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电总承包项目新员工安全培训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金生 杨世春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840

摘要: 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员工现场作业安全是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论述了核电现场新员工自入场后,总包方针对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新员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新员工人员行为规范要求、技能水平、不同工种专业知识培训等方面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使新员工从进场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从业技能,预防和减少新员工现场作业过程中各类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从而保障新员工的生命安全,推进核电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新员工;安全培训;管理
DOI:10.12721/ccn.2022.15706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新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1 新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新员工培训是一个局外人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帮助入职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必由之路。培训有利于新员工尽快的对新环境的认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了解现场作业涉及的各种环境因素,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学习现场作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法律法规要求、从而使新员工的态度、行为规范、安全意识、价值观有所改变,做好事故防范的培训教育。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新员工进入现场从业的首个培训任务,通过培训使新员工在新的岗位上定位自己的角色,发挥最大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员工自身的安全提升工作有效性,针对员工存疑的地方进行解答,汇总问题,进行有效整改。

1.2 新员工入场存在的问题

核电建设过程中涉及土建、安装、爆破、电工、焊工、高处作业、特种作业等多工种员工的需求,人员需求量大,员工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现场作业环境复杂,风险度高,作业人员很大部分整体素质低,年龄偏大,安全操作技能差,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外,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2 新员工培训管理措施

2.1规范实施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

狠抓现场新员工入场安全教育培训,进入项目现场的员工(自有员工、被派遣劳动者),必须经过本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新入场安全教育必须涵盖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HSE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岗位安全环保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现场职业健康工作、环境和危险源辨识、环境有害因素,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处置技能及相关工作程序等相关内容,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规范总包对新员工入场培训验证

安全复核验证需各建安分包方携带合格的三级安全教育记录作为提报资料的依据,进行总包方组织的当日统一验证培训学习、考试,经总包方安全复核验证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场手续,且每年度再教育学时不得少于20学时。针对各建安分包方复核验证合格率偏低,要求各单位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群,实时监督入场安全培训实施情况,通过复核验证建安分包方入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对于复核验证不合格人员进行二次教育培训、考试,二次复核验证不合格人员不予办理入场手续,对于月度整体合格率低于80%的建安分包方进行月度考核。

新员工进入现场一个月内由各建安分包方自行组织完成相应工种的实操体验培训,使理论和技能结合一起,深入加强员工的知识掌握,并将实操完成情况于月度例会进行通报,促进各分包方按时完成,使新入场员工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及操作技能。

上岗后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及安全生产技能,建立完善的从业人员培训台账,按培训计划进行年度安全复训学习;并通过专业知识考试强化知识掌握能力;针对高风险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授权工作,做到持证上岗,责任到人;另外,对于高处作业、吊篮、受限空间等高风险作业人员,通过近期事故案例视频进行更深一步的警示教育,对于事故案例的视觉效果,使从业人员的理解更加深入,更能起到警示效果,强化安全意识。

2.3 提升现场作业人员应知应会知识

为切实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提升现场安全监督管理能力,持续对分包方日常教育效果进行跟踪,每月对现场10%作业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知识的抽查,发现员工安全知识技能的薄弱环节进行纠正,保证现场员工安全素养的合格,为强化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切实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进一步提升现场作业人员应知应会的掌握程度,总包方要求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员工的知识掌握,将各工种的“三铁”、“六律”等相关内容纳入早班会、日常学习、培训中,按月统计,由现场安全监督人员、工程管理区域负责人根据现场人数、区域的划分,进行现场作业人员10%的比例抽查,涉及的相关内容,以现场实际发生为准,判断是否合格,并将各单位抽查情况汇总、统计,月度会上进行通报,纳入各分包方的月度考核,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条件,员工行为进行了自我约束,安全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抽查效果上来看,员工的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持续向好。

2.4 班前会标准化培训

班组是各单位的“细胞”,是现场作业最直接的承担者和参与者,要夯实班组的安全基础,落实班组长的安全责任,推进班组长的安全考核制度,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的应变能力和相关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鉴于各单位班前会形式不统一且书面化的班组安全规定和表格化的安全管理要求,难以达到直观及直接指导施工作业班组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业行为。总包方制作“每日安全”微视频作为班组班前会标准化培训的可视化材料,通过组织班长和管理人员观看学习该视频,直观感受和学习作为施工班组安全到底该如何实施,从而规范施工班组人员的作业安全行为。视频从班前会准备、班前会召开、作业前隐患排查、作业过程安全措施落实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指导施工人员安全,规范班前会流程,做到真正的预防为主,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5 落实日常文件学习

强化员工的知识,落实上级重要文件的学习,推动现场标准化建设的持续开展,充分利用会议、早班会、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学习、宣贯有关文件涵盖的内容及精神,举一反三,分析讨论,吸取经验,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防范。

3 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取得的成果

各建安分包方严格落实新员工安全管理制度,重视新员工安全教育及现场监督管理,采取层层监督管理措施,落实主体责任,通过新员工入场安全教育、安全复核验证、班组帮扶、老带新、日常培训、学习及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等措施,整体提升新入场员工的安全作业意识,提高了现场作业人员的预防事故的能力,增强了防范意识,从源头进行防控,有效控制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为现场建设过程做好坚实的安全保障。

4 总结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事关每个人生命,安全是保障、安全是前提、安全是根本,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严格落实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法规等相关内容,增强预防事故的主动性及有效性,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新员工的培训管理,才能让新员工在新的岗位中得到充分的安全感和成就感,使其工作价值得以体现,增加他们的企业归属感,扎实的立足新的岗位,推进项目与个人的共同发展,真正的做到“人人讲安全”的安全意识,从而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