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概念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荒地、盐碱地、滩涂、空闲地等宜农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压占、挖损、污染、破坏的土地和风沙、洪灾、滑坡等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农村地区林、田、路、渠等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以增加耕地面积、恢复土地可利用功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 土地开发整理中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中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第一,一些地区一味地追求土地开发整理数量,而忽视了土地开发整理质量。部分地区的土地整理项目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这些土地往往因为缺乏科学地开发利用,而难以获得预期生产能力,同时且易造成资源遭破坏和资金浪费的情况。第二,许多项目执行时只求近期效益,而不对土地开发活动的长远效果给予重视。例如,部分地区在土地资源的整理中,项目负责人大多由农民个体或农村集体组织担任,但受认知水平、技术水平和资金等条件制约,常常不能合理规划用地,造成了用地浪费的问题。第三,许多机构在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时,缺少有效管理机制,其最终结果就是土地开发成本过高。很多的项目通常由房地产经营公司来承担,如果其管理体系相对滞后,或者对项目的调查资料太少,就很可能造成决策错误。
3 优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的策略研究
3.1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专业技术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在土地开发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逐渐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以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理念,提高项目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益。首先,需要加强完整系统的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体系的制定,明确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具体规定,了解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序列以及专门的门类,并做好验收和评价的行业技术标准的规范。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专业高水平土地开发整理人才的引入与培养,在高校中设置专业的课程以及内容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并组织现有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专业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使得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保证土地开发整体活动可以顺利稳定地进行。其次,还需要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成果进行武装,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卫星遥感技术等对开发项目进行科学系统地管理,提高整体土地开发项目管理水平及管理质量。
3.2 制定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管控
在申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之前,市国土资源局应当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要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于每个项目区中进行审查,这些人员应当来自于耕地保护部门、地籍部门、测量队等,需要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工作范围,核实新增耕地的面积,并且要采用科学的测量计算来测算施工工程量,根据实际情况和所采集的测量数据,来核算该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并制定适宜的实施方案,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在施工方案和开发整理计划审批合格之后,应当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作业。市国土资源局应当邀请专业的规划设计公司,来予以技术上的指导,以便于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设计程序,贯彻落实规划设计方案。可由具备资质的专业骨干人员来全面审核和修改规划设计图,前往施工现场进行科学指导,解决技术问题,以便于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于规定时间内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做好分工,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如耕地保护科的人员,要负责整理内业资料,做好项目审验工作;开发所人员主要负责外业施工,测量人员要进行项目勘测,实施定界工作;规划人员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重视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确保其规划方案具有合理性;地籍人员则要审核新增耕地面积数量,做好台账核对工作。细化分工作业后,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一旦发现问题,直接追责到个人。
3.3 土地入股、联合开发的模式
投资成本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对此,许多农村合作组织采用了股份制管理的方式,创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经营模式。具体而言,就是以土地入股,由国家和公共事业单位来共同开发管理,并将收益按持股多少来分配。这一模式解决了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投资,但采取土地入股和联合开发整理等模式时,应特别关注利益纠纷,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科学高效管理,确保开发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部分地区,已经试行过农民以土地出资来参股公司的实例,农民转变身份成为公司股东,并通过集体开发整体的模式,对土地资源进行更加高效地利用。通过此种方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土地配置与利用效率,更由此开发出系统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生产出了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产品,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3.4 农户开发整理,政府适当补偿模式
该模式目前在农村地区被广泛应用中,因为农户开发整理的土地管理模式比较小,工程量也不大,对于一些闲置的土地或者荒地的开发比较有效。这种项目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包括农村土地整治、城市土地开发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能够提供更多的供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国家竞争力。从政府补偿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可以免征或者减免税收贷款,农民在管理与开发时更加不需要过多顾虑。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的表示了农民的土地不再被违法剥夺,而是成为土地的使用者,在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将进行管理指导和资金支持,农民也可以对土地进行征收与流转,从中获得实际利益,土地的价值不再廉价,也不再是城市的后备土地。
3.5 定额控制法
定额控制法是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将生产建设过程中所用到的直接材料、人工等耗费等进行定额控制,按照制定的预算定额对成本投入进行管理控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可以使用成本定额法来进行管理主要原材料的消耗,如按照整理面积使用的土地平整、复垦量等。此外,施工过程中的工作量也可以采用定额法进行管理,按照项目的进度、施工阶段、施工工序等,根据工作量制作标准工时,并以此科学合理配置劳动量及劳动工时,有利于对劳动力工作效率进行考核。
4 结束语
应当重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该项工作的必要性,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来执行作业,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经营模式,针对当前存在的项目管理问题,来实施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效率,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在保证建筑用地的同时,也要均衡保护耕地,保障农业生产工作的开展。高效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谢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J]. 当代会计, 2020, (23): 75-76.
[2]石莎莎,郭鑫.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 (25): 157.
[3]王艳丽. 试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其经营模式 [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 (09):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