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从《冬之旅》看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悲剧风格

刘明辉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 弗朗茨.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西方音乐代表人物之一。舒伯特的音乐创作领域涉猎较广,艺术歌曲、交响曲、室内乐、钢琴作品等,其中艺术歌曲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早期的代表作曲家,为当时德奥歌曲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极强的促进作用。《冬之旅》是创作于1827年的声乐套曲,在舒伯特的众多作品中有着特殊意义,展现了他艺术创作的成熟以及悲剧风格的完善,这部套曲取材角度独特,达到了艺术歌曲的特定高度,不仅远超了当时艺术歌曲的水平,更是流传至今,充斥着现代感、艺术感。本文基于《冬之旅》进行了探讨分析,深度解析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悲剧风格,并延伸了悲剧创作风格对浪漫主义音乐的意义。
关键词: 舒伯特;《冬之旅》;艺术歌曲;悲剧风格;浪漫主义
DOI:10.12721/ccn.2021.15708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艺术歌曲是声乐体裁的形式之一,源于18世界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抒情歌曲。舒伯特掀起了浪漫主义歌曲的热潮,其创作的作品富含浪漫主义,改变了传统的创作风格,达成了艺术歌曲追求的诗意之美。《冬之旅》是舒伯特的代表作,在艺术歌曲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这首音乐作品不仅是舒伯特一生经历的缩写,更是完美的彰显了其悲剧创作风格。《冬之旅》创作于舒伯特生命的尽头,在经历了痛苦和磨难后,实现了音乐上的创新,采用的创作技法打破了原本艺术歌曲所遵循的节奏、调性和旋律,将诗歌拓展为音乐的表现形式。从创作风格来看,将“流浪者”的痛苦生活有机结合其中,无法挣脱的“黑暗”营造了十足的悲剧性体验。从创作心理来看,备受病痛折磨的舒伯特,将一生中无奈、悲凉缩写到了这首作品中,可以说《冬之旅》是舒伯特一生最好的诠释,也是艺术创作水平的体现。

一、《冬之旅》悲剧性的现实来源

(一)时代背景带来的创作影响

1. 社会背景

19世纪的欧洲处在动乱不堪的年代,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率众横扫整个欧洲,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的联军多次被拿破仑所击败,欧洲随之盛行反对拿破仑的革命运动。拿破仑的入侵,使得维也纳也陷入了炮火的侵蚀,社会处在一片黑暗之下,虽然随后几年拿破仑节节败退,奥地利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维也纳恢复了往日平静,但硝烟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1815年,在“维也纳回忆”后成立了德意志同盟,在其后的30年间,奥地利表面风平浪静,但不断地扩张却导致内部愈发动荡,专制统治愈发盛行,奥地利变成了一个囚牢,带给人民的只有无尽的压迫与痛苦。

2. “流浪者”题材的诞生

在外部战火洗礼和内部专政压迫之下,维也纳已经变得千疮百孔,主流文化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政府为了维护内部的专制统治,对音乐、书籍等严加审查,但却激起了民众的逆反心理,相继涌现了一批艺术青年,包括诗人、作家、艺术家等,他们有着相同的艺术追求、一致的思想观念,对专制统治的不满和民主自由的向往,使他们创作出了反映民众思想、激发民众抗争的作品,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战争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亲人,所以“流浪者”的创作题材随之流行,以此来反映社会的动荡、人们心中的不满,在悲剧时代、悲剧社会下打造了欧洲的悲剧高潮,“浪漫主义”也随之滋生。

3. 浪漫主义艺术浪潮的袭来

随着浪漫主义艺术浪潮的袭来,浪漫主义音乐也随之形成。贝多芬所表达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已经在炮火中销声匿迹。为了逃避现实和思想的冲突,美好田园、和谐相处的生活愈发受到向往,浪漫主义音乐盛行,不仅体现在王公贵族的演奏厅,普通民众的家中、小型演奏会等也十分常见,体现了人们对于和谐生活的向往。浪漫主义音乐的主旨是崇尚自然、推崇优雅,具备着极强的诗意,充斥了人们的幻想,主要彰显的是战争过后人们对社会的不满,而不满的情绪也就衍生了消极、悲剧的作品。舒伯特受自身经历的影响,“流浪”本就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而社会悲剧、成长悲剧自然就推动了艺术歌曲创作悲剧性的发展。

