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标测量技术
坐标测量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建设水平的重中之重,也代表着国家精密制造和测量水平的水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加快,各种新型技术层出不穷,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航空制造业的各个方面之中,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生产能够满足生产精度的需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也能够推动传统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向着现代化的测量技术方向转变,使得测量体系的自动化通用化水准稳步提升,坐标测量技术就是其中的关键性技术,从数学的角度上来看,任何形状都是由空间点组成,几何测量都可以归咎于空间点的测定。将这些获取的空间数值坐标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计算机数据处理就能够模拟测量元素,在经过数学计算公式就能够得出最终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公差,确保自身所捕获的几何测量数据具有着精准性和实效性。
二、坐标测量技术在飞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2.1三坐标测量机
立足于现如今的坐标测量技术发展状态来看,坐标测量技术体系可以简单的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型,其中接触式坐标测量体系的典型代表就是三坐标测量机。用触发探测头或者是扫描探测头进行几何数据元素的捕捉,探明其中的坐标点,然后再按照数据软件的评测标准计算出这些几何元素的尺寸形状以及相对的位置。坐标测量机一般情况下是由主机中控系统,软件系统以及探测系统共同构成,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其类型十分的多样化,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的需求。三坐标测量机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着极高的精准度,非常适合测量复杂的形状,而且对精度有着较高需求的零部件,在航空制造领域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最为典型的应用就是航空发动机的叶片测量,或者是叶盘的检测。叶盘与叶片都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其数量及其庞大,而且外形设计十分的复杂,叶片的空间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无论是外形还是定位都需要进行精准化的判断。目前我国的三坐标测量机检测方法一般是建立测量坐标系,然后按照行业的规范原则进行测定,按照设计的相关要求,在不同的界面依次进行离散坐标值的测评,然后将数据导入到专业的数据计算软件之中,最终形成科学的数据分析报告。
2.2三维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三维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又称之为数据进井,工业测量法这种测量方法主要是依托计算机的视觉方法来进行非接触式的三维测量技术应用。基本上的原理就是应用高分辨率的数字摄像机,对被测评的物体进行摄像,采用回光反射的方法来得到物体的二维数字影像,然后再根据不同位置的数字影像来计算出相机位置和姿态关系。经过科学的计算就能够得到目标的空间坐标。点,总体来说该种测量技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因为测量的设备方便携带而且对工作作业面的需求相对较为简单,非常适合在现场进行勘测,对于飞机装配现场来说,零部件的检测要从不同的室内环境进行工作开展。如果自身在检测过程中做设备,或者是对工作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容易浪费时间成本或者是人力资源成本,然而三维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精度较高,所以说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2.3激光追踪仪
激光追踪仪是典型的球坐标系的坐标测量系统。利用激光干涉系统以及反射镜组成测量系统,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球坐标测量系统。该种测量技术具有着较高的精准度,能够在工业环境之下对动态的目标进行测定,捕捉空间坐标。当然也可以用它来进行静止目标的测定,无论是跟踪测量,还是测量移动都能够与激光追踪仪应用技术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形成多元化的测量方案,激光追踪仪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大型空间,高精准的测量仪器,通过利用激光测距,测距精度很高。在标准测量的条件之下,激光追踪仪是目前大型空间测量精准度最高的仪器设备。
2.4室内GPS
室内GPS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的新型技术,对于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是兼顾高精准度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一种三维坐标测量体系,对于大尺寸的复杂结构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室内GPS系统应用传感器,传输数据系统以及激光发射器共同组成,在工作的过程中,发射器通过发射特定的旋转频率,然后接收其反馈的激光对水平角和垂直角进行测量,不同角度的发射器共同组合。能够利用三角形原理计算出测量点的三维坐标,不同角度的发射器越多精准性越高。能够保证自身的误差,属于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与激光跟踪仪相比较室内GPS系统能够对多个目标进行同时的定位,方便多个用户共同使用,所以说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来说,航空制造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立足于航空制造产业,坐标测量技术体系展开,分析探讨坐标测量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应用前景,希望能够为航空制造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谈宜东,李继扬,朱开毅,卢悦越.激光回馈测量技术在航空精密制造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9(05):24-36.
[2]赵博雅,张承阳,景喜双.近景测量技术研究及其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J].图学学报,2018(03):50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