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在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各类复杂地质条件,尤其地铁隧道工程,会受到地质条件干扰与影响显著,需严格把控施工工艺。而盾构施工工法,是当下地铁隧道施工建设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值得深入探讨。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杭州地铁10号线一期施工总承包标段土建二工区,起讫里程DK8+895.786~DK12+353.219,工区长度为3457.433m。工程内容包括:国际会展中心站~祥园路站区间、祥园路站、祥园路站~杭行路站区间、杭行路站,共两站两区间的土建工程施工。
二、盾构法施工技术特征
盾构施工工法,主要是结合工程需求及地质条件,选取合适的盾构机型,采用暗挖施工的方式,完成隐蔽性施工工程任务。期间,需要借助千斤顶对机械提供压力,使之持续向前推进。而且在施工挖掘期间,需持续将形成的土料运输出去,保持作业面空间达标。另外,相较于其他施工方法而言,盾构施工技术还表现出以下典型施工特征:其一,盾构施工工法,能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因属于地下施工作业在地铁隧道建设期间,借助盾构机的施工形式,能最大限度降低对地面建筑物以及环境的不良影响,不仅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而且还有利于减少施工建设的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因而具有较好的施工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其二,盾构施工工法更适用于一些隐蔽性工程建设需求,尤其在无法进行明挖施工作业的工程建设任务中,盾构施工工法的优势更为显著。但要注意,盾构施工工法需要严格保证施工精度,管控施工偏差问题,才能提高整体的安全性稳定性。为此在具体施工期间,盾构施工过程中,需要额外注意管片的精度值,应将误差控制在0.5毫米左右[1]。
三、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隧道盾构始发掘进施工选型
(一)盾构机选型原则
在本次地铁隧道工程建设期间,考虑到存在诸多复杂地质条件因素,因而选择盾构机机型时,主要遵循以下选型原则:(1)严格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成本特征,能够在前期地质勘测的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调整盾构机进行。(2)所选取的盾构机应适用于工程建设的复杂地质条件特征,必要时应在工程建设期间,根据具体建设需求,灵活调整盾构机类型。(3)所选取的盾构机械,必须能够同时适应多条隧道工程,以便于后续机械调控与装配。(4)盾构机选取的同时还要配置合理的施工工法,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尤其施工曲线半径以及掘进长度都需与施工工法相匹配。(5)在配置盾构机过程中,还要同时增设一定的配套设备,满足盾构机开挖能力。(6)所选取的盾构机械要具有足够的支撑和稳定能力,尤其在长距离掘进施工期间,也应保证较高的掘进效率。
(二)盾构机选型影响因素
除了遵循选型原则外,还要充分考虑影响因素,才能保证选型适当。具体而言,在试行期间应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根据以往盾构施工工法的经验,总结在施工建设期间主要集中在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因素上,施工单位应在前期确认盾构机机型时,将以下关键问题考虑其中:第一,掌子面失稳现象。在盾构施工期间,如若遇到不良处置条件容易出现掌子面失稳问题。如区间内部围岩的土质,以残疾砂质粘土层或全风化花岗岩为主,严重影响整体的稳定性。尤其在正式盾构施工建设期间,盾构机的出土装置不仅要满足应有的工程建设需求,还必须应付较大的地下水压力,容易对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第二,地表沉降或隆起问题,在盾构机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可能存在的沉降风险或隆起风险,并以此为依托,选取合适规格的盾构机型。第三,盾构施工期间若出现卡机问题,也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部分地铁隧道施工区段内,可能存在分布广泛的孤石复杂地质条件,前期在历史。前期地质勘测期间便应充分做好考量,能够选取恰当的盾构机机型。第四,盾构施工期间地下管线也应纳入考量范围内,尤其需穿越市政各类管线时,极有可能在施工期间造成施工安全隐患,如燃气管线,供水管道或供热管道等等。
四、不同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隧道盾构始发掘进施工技术要点
(一)穿越燃气管线盾构掘进施工要点
综合以上分析,在地铁隧道工程始发掘进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类复杂地质条件特征,并合理推进盾构施工工序。其中,遇到穿越燃气类管线盾构掘进施工时需要严格管控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关键内容:(1)为切实降低盾构掘进施工期间,对上层管线的扰动影响,避免造成管线泄漏风险,在具体盾构施工过程中,需采取同步注浆的方式,提高整体的保护效果和支撑作用,提升整体稳固性。尤其注浆过程中,还要及时开展二次注浆作业,并设置适宜的注浆半径。(2)注浆浆液的配置应保证符合预设工程要求,配合比应严格落到实处,方能满足掘进施工中的支撑需求。(3)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调整盾构姿态,尽量做到不后退不变向持续向前推进。(4)当需穿越管线掘进施工时,为保证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应尽量控制盾构的速度,保持匀速前进。除以上关键施工要点外,穿越管线盾构掘进施工期间,也应保持动态监测机制,能够定期监测有无出现管道泄漏现象,及时采取应急处理办法。
