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对非转移性乳腺癌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赵越1 胡雪杨1 孙琳1 王宁1 马欣然2 王智宝1 张蕊1

1.保定市第二医院,河北保定,0710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 目的:观察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取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临床收治64例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照组),观察两组诊断方式诊断价值。结果:在给予患者诊断工作后,观察组特异性93.14%、敏感性95.27%、准确性98.44%,对照组特异性92.28%、93.06%、95.06%,两组均能够起到理想的诊断效果。结论:在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通过给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工作,能够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方式基本一致,有利于预测预后。
关键词: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非转移性乳腺癌;预后
DOI:10.12721/ccn.2023.15708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在女性恶性肿瘤中,该疾病发病率在临床中占据首位,疾病远处转移将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有研究[1]显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工作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检测价值。对比其他检测方式存在的侵入性,该检测方式操作简单,具有可重复性的特点,应用不会损害患者。临床认为该检测方式是经实体瘤释放处理后,进入到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在进入到循环系统后,大部分能够在机体免疫识别中,逐渐凋亡,但是仍存在少数细胞得以存活。如果肿瘤细胞存活,选取合适部位聚集,可进一步形成局部转移灶,而这也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在乳腺癌早期,可发现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进入到血压并随之播散的情况。当前临床对于非转移性乳腺癌应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预后价值方面研究较少,并且结论也呈现不一致情况。有研究认为,在非转移性乳腺癌中,应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工作,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本文就这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围绕非转移性乳腺癌诊断工作进行研究,观察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资料(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选取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共计64例患者。患者年龄在26~65岁范围内,年龄均值(45.95±6.36)岁。

纳入标准:(1)患者与非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标准相符,已经确诊。(2)患者未出现精神系统疾病,依从性良好。(3)患者了解研究内容,自愿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恶性肿瘤。(2)患者存在心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3)患者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研究工作。(4)患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无法与医务人员沟通。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工作。收集早晨空腹静脉血(10ml),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处理后,给予室温离心处理,获取血清。应用电化学发光仪,完成相应的检测工作,所有操作均需要按照操作规程。

观察组应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工作。借助免疫学作为基础,完成肿瘤特异性蛋白质检测工作。在治疗一周前,可借助试管对静脉血液进行收集处理,并添加缓冲液。经过自动化检测系统,筛选血细胞,所有操作流程均需要遵守规章制度。

1.3观察范围

在为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后,评估检查准确性、特异性以及灵敏度。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观察组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经过比较后,差异(P>0.05)。

表 1 比较两组诊断效果(%)

66.png3.结论

既往已经有研究[2]证实,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密切相关,后者属于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是针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在非转移性乳腺癌中的预测价值,临床尚未得出统一结论。既往有研究认为,针对非转移性乳腺癌,在采取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工作后,有利于预测预后。本文为证实这一观点,选取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给予肿瘤标志物、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工作后,判断两种检测方式的价值。

本次研究工作显示,观察组特异性93.14%、敏感性95.27%、准确性98.44%,对照组特异性92.28%、93.06%、95.06%。观察组诊断方式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度均相对理想,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基本接近。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能够为患者提供病理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肿瘤标志物在单一检测的情况下,将无法满足临床诊疗需求。临床研究显示,进入到乳腺癌晚期后,肿瘤标志物浓度明显提升。因此,加强肿瘤标志物检测工作,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具有重要价值。考虑到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特殊性,强调临床应切实加强诊断工作。建立在专业检测基础上,确保患者能够得到科学的治疗,患者也能够及时明确病情,降低负面情绪。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工作具有明显优势,该检测工作相对简单,在进入到外周血循环后,肿瘤细胞多会因为免疫识别而死亡,少部分细胞因为具有良好的转移能力,将能够保留在外周血循环中,经聚集后,进一步形成小癌栓,在发展为转移灶后,将会使肿瘤扩散。因此,经检测,如果在外周血循环中发现肿瘤细胞检测,则说明乳腺癌患者可能存在肿瘤转移情况。总体而言,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工作在临床中应用优势显著,可用于非转移性乳腺癌诊断工作中,进而获取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非转移性乳腺癌诊断工作中,通过应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诊断工作,诊断效果理想,并且能够起到预测预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杨,张大庆,葛智成.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非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2,15(09):37-40.

[2]马英桥,李建梅,孙静宜.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及血清催乳素、游离前列腺抗原与乳腺癌患者术后转移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2,52(07):855-85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