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破选育优质水稻品种方法的局限性,因此应加强对优质高产水稻培育技术的研究,并遵循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提升水稻的优质率,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
1.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1.1按时播种,催生多孽植株
通常水稻种植期是在4月末—5月中旬,当然,不同地区的水稻种植,还要根据气候环境调整种植时间。水稻的播种量以7.5kg/667m2左右为宜,可以采用稀播匀播的播种方式。在种植稻秧之前,要科学配置氮、磷、钾等底肥,以促进稻秧早分蘖。当稻秧长出叶子时,可以按照300mg/kg的药量喷洒多效唑药液。当优质高产水稻单株带蘖两三个时即可移栽。要保证所有移栽稻秧的健壮程度,移栽完毕后要在秧田中施加一些断奶肥,以提高稻秧的成活率,促进其快速生长。
1.2合理密植
插植稻种时,规格上以25.6cm×19.8cm为宜,且可以采用插2粒谷秧的插植方式,有助于建立苗架并发挥其边行优势,目的在于让水稻稻种分蘖实践提前,使水稻的稻穗体积变大。
1.3重视科学施肥
优质高产水稻往往会较早分蘖,而且分蘖时间短。为了促进稻秧生长,就需要重视科学施肥工作。施足底肥后,随着稻秧的迅速生长再施加钾肥,并确保氮肥充足、磷肥适量。关于氮肥、磷肥、钾肥的肥量,要按照1∶0.5∶0.6的配比施用。按照水稻施肥技术,底肥对稻秧的稳定生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磷肥是主要的成分,因此肥量要多一些,大约占所施用肥料的1/2以上。7d后,稻秧就会分蘖。为促进稻秧的分蘖,需要施加分蘖肥,以氮肥为主,大约占所施用肥料的40%左右。催促稻秧出穗的肥料主要是钾肥,所占肥料比例相对较少,7%左右即可。在施加穂肥的过程中,还要从稻秧生长情况出发配合施用适量的氮肥。
1.4病虫害防治
要确保优质高产水稻的良好长势,需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农业技术人员要指导农民经常到稻田中观察病虫害的情况,并使用药剂提前预防病虫害的侵袭。为倡导发展生态农业,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确保对症下药,且以低毒高效的药剂为主。
2.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2.1对品种的选择
为了加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实际效用,因此,在播种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通过科学的方法筛选出优质、抗寒且病虫害防治性能较强水稻品种,并结合栽培区域的整体气温与水源情况,为其创造出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除此之外,播种之前还需要对选出的水稻品种进行抽样检查,检测种子的各项指标,确保其质量能够达到种植要求,避免在种植过程中掺入不合格水稻品种。另外,当确保种子质量达标之后,应按照栽培的相关要求对种子进行晾晒、浸泡以及消毒处理,从源头杜绝病种,并提高水稻整体的栽种质量。
2.2育秧与移植
适宜的播种条件,能够促进水稻的良好发育,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水稻的稳产、增产,并促进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稳步发展,要在时期、气候以及水源达到适宜的标准之后再进行水稻的播种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合理的掌控育秧以及移植工作,确保秧苗的生长效率。若能够合理的把握育秧播种的时间,避免秧苗处于低气温的栽培环境,那么此时的秧苗就可以利用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进行生长。另外,为水稻的栽种培育过程提供适宜的水源环境以及生长温度,秧苗即可借助环境优势茁壮成长,并确保水稻产量的稳步提升。不仅如此,由于水稻具有固定的种植密度,因此,水稻育秧工作的合理开展,能够为移植工作提供便利,确保水稻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可以顺利汲取充足的水分与养分,并保障阳光能够均匀照射,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加快秧苗的生长速度。科学的育秧和移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病害和虫害对水稻产量造成的损失,并提升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2.3对水稻栽培的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时解决田间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能够确保秧苗良好的生长条件,提升水稻的质量。在对水稻田进行施肥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肥料的质量是否符合秧苗的生长条件,除此之外,还应降低肥料当中对化学物质的使用。有机肥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提升水稻的栽培质量,还可以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并有效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污染,实现了水稻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使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还能够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田间管理工作还包括对田埂之间杂草的处理以及土地的杂质的清理,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细菌滋生对水稻造成的负面影响。
2.4密度管理
水稻的种植密度对产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适当的增加水稻的种植数量,并确保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提高优质水稻的产量。以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工程为例,合理的控制种植的密度,可以在每668m2的土地上插大约2.3万左右的双季节水稻秧苗;或者1.3万蔸的单季节水稻秧苗;或者2.0万蔸的二季水稻秧苗。在插秧环节中,还可以采取机械插秧或者移植栽培的方法,并在抛秧时实行宽0.3m工作行的密株种植。在开展水稻的栽培工作时,应确保浅水区域的秧苗栽种的程度较浅,水稻的入泥的深度为4cm即可,各植株之间的距离为11cm,对于行间距的选择有11cm或者24cm两种。
结语:为了有效解决水稻栽培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因此需要强化对优质高产水稻的认识,并通过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确保水稻的稳步增产。在水稻的培育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期限播种,并在播种期间设置合理的密度间距,确保水稻的养分、光照条件。加强对于绿色施肥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减少水稻的病虫害问题,并发挥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滕莉.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20,No.651(07):57.
[2]董雪莲.基于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0,No.348(07):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