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图像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朱子敬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民族中学,021000

摘要: 图像史料与文字表达都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相较于文字表达,图像史料更加直观生动,在史学研究与教学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史料是对正文文本的解释、补充与说明,应将其渗透在历史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历史;图像史料;应用策略;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4.15729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图像史料有多种呈现形式,如照片、绘画、示意图、图表、历史遗迹、想象图等,在配合教师教学与促进学生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能够实现以图佐史、以史证图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开发利用图像史料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已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应承担的责任。

一、初中历史教学图像史料的使用原则

(一)目标性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追求高效,图像史料的应用也是如此,其选择与使用都应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服务。基于目标性原则,在选择图像史料时,教师一要从史料本身出发,思考其蕴含的价值;二要从史料与本课教学的契合度出发,思考图像史料能够为哪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二)科学性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确定“图像资料”的真实性,如果“证据”都不真实,那么基于此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可能可靠。为此,在选择图像史料时,教师应秉持科学性原则,确保所选择的史料是“真实的”“可信的”。教材中提供的图像史料都是经过专家们证实的,可以直接应用,但是在选择课外其他的图像史料时,教师必须确保其出处、历史背景等的真实性。

(三)侧重性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包含的图像史料数量庞大、涉及面广,不可能全部都应用在历史课堂上,因而教师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这就需要教师把握侧重性原则,选择那些更加重要的图像史料。比如,历史地图、历史战争形势图、历史路线图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可以与文字表达部分相互补充。而对于那些历史信息少的图像史料,则可以简略讲述、一带而过。

(四)主体性

图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选择与使用,都需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来考虑。在选择与使用图像史料时,教师应尽量避免“一言堂”现象的出现,教给学生选择真实可靠图像史料的方法,组织学生就图像史料进行发现与思考,从而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用启发式教学来完成对图像史料的应用。

二、初中历史教学图像史料的使用策略

(一)基于图像还原历史情景,培育问题意识

图像史料的直观性与生动性有利于历史情景的展现。在应用图像史料来组织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这一点,基于图像史料来创设历史情境,并利用图像史料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间的“不协调”来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思考的兴趣,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其一,利用影像史料设计情境,引发疑惑。原始影像、影视影像都是重要的影像史料。原始影像十分珍贵,能够直接再现历史情景。艺术化了的影视影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比如,在学习近代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朝街头图与 1911 年美国纽约街道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对比中直观感受当时我国与美国的差距,深刻认识革命先辈们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为我们赢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影视影像是艺术化了的历史,在选择时教师应仔细甄别。比如,前些年出现的“抗日神剧”,甚至有徒手撕日本人、用手榴弹击落飞机等场面,严重与事实不符。这类影视影像就不可以成为图像史料被应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但是《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等影视影像的真实性更强,可以成为重要的图像史料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其二,利用图片史料启发引导,制造矛盾。图片史料分为原始图片与再造图片两种类型,与原始影像、影视影像应用起来是一样的。比如,在讲解改革开放历史之前,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某地在改革开放前后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深入思考该地出现这样变化的深层原因,从而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关键性意义。

(二)拓宽图像史料获取渠道,丰富课程资源

在新课改背景下,图像史料不仅需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还应助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拓宽图像史料的获取渠道,丰富课程资源,依靠优质资源来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其一,立足课本,二次开发。教材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依据,但是很多教师在执教中出现了“教教材”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既要认识到教材中图像史料的权威性,又要认识到教材中图像史料的单一性与陈旧性,敢于打破教材的束缚,真正实现“用教材教”。为此,教师应对教材中提供的图像史料进行二次开发应用。比如,在信息化社会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某一历史事件新的史料与证据等,并将其作为补充内容呈现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为教材中的图像史料补充一些文字史料。图像史料虽然直观生动,但是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毕竟是有限的。在利用图像史料展开历史学习时引入文字史料,能够帮助学生深挖和扩展原有的图像史料,提升学生理解材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联系乡土,深度把握。乡土历史也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信息,还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展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还应重视乡土史料的获取与应用。一方面,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与教学需求来选择、应用乡土史料;另一方面,在选择乡土史料时,教师应保持科学的态度,利用当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搜索相应的网络资源、文字资源、物质资源等。“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实际,拓宽图像史料的来源渠道,以丰富的图像史料来推动高质量课堂的建设。

(三)立足图像史料自身特点,规避教学问题

图像史料虽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稍不注意就会影像历史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立足图像史料自身的特点,以辩证的态度来审视图像,以规避图像史料运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其一,图像的“升华”现象。当代著名艺术史家巫鸿认为,“图像中存在‘第二历史’,即图像的‘升华’现象”。图像的“升华”就是立足图像美学观念的需要对图像进行的修改与创造,从而让图像的主要人物更加突出,背景更为整齐等。然而,“升华”后的图像并不一定就比未“升华”的图像更好。因为“升华”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的,而未经过“升华”的图像则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历史信息,这正是图像史料的重要价值。为此,在应用图像史料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保持图像的原貌,避免个人对图像的“升华”。其二,注意图像中隐藏的“陷阱”。彼得·伯克曾说:“图像是无言的证人,他们提供的信息难以转换成文字,这个过程就存在明显的危险性。”基于此,在认识、应用这些图像资料时,教师应立足多元的背景进行考察,诸如文化背景、政治背景、物质背景等,为正确识读图像史料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提供帮助。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图像史料是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应正视图像史料在学生历史学习中的关键作用,自觉开发使用这一课程资源。在认识图像史料特点、分类与功能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最为科学有效的应用途径,并与课文系统相配合,推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梅琳.图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2] 陶缘圆.云南典型乡土图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3] 韩其方.不同图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路径分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