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上皮内瘤变是一种不典型的增生和癌前病变,发生部位为患者阴道鳞状上皮。阴道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大约在0.6%-1%之间,发病具有隐匿性并且一般长期存在,其发病和人乳头状瘤病毒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及时的实施相应的措施进行对症的治疗而延误了治疗的时机,则病情会发展最终成为浸润癌。在临床治疗方面,国际上目前还没有治疗指南,现一般使用CO2激光治疗的方式,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治疗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复发率比较高。有研究显示,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可应用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对于疾病的复发控制效果明显。故本项研究选择在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区间内我院收治的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50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析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应用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的具体临床疗效,详细的过程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的样本共50例,其时间范围选择在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区间内,均为我院收治的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以抽签的方式将样本平均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有25例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当中年龄最低是37岁,最高为59岁,计算后年龄平均为(49.04±3.62)岁,病程范围在1-3年之间,计算后病程平均为(1.82±0.57)年,疾病患者依次有6例、12例、7例;25例实验组患者当中年龄最低是38岁,最高为60岁,计算后年龄平均为(49.13±3.68)岁,病程范围在1-3年之间,计算后病程平均为(1.85±0.61)年,疾病患者依次有5例、13例、7例。此次研究当中的纳入标准为:①患者经临床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结果符合阴道上皮内瘤变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存在良好的认知功能,并且依从性好。此次研究当中的排除标准为:①患者合并了比较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②患者存在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③患者患有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④患者存在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⑤患者的病案资料不齐全。本项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会的批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的内容都知情同意且对同意书进行了签署。通过比较两组年龄、病程、以及疾病分型等一般性资料结果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本项内容的研究。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CO2激光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帮助并指导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进行消毒铺巾的常规操作,然后于阴道镜下对患者病灶的位置和面积进行确定,对病变的部位予以标记。使用2%的利多卡因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处理,以激光治疗仪将患者的阴道壁处的病变组织进行烧灼处理,方向为自周边处正常组织的3-5 cm距离开始向中央进行汽化,其治疗的深度在0.5-0.8 cm范围之间,同时应取相应位置的组织样本进行活检。
实验组使用CO2激光与干扰素联合的方式治疗,其中CO2激光治疗的具体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干扰素的用药方式为阴道上药,1次/2天,即每次上药后间隔1天。患者治疗时间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其详细的评价标准为:①患者经治疗以后其病灶已消失完全,经细胞学检查后结果未见异常情况,并且在随访3个月以后病情没有复发,为治愈;②患者经治疗以后其病灶已消失大部分,VaIN级别有所降低,为有效;③患者经治疗以后其病灶没有观察到缩小,经细胞学检查后结果仍然存在异常,为无效。有效率计算方法为治愈和有效的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百分比。
1.3.2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前后的阴道局部免疫因子比较,包括TNF-α、IL-10、以及TLR2的指标水平。检测方法为:分别在治疗前后取3 mL的无菌生理盐水对患者的阴道侧壁1/3和宫颈处进行冲洗,在停留30 s的时间之后回吸。以每分钟转速3000的速度在室温条件下进行10 min的离心处理,然后取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以及Toll样受体三项指标水平进行检测。以上所有的操作都要按照说明书严格的操作。
1.3.3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前后阴道组织当中的增值细胞核抗原Ki-67以及生存素Survivin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两项指标的检测方法为免疫组织化学SP法。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的描述使用n(%),其检验值为χ2,对计量资料的描述使用(x̄±s),其检验值为t,若组间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则表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实验组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以后,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是72.00%、96.00%,即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的有效率高,经过统计分析后,结果为两组别之间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的研究数据见表1中所示。
2.2治疗前后阴道局部的免疫因子对比
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以前TNF-α、IL-10、以及TLR2三项指标经统计和分析后,结果为两组别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性,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之后,两个组别患者的三项指标都下降比较明显,并且实验组的各项水平都比对照组对应的指标更低,经过统计分析后,结果为两组别各项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的研究数据见表2中所示。
2.3治疗前后阴道组织中的Ki-67以及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对比
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以前Ki-67以及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和分析后,结果为两组别之间无明显的差异性,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之后,两个组别患者的两项指标阳性表达率都下降比较明显,并且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都比对照组对应的指标阳性表达率更低,经过统计分析后,结果为两组别各项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的研究数据见表3中所示。
3讨论
阴道上皮内瘤变属于女性生殖道病变的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患者多见于年龄在50-60岁左右的绝经妇女。阴道上皮内瘤变由于其发生病变的位置比较特殊,病灶隐匿,所以在临床治疗当中具有较大的难度。目前,阴道上皮内瘤变在临床上的常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激光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微波治疗等,其中手术的方式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比较大的创伤,药物治疗的效果又难以达到预期。CO2激光治疗的原理为将CO2作为媒介,以激光对患者病灶的热、光化学、以及压力效应破坏其发生病变的组织,达到去除病灶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CO2激光的方法能够对灼烧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控制,可减轻损伤患者的周围组织,有利于患者在术后有效的康复,但是由于无法灼烧一部分的隐匿病灶,所以CO2激光治疗之后存在复发的可能。干扰素为抗病毒蛋白基因,对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存在较好的抑制效果,可对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予以增强,能够在患者体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方面起到调节作用,从而表现出对病毒的有效抑制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证明干扰素的使用对病毒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发挥了抑制作用,增加了抗病毒的效果。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以前TNF-α、IL-10、TLR2的水平以及Ki-67、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后,两个组别患者的TNF-α、IL-10、TLR2的水平以及Ki-67、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都下降比较明显,并且实验组的各项都比对照组对应的指标更低,差异性显著(P<0.05)。这表明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增强了患者机体当中的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其免疫能力大幅提高,从而有效的改善了阴道局部的免疫功能。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应用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患者阴道局部免疫因子水平的良好恢复,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