(二)孤石与基岩突起盾构施工要点
若地铁隧道施工建设期间,也会遇到孤石或基岩突起的复杂地质条件,也应严格管控盾构掘进施工技术要点。前期应采用指定的探测工法,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探,集中对施工区域进行检验分析。一般需采用钻孔并配合综合分析法,完成盾构区间的探测任务。而探测点位的选取也极为重要,按照隧道的轴线并向两侧适当放宽探测距离,提高探测的密度。确认好施工区域内孤石的分布情况。若在探测过程中,出现凸起基岩的问题也应适当调整钻孔探测的点位,提高整体探测精度,进而准确判断出基岩界限。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处理办法,为盾构掘进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主要可分为地面施工以及地下处理,如若具备地面施工的基础特征,可利用源探测孔优先进行处理调整,就以往常见的施工方法而言,可利用爆破法集中处理这一复杂条件特征,满足具体施工要求。但要注意合理设置爆破孔的数量,装药量等,为后续满足盾构施工掘进做足保障。但若地表不具备作业条件,在处理过程中应首先加固周边地层,后续借助盾构机更换刀片的方式,集中处理孤石和基岩[2]。
(三)喷涌盾构施工处理要点
除以上常见复杂地质条件外,在盾构掘进施工期间,也容易产生喷涌问题,其根本原因主要与地下水源有关。针对这种复杂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需要充分考虑渣土的触变性特征,合理调整施工工序,避免出现流沙或喷涌现象。尤其在盾构掘进期间,对土体条件特征要求极为严格,必须保证施工作业环境,从而提高掌子面的稳定性,避免危及地表的安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以下施工要点:首先,若盾构施工过程中出现喷涌现象将难以控制出渣量,使得盾构机施工进度缓慢,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还极有可能造成施工安全隐患。针对这种复杂地质条件,可通过添加外加剂的形式,尽可能的改变施工区域的不良土体特征,尽量减少土体的流动性。其次,在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要适当向土舱内部增注高压气,有利于提高内部阻力,从而有效阻止地下水向作业土舱回流。另外,向前掘进期间要将螺旋机后闸门关闭,但要保证螺旋机能达到2~3转左右,这样才能让渣土及时排出。在此基础上,喷涌盾构施工处理时需要适当调控注浆工序,尤其要提高砂浆中水泥的含量,从而解决内部流动性过强的问题,每隔一段距离借助二次注浆工序,提高整体处理效果。
(四)管片上浮段掘进施工要点
盾构掘进施工中,若遇到管片上图段的复杂地质条件,施工单位必须适当调整掘进施工工序,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保证掘进施工质量及进度。第一,优化注浆浆液的配合比,结合具体施工情况灵活调整,尽量减少浆液凝固时间,让整个施工环节更为顺畅。尤其应尽量保证管片在脱出盾尾后快速恢复到平稳状态。第二,盾构掘进施工期间也要灵活调整掘进姿态,但应尽量实施微调办法,将偏差逐步纠正,每次纠正的数值控制在三毫米左右,从而确保盾构掘进施工的线性结构,避免出现蛇形隧道。第三,针对管片上浮段的掘进施工,必须严格控制掘进速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尽量确保施工作业期间,位移问题得到有效管控。第四,盾构施工过程中,每间隔十环应集中对全断面注浆做止水环处理,避免壁厚砂浆水含量过高。
(五)结泥饼问题施工掘进要点
最后,地铁隧道施工期间也容易出现解泥饼的问题,如若不能合理加以优化应对,极有可能影响施工质量。而分析结泥饼问题的形成原因,一方面多与地层地质因素相关联,影响了盾构施工过程中周边的土质条件,内部大量的泥质砂岩或粉砂岩等不良土体,严重干扰了盾构施工掘进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该问题的形成,也可能由于盾构机刀具及刀盘的系统缺陷导致。从以上分析来看,想要解决泥饼问题,保证盾构掘进施工成效,应严格落实以下施工技术要点:其一,施工前期应做好地质勘测工作,评估是否存在易引起该施工问题的不良地质特征,矿物质含量超出25%,必须提高重视度,合理设置施工方案。其二,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需设计好刀盘开口率,同时滚刀和刮刀的间距也要合理管控。其三,掘进过程中,要保持动态观测状态,时刻注意泡沫注入孔的通畅程度。其四,应在整体掘进施工期间,控制好内部的温度变化,可通过适当注入冷水等办法降低渣土温度,避免影响掘进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地铁隧道工程期间,盾构掘进施工工艺日趋成熟,施工单位必须把握好施工工艺的关键要点,能结合各类复杂地质条件特征,选取合适的盾构机机型,并严格遵循关键施工工艺要求,提高盾构掘进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吕辉, 赵康康, 李雷, 景勇. 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技术[J]. 云南水力发电, 2022, 38 (09): 80-83.
[2]赵清涛, 周大为, 宁浩, 于进洋, 解相龙. 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绿色施工”技术研究——以杭州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为例[J]. 中国建材科技, 2021, 30 (06):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