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罗杰

桓台县妇幼保健院,山东淄博,256400

摘要: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疗法联合传统推拿疗法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一共74例,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同时实施传统的牵引、服药和理疗治疗,,观察组患者是实施中医针灸疗法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中,将患者的疼痛感及复发的时长作为本次评分的依据。结果: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将该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加强该方法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针灸;推拿手法;联合治疗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4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领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比较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在目前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具体的发病原因为椎动脉走行于颈椎椎间孔当中,如果颈椎椎间孔由于退行性变或者其它原因而发生了增生,使椎间孔变狭窄,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对椎动脉造成很大的压迫,继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椎动脉型颈椎病[1]。其临床症状主要是转头时头部感到头晕、头痛。因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转头的时候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椎动脉的血流量,同时会进一步减少头部的供血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耳鸣和眩晕或者不同程度的合并视物不清等相关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该病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通过具体的临床调研可以看出,该病的患病率在3.8%~17.6%范围之内,而且这种疾病特别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面临极大的治疗难度,因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等等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在针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有效采取中医治疗方法,有效实施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共同作用的方法,这样可以呈现出更加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使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进一步加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一共74例,所选取的病例当中男性36例,女性38例,患者的年龄均在25~51周岁之间,患者患病时间最短为10个月,最长为8年。把74例患者平均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段、性别和病程上没有差异性。

1.2研究方法

对已住院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治疗,同时实施传统的牵引、服药和理疗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和推拿的疗法,具体治疗如下:

首先,针灸疗法。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关穴位。在针灸治疗之前,选择相对应的穴位是必要前提。在选择穴位的工作中,要选取相对应的主穴,也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上穴位为主穴,如太溪、昆仑、三阴交、百汇、夹脊穴;同时也要选取相对应的辅助穴位,具体来说分别为:天柱、印堂、大椎与太阳。其次,在选择穴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有效进行相对应的针灸操作。在具体的操作环节要有效选用补法针灸太溪、足三里与三阴交,然后进一步有效应用强刺激或者中等刺激的方法,对于相关穴位进行有效的针灸。要着重针对针灸针的尺寸进行有效控制,使其维持在0.5~0.8寸,确保患者能够感觉到局部有酸胀感,而且可以向周围进行辐射,这样的情况是适宜的。在具体操作环节要注重把握相关注意事项,例如,在刺激患者的夹脊穴时,对于针尖深入椎体的深度要有效控制,尽可能控制在0.3寸,最多是0.5寸,通过这种方法,以免对患者的椎动脉造成损伤。在具体的针灸环节,每次针灸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每天进行一次

推拿疗法。推拿是中医里的一种外治疗法,是指医护人员用手或者其他器具在患者特定部位进行施压、推、揉、按等刺激的治疗手段。推拿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治疗,也可以针对某一穴位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舒筋活络、正筋错骨、调气活血等功效。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常对颈肩部位进行按摩推拿,并有针对性地对脖颈两侧进行加力按摩,帮助患者疏通局部的血液流通。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给予传统中药与针灸的结合推拿按摩疗法,让患者头部略向前成端坐位,由推拿按摩医生站于患者背后,采用揉、拿、滚等手法施行按摩推拿,主要推拿按摩部位为颈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等部位,医生叮嘱患者尽量放松身体,按揉时也要注意力度适当,产生酸胀感觉效果最佳。引导患者处于坐姿并安抚其松弛全身,首先用拿法帮助患者松弛上肢的运动肌肉、上背、下颈肩部,并坚持几分钟,然后对其背部的上下局部实行缓扣,30下以内,施术者将患者头顶用一双手扶住,另一头用双手将下颚托住,从相反方位同时使用手将患者头颈实行上下环转摇动,对两侧桥弓对应的穴位同样施行按摩疗法,从翳风锁骨上窝处的局部区域同样从胸锁乳突肌局部区域向其下方实行2~3分钟的提拉动作[2]。对患者颈项采用一指宽禅法实行禅推五分钟,对项钿带实行1分钟弹拨动作,对脖子、肩膀实行提拉推拿治疗1分钟,同样实行左右各一次的颈板间摇动。调整颈椎小关节部位,以及时矫正错位,并注重手段的轻柔,以避免进一步加剧患者病症;先使患者松弛头颈,然后采用大约5分钟的推拿治疗,对肩背部采用大约30次缓叩动作,对患者双肩加以抖动使其身体松弛,继而对其颈摩桥弓部加以摇晃,然后推拿治疗者在患者的耳屏前方以及胸锁近端的一定范围,先用一指禅推揉患者颈项约5分钟,并弹拨患者的韧带约1分钟为宜,再对患者的颈肩背采用双滚5分钟,最后采用肩部提拿并轻拍约1分钟为宜。在推拿过程中,要注重对按摩疗法者严格动作规范,时时关注肌腱的紧绷程度,并保证肌肉筋膜的稳定性,同时针对实际病症量力而行,切不可采用生硬动作。通过对患者身体静脉疏通的刺激治疗后再加以松弛性推拿,手段由从轻向重逐渐过渡,并考虑患者的心理承受度,一般每天一次左右。

