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精准扶贫战役中的有效参与研究

刘龙聚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 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精准扶贫俨然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扶贫脱贫工作内在化的刚性需求,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来说也会是一个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机遇的良好契机,成为开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精准扶贫的良好开端。让非公经济力量切实参与精准扶贫, 实现共同努力的完美脱贫蜕变,这也成为了摆在我们 作中一道相当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精准扶贫;参与研究
DOI:10.12721/ccn.2021.1570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精准脱贫是党的当前扶贫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对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 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分类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推进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深入推进 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部署,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作用,为实现全面小康作出重要贡献。

 一、以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扶贫事业上作出的重要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行动,是多年来参与光彩慈善事业的延展深化,是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展示自身价值、丰富人生宽度的重要实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党的带领下,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热情参与光彩事业、定点扶贫、感恩行动和公益慈善活动,成为扶贫战线生力军。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已经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党的重要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一直有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和基因传承。长期以来,党的职责使命与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密切相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积极帮助脱贫解困,为密切阶层关系、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扶贫开发是实现“两个健康”的重要实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践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惠人达己、积善为福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彰显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内心感恩社会、贡献爱心的情怀。这本身就是展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个人价值、树立良好形象、传达正能量的善举,必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阳光心态的培养,进而做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同时,非公有制企业以产业带动等为主要方式参与扶贫开发,有效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延伸产业链,扩大产品销路,通过吸纳扶贫地区劳动力就业降低成本,以参与扶贫开发的行动,增强企业发展新动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精准扶贫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自愿参与。 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广泛动员 有帮扶意愿的非公企业和非公人士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活动。按照自愿的原则,采取非公企业帮扶贫困村,非公经济人士帮扶贫困户的方法,力争使贫困村和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2、自选对象,量力而行。根据非公企业和非公人士要求,由企业和个人自选帮扶对象,并根据企业和个人实力, 找准贫困成因,明确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研究致富办法,因贫施策,因地制宜,力所能及地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

3、创新机制,市场引领。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信息、人才等优势,结合 情况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广泛吸纳劳动力转移,形成常态化、全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 。

4、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尊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个人意愿,引导团结当地更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扶贫帮困,并与贫困户合理对接、广泛覆盖。

(二)途径方法

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不同特色资源开展产业开发,把发展能力较强的非公企业与发展需求迫切的 有效对接起来,这既是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创新之举,也是非公经济参与精准扶贫的努力方向,应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首先,要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要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培育龙头企业,激活民间资本 。

其次,要积极探索非公经济参与精准扶贫的途径,走开放扶贫的路子。开展精准扶贫,引导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重点围绕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1.发展主导产业。结合自身优势和帮扶对象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重点在果品、蔬菜、畜牧支柱产业方面给予技术指导、产业扶助、农产品加工增值等方面的帮助,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2.参与民生工程。结合各级党委精准扶贫方案,重点在帮扶新农村建设中,贫困群众关注的居住、行路、吃水、用电、就医等民生工程上给予支持,通过捐款捐物、合作援建等形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3.开展村企合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带动积极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通过依法流转土地使用权、林权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项目开发,实现村企合作、互利双赢。4.促进农户就业。根据企业需要,组织群众开展就业培训,吸纳有意愿的乡村劳动力到本企业就业,帮助介绍贫困户到相关地区、企业就业,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5.提供资金支持。按照市场运作方式,金融性企业可通过发放短期经营性借款、开展小额信贷等方式,为群众提供生产援助资金、信贷担保、贷款贴息,帮助发展产业。6.开展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指导帮扶村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培训,提高农户自我发展和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7.提供产销信息。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和非公人士信息广、人脉宽、渠道多的优势,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提供农产品购销、科技推广、劳动力转移等信息服务。8.参与公益事业。搭建扶贫慈善活动平台,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捐款捐物,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帮助贫困村发展公益事业。通过这些途径,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要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组织的作用,引导非公经济参与精准扶贫。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管理非公经济的桥梁和助手,积极参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是职责所在。                         必须要抓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引导非公经济组织积极发挥示范带头、团结凝聚的作用,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还要进一步密切与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沟通与联系,更好地掌握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状况,积极发挥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 

结束语:

总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精准扶贫战役中作用重大,是脱贫攻坚中的主要力量,正确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为实现全面小康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