(二)舒伯特个人的悲剧性生活

1. 凄惨的家庭生活

舒伯特1797年出生于维也纳近郊小镇,父亲是教师,母亲是鞋匠的女儿,由于其出生时期处在战乱年代,所以从小就亲眼见证了法国炮轰奥地利的场景,战争在心中留下了阴影。生活的贫苦使他寄宿在学校,年幼的舒伯特不仅要忍受饥饿,还要忍受独自寄宿的孤独,缺乏家庭的呵护,使小时候的舒伯特即养成了孤僻的性格。此后,舒伯特为了追求自身梦想,成为了一名自由的作曲家,没有了固定收入、远离了家乡与亲人,过着穷困潦倒、居无定所、忍饥挨饿的日子,这无疑增长了“漂泊”之感。《冬之旅》就像一面镜子,其主人公与舒伯特有着相同的经历,能够感受他那无尽的辛酸。

2. 悲剧的爱情经历

舒伯特没有家、没有钱,爱情无疑也是一种奢望。舒伯特在相对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两段爱情。1816年舒伯特认识了女高音歌唱家特丽莎.葛洛普,她是一名富有的寡妇之女,二人经常一起排练舒伯特的作品,久而久之也就萌发了爱情,但由于舒伯特没有稳定收入,最后特丽莎还是离开了他。几年后,舒伯特在教授音乐课程时爱上了卡洛琳,并为其带来了音乐灵感,创作了多首钢琴曲,将《流浪者幻想曲》赠给了卡洛琳,但卡洛琳却没有给予回应。舒伯特饱受爱情的折磨,本就内向的舒伯特对感情更加地退缩,导致舒伯特孤苦一生。虽然爱情没有给舒伯特良好的体验,却增加了创作的灵感。《冬之旅》中宣泄了舒伯特内心的情感,爱情上的悲剧经历也是舒伯特悲剧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悲剧性创作的原动力,为《冬之旅》的悲剧美奠定了基础。

3. 不佳的身体素质

1822年是舒伯特一生的转折点,他的音乐已经慢慢被人们所接纳,也有机会演奏自己的作品,但由于和好友舒贝尔的同住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舒贝尔不良的生活习惯让舒伯特患上了梅毒。病痛的折磨使得舒伯特变得神情恍惚,虽然自己的名声日渐提升,但身体每况愈下,却加剧了舒伯特的痛苦。生活的窘迫、爱情的痛苦、不存的健康,导致舒伯特只能以音乐抒发自身内心的痛苦和诉说命运的不公。1827年,舒伯特开始对《冬之旅》进行谱写,此时的舒伯特的病情已经较为严重,全身出现红疹,不断贫血、高烧,导致舒伯特精神愈发模糊,将亲生经历的“生活着的死亡”注入到了《冬之旅》作品中,渴望在诗歌中找到悲剧性的共鸣。

(三)舒伯特性格对悲剧性创作的影响

对于舒伯特短暂的一生而言,痛苦、悲剧是主题。黑暗的时代、战火的纷乱,使得舒伯特处在社会悲剧下,而短暂的生活、悲苦的经历,铸造了舒伯特的命运悲剧。而内向、忧郁的性格打造了舒伯特的性格悲剧,这一性格也深深影响着舒伯特的作品创作,打造了独特的舒伯特艺术歌曲悲剧性。

舒伯特有着双重的性格,从身体的角度来看舒伯特伤感、忧郁,沉迷于纵欲的快乐,是享乐主义者,但从精神的角度来看,舒伯特的内心世界富有,沉浸于创作中的他热情洋溢,即便穷困潦倒,但仍然对创作充满积极性。他的双重灵魂既打造了享誉世界的优秀作曲家,也害得他英年早逝,酗酒成性、纵欲过度导致早早葬送了生命。此外,由于性格的缺陷,舒伯特的作品时刻处于浪漫与悲伤的交融,是欢乐与悲痛交织而成的。舒伯特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作品风格的多样性、氛围的起伏性。《冬之旅》正是将爱与痛苦、希望与绝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如第四首《凝结》中,流浪汉踏着茫茫的白雪,在痛苦的旅程当中想起往昔美好的回忆,他仿佛看到美丽的草地和让他魂牵梦萦的美丽身影。对往昔的回忆令他感到欢乐,但是这种短暂的欢乐,最终被寒冷残酷的现实所击败,流浪汉又回到了痛苦的现实当中。在第十三首《邮车》中,流浪汉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远方爱人带来的消息,但满心的希望最终被现实中绝望的心情所取代。整部套曲无不交织着痛苦与欢乐、悲伤与喜悦、希望与绝望,但正是情绪的变化,让整个套曲有了鲜明的情感表达,将舒伯特悲剧的情感与性格有效地表达了出来。