1.3检测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感和维持程度作为参照对象。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在单独进行治疗后疼痛感有无全部消失以及消失的程度大小,并进行对患者随访,若患者头颈疼痛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则头颈功能的修复较为合理,若患者临床表现和各项症状均无任何改变,或出现明显增强趋势,与诊断前情况一样,颈椎的严重痛感更加强烈视为无效。治疗后的复发时间间隔越长效果越好,反之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本文主要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实现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而数值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处理,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共同辅助治疗的37例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的1天内会出现轻微恶心、头痛的感觉,甚至有3例患者出现了耳鸣加重、疼痛加重的情况,但在治疗的48小时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减轻。经过连续辅助治疗7天后,疼痛感完全消失的患者10人,占比27%;疼痛感基本消失,只有轻微疼痛感的患者14人,占比37.8%;疼痛感部分消失,比之前好转的人数13人,占比34.1%。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手段后,疼痛感完全消失的患者2人,占比5.4%;疼痛感基本消失,只有轻微疼痛感的患者5人,占比13.5%;疼痛感部分消失,比之前好转的人数12人,占比32.4%;疼痛感没有好转或加剧的18人,占比48.6%,见表1。经过传统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半年内复发的人数为8人,占比21.6%,3年内复发的人数10人,占比27%;而接受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共同辅助治疗的患者,半年内复发的人数1人,占比2.7%,3年内复发的人数4人,占比10.8%。经过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共同辅助治疗的患者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案的患者。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疼痛感完全消失

疼痛感基本消失

疼痛感部分消失

未好转疼痛感加剧

观察组(n=37)

10(27.03%)

14(37.84%)

13(35.13)

0

对照组(n=37)

2(5.41%)

5(13.51%)

12(32.43%)

18(48.65%)

3.探讨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动脉受压或者是受到刺激、痉挛而产生的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十分典型的一种疾病类型,其发病率比较高,在临床中在颈椎病类型中处于第二位[3]。这种疾病通常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比较明显的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另外,有些患者可以见到声音的嘶哑、吞咽的困难,复视,视物不清、瞳孔缩小、听力减退等表现。有些患者可发生心脏的症状,导致心动加速或者是心动过缓。另外如果该类患者头颅旋转的话,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发作等相关问题,这也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较大特点。

近些年受生存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改变以及饮食因素,椎动脉型颈椎病出现率也有了明显的增长,并呈现日趋年轻化发展[4]。在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时,由于本病产生、发病过程都受椎底动脉血供应的不足影响,固通过有效手法以减轻身体局部压力为基本原则。而西药治疗此病目前缺乏特效药物,所以使用西医的保守疗法效果也不理想。而且通过手术方式治疗会对患者身体产生很大损害,不利于患者接受。我国中医学无论从对病症的认识还是具体的处理手段,长期以来都受到广泛认同,中医学基础理论将其归入“眩晕、痹症”的范围内,有很多种手段可以协助解决,其中又以针灸、推拿等手段较为常见。推拿手段,可以协助患者对局部区域肌群加以松弛,从而减轻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并促使局部区域肌群逐渐恢复力学平衡。

从中医学视角理解,椎动脉型颈椎病属“眩晕”“头痛”等类型,以肾虚为其原因,而过于疲劳、气血亏虚等为其主要疾病,临床为容易感染风寒、气血体虚或肝肾功能不足等疾病,而上述病症都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甚至导致猝死[5]。传统的手术疗法仍然具有很大风险,从而导致了中医药和中医疗法在对该病科学研究中获得了很大进展,但现阶段中医药与点穴术联合推拿相结合的方法,依然是对本病疗法的首选。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中,中药、针灸、推拿都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方式,中药疗效比较显著,而且可以综合调理,方法主要是疏肝理脾、益气养血等,从而达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目的。针灸通过高效刺激患者的穴位来疏通穴位,从而扩大了毛细血管,通畅血液循环,有效改变了酸麻症、脑组织内缺血低氧,从而降低了血流障碍发病危险性,使血液畅通了,且起效快,对机体伤害较小。推拿手法在对寒热、急慢性关节外伤等病症的诊断中具有肯定的诊断效果,其经适当用力地对肌体加以推拿,可以为颈、头顶神经系统充分松弛创造有利条件,并且按照经络分布推拿有关部位,还可以合理调整机体功能,从而改变颈部症状,有利于头颈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了临床症状。

结语

综上所述,当患者被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时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全方位立体化的治疗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减少患者的痛苦,而现阶段利用中医针灸和推拿的手法就是通过穴位、热疗、按摩的手法对传统疗法的巩固和配合。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传统疗法更好地体现出效果,还可以巩固治疗的时间,减少患者的复发率,让患者减轻疼痛的同时降低患者的患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