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眼科日间手术的规范化管理与应用效果研究

谢露 方晓丹 袁友卿 邓晶晶

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63

摘要: 日间手术能够在保证医院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率,不仅能使医院实现资源及成本最小化,而且减少患者相关的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可以有效缓解国内目前普遍的“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是目前我国医院发展的大势所趋,值得推广。本文旨在探讨眼科日间手术的规范化管理对手术效果、患者满意度以及医疗工作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眼科;日间手术;规范化管理;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03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日间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渐受到关注。眼科日间手术因其手术时间短、伤口小、恢复快等特点,在眼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眼科日间手术的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如患者准入、手术流程、医护人员培训等,若管理不当,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患者满意度以及医疗工作效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眼科日间手术的规范化管理对手术效果、患者满意度以及医疗工作效率的影响。

1.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7月在某医院实施白内障超乳手术182例患者资料,将普通眼科病房住院9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51例,年龄80~98(84.4±3.3)岁,其中90岁及以上7人。日间眼科病房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41例,女性50例,年龄80~99(83.9±3.9)岁,其中90岁及以上11人。

2眼科日间手术的规范化管理

2.1规章制度

眼科日间手术室应建立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规章制度应涵盖手术室的日常管理、患者准入标准、医护人员培训、手术流程以及术后随访等方面。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确保眼科日间手术室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2患者准入标准

患者准入是眼科日间手术管理的重要环节。患者需符合手术准入病种和手术种类的要求,同时需满足一定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状态。通过严格的患者准入标准,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1]

2.3成立预适应护理小组

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和若干护理人员,组内统一安排培训,学习预适应护理理念及措施,结合患儿一般资料和手术治疗方案逐一进行风险识别,以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组内成员挑选经验充足且责任心较强的护理人员,并给予专业的护理培训,包括白内障手术的护理、健康知识宣教等内容。

2.4护理计划安排

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经评估择期眼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后,总结可从手术环境、患者心理、情绪转移、家属配合、加强麻醉药物监测、术中监测来帮助患儿提前进入治疗氛围,用以消除对治疗的恐惧。

2.5手术环境

为进一步消除手术恐惧,护理人员提前组织安排手术流程,构建手术模拟环境,指导患儿保持平卧姿势于病床上,予以面部铺巾,来测试其手术配合度。联合家属共同为患儿讲解仰卧和面部铺巾的意义,其间可采取奖励形式,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术前合计开展3~4次手术场景模拟,时长可依次增加,便于将陌生的环境变为熟悉。每次环境模拟后询问患儿感受,根据其感受灵活调整模拟方案,提供适当的奖励,鼓励其积极面对环境模拟。

2.6加强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病房的环境,降低患者的陌生感及紧张等情绪,向患者发放白内障相关的健康手册,积极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以亲切、温和的态度与患者密切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通过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加深患者对疾病以及手术的了解;向其列举成功治疗的病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进一步改善其负性情绪,提升依从性,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实施。

2.7日间住院流程管理

眼科门诊就诊,通过评估符合日间手术,医生开日间手术预住院证,在门诊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及眼部专科检查,眼部检查包括双眼A、B超及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镜、眼压、视力、Master等。专科医生通过电脑查询检查结果,符合日间手术可从电脑预约床号及手术日期,同时有短信通知患者住院时间及相关术前注意事项;患者按约定的日期办理正式住院,入院当天完成手术,术后在日间病房观察,并在24~48h内出院[2]

2.8手术流程

手术流程是眼科日间手术管理的核心内容。手术流程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环节。通过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2.9健康教育管理

因患者在院时间较短,健康指导及术后注意事项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健康教育要前移至门诊和日间预约中心,患者在门诊就诊及日间预约手术时即接受医护人员口头及书面、微信视频等方式的健康指导。正式住进日间手术病房后以不同方式如集体宣教、手术谈话时一对一指导、宣教视频、教育处方及指导手册等进行重复宣教,确保患者掌握相应的健康宣教知识。手术室候诊区宣教重点是指导患者术中如何配合眼位训练:即指导患者术中眼睛盯着眼部正中的显微镜亮光看,不能眨眼睛,防损伤眼球,眼位训练可降低术中眼球偏移和术中眼位调整次数。术后加强巡视,给予抗生素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术后的卧床姿势,防止刀口裂开;注意保暖,避免发生感冒,如患者出现打喷嚏或是咳嗽,告知患者需应用双手对胸部实施按压,减轻对术眼产生的震动;指导患者不宜实施过度的用力活动,在下床或坐起时,禁止低头动作;术后维持术眼的卫生,提醒患者遵医嘱滴眼药;及时测量其眼压的变化,有任何异常时及时处理。

2.10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是眼科日间手术管理的重要环节。术后随访应定期进行,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术后随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疗效果[3]

3应用效果

第一,手术效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眼科日间手术的手术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实施前。

第二,患者满意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患者对眼科日间手术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手术效果、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手术流程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

第三,医疗工作效率:实施规范化管理后,眼科日间手术室的医疗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有所缩短,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均有所提高[4]

本研究结果表明,眼科日间手术的规范化管理对手术效果、患者满意度以及医疗工作效率均有积极影响。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患者准入标准的制定、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手术流程的优化以及术后随访的加强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眼科日间手术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5]

结束语

日间医疗能够提高诊疗效率、合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在降低患者就医压力的同时,也减轻了医保的负担。由于住院时间短、床位使用效率高和住院费用较少等优势,已先期于我国部分大型综合、专科医院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建议眼科日间手术室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规范化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潘,潘振宇,李锟,等.各地日间手术医保管理政策的梳理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21,41(5):55-59.

[2]刘淑贤.眼科日间手术的规范化管理与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38-40.

[3]嵇武,刘亚萍,戴玮.我国日间手术开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2):199-202.

[4]白雪,马洪升,罗利.中外日间手术发展对比研究及展望[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5):35-37

[5]吴慧玲,林惠蓉.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9,38(24):164-16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