二、《冬之旅》悲剧性内涵的探究

“悲剧”一词无论对于现实生活还是艺术作品而言,都呈现了悲剧的审美形态。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坎坷、挫折、不幸、苦恼等是不可避免的,而悲剧艺术则是人生悲剧性的具象体现。将悲剧融入到音乐创作中,音乐就承载了悲剧的情感体验。《冬之旅》的核心思想即是“悲剧内涵”,既推动着整个作品的发展,更是依托于音乐的表达,和音乐语言息息相关。针对《冬之旅》的悲剧内涵探究而言,应全方位解读舒伯特的创作风格,绝望的流浪者是舒伯特自己的写照,而个人情感影响着流浪者的音乐塑造,揭示了作品中的人物悲剧,也融合了自身的精神状态,很好地诠释了悲剧内涵,既具备了十足的浪漫气息,也蕴含了当时人们的文化认知。

对于《冬之旅》音乐本体的悲剧内涵来说,体现的是现实与幻想中不断徘徊的流浪者,内心有着不可言喻的苦楚,并且已经到了无法言表的状态。虽然在诗集中没有明确表达的剧情,流浪者的内心也没有脉络可以寻找,但是却借助虚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留下了十足的悲凉之感。舒伯特此时面对着病魔的折磨,使他对人生的认知更加黑暗,并且也在诗集中预示了自己即将死亡的命运。《冬之旅》的音乐语言中,旋律相对柔软,但却和文本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微妙关系,通过调性、和声的不断变化,打造了十足的戏剧音乐效果。多元音乐手法的运用,就是为了塑造十足的悲剧内涵,放弃了原有的美感制造,反而是深入内心、深入命运的悲剧性,使其形成了更加深层次的内涵表达。

(一)音乐语言中的悲剧因素

舒伯特在创作《冬之旅》时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1827年的2月和10月,先后完成了前后十二首的创作。在进行创作时,舒伯特已经病入膏肓,但是创作的状态却是极其狂热的,可以想象诗词为其带来的情感共鸣。舒伯特对《冬之旅》的音乐诠释不仅仅是直接表达诗词内涵,更是超过了诗词本身的内涵,这是其悲苦人生以及死亡阴影下的感悟。

套曲中流浪者的旅行不是循环的过程,而是向无限的旅行方向发展,所以整部套曲依赖于共有的旋律和传统的和声来营造。《冬之旅》中舒伯特展现了其高度成熟的悲剧性,将作品的悲剧内涵作为核心内容,无论是针对旋律、调性还是和声,都以音乐手段勾画了流浪者悲剧的经历与心境。就钢琴伴奏而言,舒伯特给予了与歌唱者相同的地位,钢琴伴奏成为了烘托气氛、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承载着舒伯特无穷的创造力,对于《冬之旅》的创作而言,不仅仅是舒伯特对流浪者形象的诠释,更是赋予了自身的个性化情感。

1,旋律走向

旋律的特征是歌曲的表现,是给予人们最初的感受。《冬之旅》的旋律不仅富含悲剧性,同时具备多样性,与诗歌的形容以更加戏剧化的形式体现。旋律是将情绪作为媒介的,所以舒伯特在进行创作时也力求将旋律与情绪变化相契合,从而是旋律更好的用于悲剧情感表达。对于旋律走向的特征来说,主要包括下行进行、级进进行和旋律重复。下行进行指的是旋律会按照正常的路径回归注音,形成典型的下行旋律音节,以构建流浪者悲剧的心境。级进进行是以下行旋律为主,随着音响逐渐降低而打造低沉的情绪,借助级进上行的旋律来增强印象,打造激动的情绪,从而体现情感的跌宕起伏。对于旋律重复而言,舒伯特利用这一手法的目的是进一步强调套曲的悲剧性。

