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生态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融合生态理念探究

武一波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 众所周知,我国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是现代化建设当中一项必要的政治任务。伴随目前我国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率显著提升,城市规划结构也随之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已由此前的快速发展转变为稳步发展、已由速度要求转变为品质要求、已由非专项土地整治工程转变为专项土地整治工程。针对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中潜在的一些问题,诸如原有城市用地丧失、土地整治工程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等,大力推进新型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领域发展已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 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理念探究
DOI:10.12721/ccn.2024.1570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在新型土地整治工程发展过程中仍旧遇到不少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一句最近较为流行的用语中,可以看出目前各方力量都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展新型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更深层次的拓宽生态环境保护的真正意义,需要将发展与生态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开创以人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土地整治工程发展新思维。

一、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1.土地整治工程周边用地丧失

最近几年,在我国现代化土地整治建设的新要求下,土地整治工程设计的发展进程过于快速,土地整治工程周边环境发展范围严重受限,这是激进式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表现之一,这种表现是不正确的。由于土地整治工程设计的快速发展,造成工程周边用地毫无节制的被消耗或使用,无形中产生大量侵占农村良好农田和耕地的情形,再加上土地监管部门对用地规划和审批不严谨,管理工作未做到位,最终导致在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过程中出现过多的闲置用地,良好的土地资源也因此被浪费。部分城市竟然出现大量荒地,形成一定程度的“土地危机”风险隐患。

2.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传统和保守的,在这种方式下必然会存在一些弊端,需要以大量使用和损害环境资源为前提条件来发展。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的大部分环节所产生的污染物会以不同形式排放至大气中,严重污染和影响着生态环境。在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明显感受到许多资源越来越稀缺,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沉重,各种生产原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大量施工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不会按照有关规定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程废弃物进行合理合法的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刻意注重经济效益,从而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敬畏,加快了生态环境的萎缩,生态环境持续不断的恶化趋势依旧得不到改善。

二、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便捷途径

1.继续坚持走新时代土地整治工程发展道路

在当前这一关键节点,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土地整治工程进程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流程,不可能具有更快捷径,也不可能放弃生态环境保护而达到土地整治工程设计目的。土地整治工程的推进应与市场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相吻合,坚持走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新时代土地整治工程发展道路。所以,必须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按照建成节约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新要求,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摆在首要地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建设新时代土地整治工程的特定手段。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制定全新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规划,加紧加快宣传节水、节电、节能等良好观念,同时结合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台资源综合回收再利用的循坏经济规定制度,促使建设节约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稳步推进。

2.改变传统土地整治工程设计结构

截止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领域内出现诸多问题,需要加紧步伐改变传统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模式。对此,应该更加敬畏良性市场循环,将各级政府的主体作用在土地整治工程设计领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要想改变传统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模式,首先需要合理利用好市场资源在配置方面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改变传统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行业结构,加快步伐迈向新时代制造业领域,推动高科技信息与制造业的有机结合。鼓励各地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企业将传统行业做大做强,大力支持环保行业的发展。

三、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的主要措施

1.降低对项目周边大自然破坏的对策

在施工管理项目前期进行规划和测量时,就应考虑到尽量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损耗,并在后续进行开发时保持时刻注意。在“五通一平”时,应降低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例如对给排水结构和附近地势方面的影响,在场地内产生的垃圾废物要及时清理,并且运送到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指定的地点,避免对环境产生后续不良影响。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地上的土地及水资源尽量控制,防止水土流失,在已有植被的土地上进行施工时要注意保证植被的原有状态,如必须进行部分破坏,须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填补好植被,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样貌。

2.降低扬尘及噪音污染对居民环境破坏的对策

在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工业噪音和扬尘漂浮,对附近的居民环境造成破坏,甚至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对此,应预先制定出一整套如何抑尘的解决办法并加以实行。对进入施工场地的各种工程车辆进行密闭处理,保证车辆在输送过程中不有所泄露。在进行土方开挖以及框架搭设时,要及时在空中喷洒水汽,地上进行洒水,如果能够使用围挡将整个场地封闭起来更为合适。如此一来,可以将地面上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分散,提高抑尘效果,保护生态环境。另外,施工管理企业在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时应尽量选择噪音小、频率低的设备,必要时可以在施工场地四周搭建起降低或隔绝噪音的挡板。距离居民住宅区较近的土地整治施工项目,应合理控制施工时间。

3.降低施工管理用垃圾及废料对环境破坏的对策

在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制定出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细分到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如何处理层面。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项目部的生活区域内,工地的重点地区都要设立多个分类垃圾桶,对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可回收废料和不可回收废料分别规定如何丢弃,如何处置等。最后,将收集到的各种垃圾及废料统一规范、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多次破坏。

4.降低其他各类污染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土地整治施工管理过程中对土地整治工程原料、水土能源、电力、天然气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消耗,从而进一步影响环境的正常循环。所以,应该从这一方面出发,在施工管理中时刻注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用绿色低碳的施工管理技术和材料,做到经济收益最大化。在购买和使用土地整治工程施工原料方面,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可再生原料,促进原料的循环再生能力,有效规划原料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浪费或过剩的问题。在施工管理技术方面,应该完善技术的不合理之处,对原有施工管理技术进行优化升级,使原料的使用发挥最大程度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而言,针对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各级政府起到带头作用,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企业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重视城市环境保护,降低水资源浪费,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通过种植树木、控制噪音、抑制粉尘等手段,做到土地整治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及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土地整治研究分析[J]. 涂学仕;纪敏;余剑;郑华健;许志明.中南农业科技,2022(06)

[2]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综合整治关键区识别与策略研究——以辽宁省庄河市为例[J]. 沈振;高阳;刘悦忻;崔立晗;宋翠苓.中国土地科学,2022(11)

[3] 个体特征与家庭禀赋对农民参与土地整治行为的影响[J]. 向栋良.当代经济,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