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

谭平

攀枝花学院,四川省攀枝花市,617000

摘要: 在现阶段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高校图书馆应构建科学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此为重点展开,全面分析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全面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服务策略。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722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主要指的是高校图书馆在整个运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摆脱传统的服务模式,通过社会合作,积极倡导多方力量共同建设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知识服务,推动图书馆建设满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需求。由于现阶段背景下,社会信息化的客观现实要求,图书馆必须要在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变,围绕社会工作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合理的展开创新,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发展和变化。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理念落后于发展需要

在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主要会通过提供电子图书、信息查询服务、数据库服务等内容服务的方式,向校外提供支持。但很多校外人员并不知道如何通过具体的服务渠道来获取信息服务,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的传递成本有所降低信息,获取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整个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采用信息需求者主动获取信息服务的方式,整体的服务效率相对较低,所以在今后必须要从被动信息提供者成为主动信息服务者,尽可能地解决服务理念落后的问题[1]

2.相关知识产权问题有待解决

现有的图书馆资源,通常是学校图书馆通过购买或者是捐赠获得的,取得了完全的知识产权,但是对于高校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来看,由于电子资源的生产商、经销商在与高校签署协议的过程中,仅限于校内的读者使用。在进行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若向社会公众全部公开使用,在其中可能会涉及到相应的知识产权问题。所以,必须要明确知识产权问题,建立具体的应对机制,保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受众。现阶段只是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尤其是学校图书馆对于自身参与社会化服务的角色定位等多个方面不够清晰,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3.未构建特色品牌

高校图书馆受到定位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工作任务活动是保证校内的师生科研、学习等一系列的需要,图书资源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会结合学校的具体专业师生的需求,进行材料的采购和数据库资源的建设。采购不同学术性和专业性的学科资源,有关于非专业性的内容相对较少。对于校外的人员来说,在进行资料借阅的过程中,缺乏生活性、趣味性和科普性的内容,无法满足社会读者的阅读需求。另外,当前时代背景下,很多人都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和阅读,种种因素使得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中存在很大的压力,并未结合学校图书馆的特色来做好全方位的服务,没有认识到构建特色品牌的重要意义[2]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全面发挥社会化服务的价值,所以在今后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全面展开服务创新。

1.完善规章制度,做好政策扶持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能够满足服务的需要。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历经多年,但是有关于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较为笼统,无法为服务工作活动提供支持和保证。所以,在此建议在具体工作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结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特点以及社会化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方案和一系列的政策,以此为整个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针对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明确各项法律法规,保证社会化服务工作,能够在合理的规范和指导下进行实施,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全面提升国民的总体文化素养[3]

对现有的组织机构,有针对性地实现改革。结合具体的分工情况,开拓相关的业务。比如政策研究馆员主要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以及知识产权解决问题,为图书馆社会化工作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升人员社会化服务积极性

在整个社会发展服务工作过程中,图书馆要走出当前的舒适区域,不断拓宽新的服务业务。整个过程中,馆员思想问题和工作积极性,将影响工作的效率,必须要不断提升馆员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及时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活动,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同感。通过各种平台,及时宣传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取得的效果,能够改变社会对于图书馆的原有认知,不断增强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自信心。其次,要及时地做好人才的评价、培训、激励等一系列的工作活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能够从学术研究、服务意愿、实践经验、合作等多个不同的方面,全面提升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服务的过程中,对馆员的服务过程、服务效果实现全程跟踪,通过社会评价员工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及时对馆员的工作活动进行评价,做好激励工作活动。同时还要将职称评审、荣誉证书、年度考核等多种不同的方式,与社会化服务相挂钩,全面提升人员积极性[4]

3.树立品牌优势,实现协同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社会化服务工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时常会由于对外服务经费不足或者是综合性管理人才缺乏等相关问题,使得整体的社会化服务效果不好,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在进行服务过程中存在种种的阻碍,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所以,在今后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当前自身的管理现状以及现有的资源,全面地展开分析,明确自身具备的优势,结合学校的定位以及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树立特色的服务品牌。将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经费,围绕特色品牌开展一系列的服务工作活动,全面强化重点,能够在此基础上扩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如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及时地展开对外宣传。根据区域内受众的信息需求特点,主动为广大受众提供一系列的服务,赢得更多社会人员的积极关注,通过构建特色品牌,有利于开展其他的社会服务工作活动,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达到产学研有效结合。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在整个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具有关键的意义,对于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水平有重要帮助。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培养良好的共享服务的意识,结合高校图书馆现有资源,全面落实社会化服务,完善规章制度,及时做好政策支持、提升馆员社会化服务工作活动的积极性,树立品牌优势,实现协同服务,以此更好地满足服务于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晶晶.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提升策略[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32(04):57-59.

[2]常飞.新经济形态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建设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06):85-88.

[3]吾热亚提·玉素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顶层设计与动力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11):37-39.

[4]李招娣.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1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