2. 调性布局

在《冬之旅》整部套曲中,调性因素是塑造流浪者形象、打造流浪者心境变化的核心手段。整部套曲的悲剧性决定了舒伯特大量使用小调进行创作。借助大小调良好的转换,就能够将流浪者绝望的心情进一步描绘出来。因为套曲中小调为主要性质,所以转调都是由小调向大调进行转动,所以大调通常代表着幸福、美好的幻想世界,在其中占比较少,而小调则代表着残酷、冰冷的现实世界,借助转掉来强调小调营造的现实感受,而这正是流浪者想要脱离的世界,很好地表达了舒伯特的自身情感。

在《冬之旅》中,大量的小调式用以诉说悲伤情绪,主调为小调的有十六首歌曲,意在营造低沉的气氛。其中第二十四首《老艺人》完全采用了a小调进行创作,此曲代表流浪者彻底丧失了希望,只有面对冰冷的现实世界,也宣告着心灵的死亡。而套曲中大调式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象征着美好的幻想世界,更是呈现了流浪者的自嘲和虚拟场景的讽刺意味。此外,针对大小调的转换来说,大小调之间的对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感,表达了流浪者情绪的反复无常。

(二)钢琴伴奏中的悲剧因素

舒伯特力争通过钢琴伴奏渲染歌曲氛围,将其作为意向刻画、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对于《冬之旅》的钢琴伴奏来说,通常是自然景象的象征,也是内心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心理状态的波动与起伏,同时借助钢琴伴奏不同的节奏感,也能模拟出流浪者的步伐,体会寒冬下行走的状态。

1. 意向刻画

在第二首《风信旗》中,舒伯特特意标记了基础的节奏,从温柔告别到忽然的激动,表达的含义是流浪者看到冷风吹动旗子,回忆起了往昔爱人对自己的无情经历,伴奏的三连音节奏型波浪式律动就仿佛转动得风信旗,钢琴伴奏和人生同步,意味着风信旗和人心都被弄乱了。在第十一首的《春梦》中,钢琴伴奏象征的公鸡啼叫惊醒了美梦,节奏上表现为突然间断的八分音符和跳动的三连音。

2. 情感诉求

对于整部套曲而言,钢琴伴奏起到的作用远不止氛围打造,关键的是折射内心情感、表现流浪者心理状态,情感刻画是由钢琴、人声共同完成,钢琴伴奏承担的角色是形成悲剧的共鸣。如第二首《风信旗》中,伴奏音符是纵横交错的,而其中第二句是流浪者的出逃,心情备受打击,所以钢琴的节奏先是四分音符,然后是八分音符的琶音,再到急促的三十二分音符,勾勒出逐渐激动的流浪者想象,暗示内心的剧烈变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冬之旅》是舒伯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舒伯特在这一作品中将自身的悲剧人生和独特的艺术创作诱发有机结合,使这部套曲具有深远的意义,彰显了独特的艺术价值。舒伯特以短暂的一生开启了浪漫主义时代,他的音乐艺术是时代的宝藏,埋藏了对美好的希望,对于一生都处在“泥潭”的舒伯特而言,音乐为其带来了精神富足,相较于任何幸福都更加的美好与真实。本文将“悲剧美”作为切入点,从舒伯特的一生经历、作品创作风格入手,对《冬之旅》的悲剧美进行了挖掘,以期通过本文的分析,丰富《冬之旅》的艺术价值,为演唱者给予一定的借鉴,使《冬之旅》这一优秀作品更好地发挥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芳. 解读舒伯特《冬之旅》套曲的悲剧美[D].中国音乐学院,2012.

[2]黄悦.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沈峻弘. 舒伯特艺术歌曲演唱风格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沈屹. 从艺术歌曲《冬之旅》看舒伯特的浪漫主义音乐特质[J]. 黄河之声,2018(06):49-50.

[5]陈斯妍. 论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悲剧性风格[D].沈阳师范大学,2019.

[6]徐永刚. 试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征及演唱风格[D].曲阜师范大学,2014.

[7]孙海露.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音乐风格及演绎研究[D].西南大学,2015.

[8]黄晨. 谈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之我见[D].天津音乐学院,2014.

[9]黄文瑾.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风格研究[D].青岛大学,2018.

刘明辉,1981年-,男,汉,黑龙江,副教授,博士,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