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矿产资源在我们国家的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利用,要想高效地开展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就必须要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的基础上,还要对勘探人员的学历和知识进行持续的更新,这样才能使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更加高效,为地质矿产勘探做出自己的贡献。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阿勒泰地区多拉纳勒铜矿床赋存于阿哈玛里群火山岩内,该火山岩系由不同时代的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组成,其中以火山岩为主,为我国重要的铜矿床之一[1]。同时,该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阿哈玛里群火山岩内,其中以中元古界阿哈玛里群火山岩最为重要。该群岩性主要由石英斑岩-英安岩、流纹斑岩等组成,以英安岩型为主,其次为流纹斑岩型。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可知,该火山岩具有两个岩浆期次的侵入活动:第一期岩浆活动属于基性-中性火山岩型;第二期为酸性岩浆活动,属于碱性-超镁质火山岩型。其中,碱性-超镁质火山岩型多存在于北部阿尔泰山地区,而酸性火山岩型多存在于中部及南部地区。同时,在该火山岩系的内部还存在着中元古界阿哈玛里群和新生界第四系。
1.1构造背景
阿尔泰山位于天山的西部边缘地带,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准噶尔地块的一部分,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内部发育有多条断裂,其断裂形态为北东向,对矿区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影响。该地区主要为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构成的网络构造体系,在该网络体系中发育有多条深大断裂和众多次级断裂。
1.2地层岩性特征
阿哈玛里群火山岩为一套火山岩组合,主要由中元古界阿哈玛里群和新生界第四系组成。其中中元古界阿哈玛里群主要由石英斑岩、流纹斑岩、英安岩、流纹质角闪岩等组成,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绿片岩相;新生界第四系主要由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组成,其中石炭系主要由泥质粉砂岩-泥灰岩组成,二叠系主要由石炭系灰质粉砂岩-泥灰岩-泥岩组成,三叠系主要由二叠系灰质灰岩-泥灰岩组成。在上述地层的组合中可见丰富的火山机构,其具有明显的酸性火山喷发活动特征,为矿源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
2.矿区地质情况
矿区位于阿勒泰地区布尔津河-布克河断裂南侧,矿区构造发育,受区域深大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矿区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阿哈玛里群,其次为下古生界基尔克巴格组,上覆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矿区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中酸性火山岩类,其次为花岗斑岩、流纹斑岩和英安斑岩等。矿区岩浆岩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与矿体形成有一定距离[2]。矿区内发育的岩浆岩有英安斑岩、流纹斑岩、辉绿玢岩和辉绿辉长岩等。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断裂构造和节理裂隙等。其中,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3种。节理裂隙主要发育在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带内,其中北西向断裂的裂隙发育规模大、强度高,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部,且具有多期次、多方向活动的特点。矿区内变质作用以浅变质作用为主,同时还发育有高温变质作用和热液变质作用等。其中,在热液变质作用的影响下,矿区内形成了一系列蚀变类型的花岗岩类岩体,并有不同程度的蚀变现象。
3.矿区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为区域内的断裂构造,其中最主要的断裂是NNE向断裂,在矿区内共有三组,分别为NNE向、近EW向。其中NNE向断裂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构造,走向延伸长达40km左右,宽度大约在10~15km之间,倾向南东,倾角为50°~70°左右。根据前期对矿区地质特征研究发现,该断裂两侧的岩石均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构造裂隙较发育,为后期的热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矿区内的第三组断裂构造位于矿区中部,走向长度约为5km左右,倾向南东,倾角为60°~70°。该断裂的形成主要受到了NNE向断裂和NW向断裂的影响,受NNE向断裂控制的地方构造发育良好[3]。此外,矿区内还存在一组近EW向断裂构造。该类型的断裂在矿区内呈小规模的正断层发育,其走向延伸长度约为1km左右,倾向南东或北西。该类型的断裂多以破碎带和小型褶皱形式出现。其中破碎带长度约为3km左右,其宽度在2~5m之间;小型褶皱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和东南部的地层中。由此可见,矿区内构造活动频繁、构造破碎程度较高,为后期热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分析可知,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程度较高、构造破碎程度较高、成矿条件良好。
4.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多拉纳勒铜矿化带位于阿哈玛里群火山岩内,元素异常组合主要为Au、Cu、Ag、Zn、W、Pb,综合异常特征明显。异常强度大,套合好,元素含量高,面积大。经综合分析发现,Au、Cu等元素的异常下限值为:Cu:600×10-6;Au:15×10-6;Ag:12×10-6;Pb:20×10-6。根据综合异常特征,圈定出3个综合异常(A-2)、2个单环异常(A-1和A-2)、3个串珠异常(B-1和B-2)。分析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可知,Au、Ag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Au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大,主要是由于原生晕的分带作用所致。元素的比值变化特征显示,Cu与Ag之间的比值较高,这与原生晕中Cu与Ag的比值较高是一致的。从元素组合来看,Au、Cu之间的比值较为接近(均在0.69-0.71),Cu与Ag之间的比值较高(均在1.00-1.2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多拉纳勒铜矿床有很好的找矿前景[4]。
5.找矿预测分析
多拉纳勒铜矿的找矿预测主要是通过对区内已知矿床、矿山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知矿床及矿山的成矿规律、控矿因素以及找矿标志等进行研究,分析区内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进而建立找矿预测标志。其中,预测标志主要包括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化探异常等。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以及遥感找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成矿预测标志,为多拉纳勒铜矿的找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的研究分析,确定该矿床是由于含矿气液在近地表迅速冷却结合岩体作用形成的,在岩体附近先期形成的小型挤压断裂带内形成铜矿化,该矿产属于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铜矿床,矿体成因属岩浆气液交代-充填型。今后地质勘探工作加强其外围找矿工作,找矿层位为辉石安山岩,找矿部位为断裂带及裂隙带,重要找矿标志为含孔雀石石英脉、玄武蚀变岩。因此,今后该区带应以地质、物探、化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找矿,通过进一步有望发现具有一定规模、工业意义的矿床。
参考文献:
[1]贾群子.新疆阿舍勒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及形成环境[J].矿床地质,1996,15(3):267-277.
[2]王登红.新疆阿舍勒矿区双峰式火山岩与成矿背景的初步研究[J].地质论评,1996,42(14):45-53.
[3]刘国兴,王喜臣,张小路,等.大功率激电和瞬变电磁法在青海锡铁山深部找矿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4):
551-554.
[4]夏芳.阿舍勒铜矿区火山活动成矿分带[J].新疆有色金属,2003,26(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