)和生物方法(如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存在一些限制,例如高成本、技术复杂性和治理效果不稳定等。近年来,土壤修复材料作为一种新型修复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土壤修复材料是指通过添加或施加于受污染土壤中,以改变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促进污染物的转化、迁移或固定的物质。

1 土壤修复材料物理和化学特性分析

1.1 水分特性

土壤中的水分特性主要包括持水能力、水分保持能力和水分迁移性,这些特性直接关系到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分布和传输,对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水文学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起着关键作用。持水能力是指土壤修复材料吸附和保持水分的能力,不同类型的土壤修复材料具有不同的持水能力,这取决于其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和化学性质等因素。水分保持能力是指土壤修复材料在遇到水分蒸发和排水过程中能够保持水分的能力,良好的水分保持能力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有助于维持土壤中的水分平衡,为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稳定的水源。水分迁移性是指土壤修复材料中水分在土壤孔隙中传输的能力,较高的水分迁移性可以促进水分的快速传输,有助于水文过程的调控和污染物的迁移控制。

1.2 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孔隙的类型、分布、形状和尺寸等特征,这些孔隙可以分为微观孔隙和宏观孔隙两类。微观孔隙通常指直径小于50微米的孔隙,包括毛管孔隙和介孔。介孔是指直径在2纳米到50纳米之间的孔隙,通常由颗粒之间的细小间隙所形成。宏观孔隙一般指直径大于50微米的孔隙,包括微孔隙、粗孔隙和裂隙。良好的孔隙结构能够促进土壤的水分渗透和保持,提供良好的通气性和根系生长空间,并提供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栖息环境。因此,在选择土壤修复材料时,应考虑其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并确保修复材料能够改善土壤的孔隙结构特征,从而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

1.3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涉及材料的化学成分、离子交换能力、酸碱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不同的化学成分能够对污染物产生吸附、解吸、络合、还原或氧化等作用,进而影响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离子交换能力是衡量材料与土壤中离子交换的能力,该特性与材料表面的功能基团密切相关,可影响土壤中污染物的吸附和释放过程。此外,材料的酸碱性对土壤pH值有影响,调节土壤环境,从而影响土壤中污染物的行为。稳定性涉及材料的耐久性、溶解性和降解性,需要在修复过程中保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

2 常用土壤修复材料性能评价

2.1 有机物质修复材料

有机物质修复材料通常包括天然有机物质、生物质和合成有机聚合物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高度多孔结构以及丰富的功能基团等。这些特性使得有机物质修复材料能够有效地吸附、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改善土壤质量。有机物质修复材料在各种土壤污染场景中广泛应用。例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有机物质修复材料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和配位作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在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中,有机物质修复材料可以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然而,有机物质修复材料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其修复效果可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pH值、温度和湿度等。

2.2 矿物质修复材料

矿物质修复材料通常是天然产物或人工制备的,具有丰富的矿物质组成和特殊的物化性质,能够通过吸附、离子交换、还原氧化反应等机制,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稳定和转化。矿物质修复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这使得它们能够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有效吸附和固定污染物。例如,活性炭和蒙脱石等矿物质材料表面带有许多吸附位点,能够吸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此外,某些矿物质修复材料还具有还原氧化反应的能力。例如,铁锈和钙钛矿等材料具有良好的还原性,可以通过与污染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较低毒性或无毒的形态。然而,选择合适的矿物质修复材料需要考虑土壤类型、污染物特性等因素,因为不同的矿物质对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去除效果。

2.3 微生物修复材料

微生物修复材料主要基于微生物的活性和代谢能力来修复受污染土壤,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转化重金属、提高土壤质地等方式,帮助恢复土壤的自然功能和健康状态。微生物修复材料包括生物添加剂、菌剂和菌株等。通过在受污染土壤中引入适当的微生物,可以促进污染物的降解和土壤的修复过程。微生物修复材料的优点在于具有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等特点。然而,微生物修复材料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微生物存活率、适应性和长期效果的问题。

2.4 高分子修复材料

高分子修复材料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功能,如聚合物、水凝胶和土壤增强剂等,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提高土壤的结构稳定性。此外,高分子修复材料还能够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少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毒性效应。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存,促进土壤的生态恢复和生物降解过程。然而,高分子修复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和环境影响仍需深入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优化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探索环境友好型的修复材料,并开展更多的实地应用研究,以推动土壤修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5 其他新型修复材料

在土壤修复领域,除了传统的有机物质、矿物质、微生物和高分子修复材料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修复材料,这些新型材料具有独特的特性和潜在的应用优势。例如,纳米颗粒是一类新型修复材料,由于其小尺寸效应和大比表面积,能够提高修复效率。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吸附、氧化还原反应和光催化等机制,降解有机污染物、吸附重金属和改良土壤结构。另外,功能化材料如功能化炭材料、功能化陶瓷材料和功能化纤维素等也展现出潜在的土壤修复能力。这些材料通过表面改性或结构调控,具有增强吸附能力、降解污染物能力或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特点。此外,基于生物技术的修复材料,如基因工程菌株和植物修复剂等,也显示出在土壤修复中的潜力。

3 结语

土地工程中的土壤修复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修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然而土壤修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包括材料的成本、环境影响以及技术改进等方面。为了推动土壤修复材料的发展,未来研究应该着重于技术改进、新材料开发和环境友好型修复材料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土壤修复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土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李昊(1992-),男,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土地工程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媛媛,肖颂娜,郭雨强等.典型建设用地土壤修复目标值研究[J].能源与环境,2020(03):112-115.

[2]周伟.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和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4(09):97-99.

[3]杜宜春.浅析土壤修复技术在土地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20,40(2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