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也使得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成年人群中具有较高患病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累及其他脏器系统,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目前,现有研究表明,尽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愈率,为此本次分别应用微生物快速培养和血清学检验两种方法进行判断,这两种诊断方法在致病菌阳性检出率上存在一定差异[2]。为此,本文随机择取近一年收治的80例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针对两组不同诊断手段进行探析。整理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3年3月~2024年1月入院诊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中随机择取80例成人患者设为观察对象。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小者29岁、年龄最大者65岁,经计算均龄(48.6±3.6)岁,男性有48例、女性有32例。所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一般资料纳入软件SPSS20.0系统发现P>0.05,具有科学对比性。
纳入标准:(1)收治对象入院后检查其结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2)入院后,研究对象均伴有不同程度发热、恶心呕吐、咳嗽、呼吸困难、咳痰、胸痛等不良症状;(3)所有受检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并发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排除;(2)确诊精神障碍疾病、认知障碍疾病者排除;(3)非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4)缺乏完善资料者排除[4]。
1.2方法
1.2.1血清学检验
收集清晨空腹状态下受检者静脉血5ml进行诊断,将其置入离心机处理,将离心机转速调整为3000r/min,取出血清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MP-IgM,检测方法为经胶体金法。
1.2.2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
医护人员用无菌棉拭子捻取受检者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作为检验样本,实行肺炎支原体鉴别及培养,将研究样本置入恒温条件下实行细菌培养,等待24h后观察培养基变化,若颜色为黄色,则判断为阳性。
1.3观察指标
1.3.1分别收集不同检验方法在细菌、卡他莫兰汉、痰支原体、肺炎克雷伯菌等致病菌中的检出率,将结果进行比较[5]。
1.3.2将收治的80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三个阶段:20-39岁、40-59岁、≥60岁,统计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和血清学检验在病菌阳性结果检测情况。
1.3.3根据病程时间的不同分为病程<7天、≥7天两类患者,统计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和血清学检验在病菌阳性结果检测情况。
1.3.4诊断效能:统计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将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平均年龄、病程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验方法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结果比较
根据统计结果上看,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在病菌阳性检出率上明显高于血清学检验阳性检出率,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种检验方法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结果比较2.2不同年龄阶段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
依据检测结果分析,在不同年龄阶段检测结果上看,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快速血清学检测(P<0.05)。如表1所示:
表2不同年龄阶段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2.3不同病程时间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
据研究分析,在快速血清检测结果中发现,病程≥7天的患者病菌阳性检出率明显比病程<7天的患者病程阳性检出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中表明,病程<7天的病菌阳性检出率明显比病程≥7天的病菌阳性检出率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不同病程时间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2.4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由医护人员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血清学检验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少于血清学检验结果,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表4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效能比较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产生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有直接关系,刺激呼吸黏膜上皮细胞,造成大量炎性因子产生,诱发气道高反应性,该疾病具有较高传染性,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容易诱发心肌炎、脑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使病情治疗难度升高[6-7]。本次研究分别将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与血清学检验用于病情诊断过程中,其中血清学检验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性小等特点[8-9];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则是通过对致病菌进行培养、分解等方式起到鉴别微生物目的,其准确率较高,作用机制为通过快速生长因子加快培养基中病原菌出现增值或者分解,氢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大量产生,培养基中的酸碱度显著降低,若培养基中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则说明检测结果为阳性,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10-12]。除此之外,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不需要进行穿刺抽血,具有无创性特点,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检测结果[13]。相较于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在检验时间上耗时更短,检测效率更高,可尽快为患者进行治疗,以免造成病情持续变化[14]。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在病菌阳性检出率上明显高于血清学检验阳性检出率,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阶段检测结果上看,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快速血清学检测(P<0.05);在快速血清检测结果中发现,病程≥7天的患者病菌阳性检出率明显比病程<7天的患者病程阳性检出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中表明,病程<7天的病菌阳性检出率明显比病程≥7天的病菌阳性检出率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血清学检验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少于血清学检验结果,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应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结果及效率均优于血清学检验结果,对不同致病菌判断更为准确,必要条件下可以将多种检测结果结合用于诊断过程中,最大程度上降低误诊率、漏诊率,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15]。
综上所述,微生物快速培养用于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血清学检验诊断效果,在不同致病菌检测上更加准确,便于医生对症治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津霖,庄一鸣,庄秋萍.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5):78-80.DOI:10.15912/j.cnki.gocm.2023.35.032.
[2]王伟.微生物快速培养与快速血清学检验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妇儿健康导刊,2023,2(23):35-37.
[3]陈莉.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妇儿健康导刊,2023,2(21):32-33+42.
[4]孙瑞花,潘晓庆,张跃军.微生物快速培养及血清学检验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8):82-84.
[5]郭岩.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与快速血清学检验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2,46(04):452-454.
[6]樊红岩.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与快速血清学检验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9):106-108.
[7]陶立玉,高秀莲,徐桂荣.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用于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6):31-33.
[8]周汝科,李彬,尤玉宗.血清学检测和微生物快速培养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21,44(02):124-125+148.DOI:10.16408/j.1004-9770.2021.02.014.
[9]谭颖,刘艳军,王艳华等.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5):93-94.DOI:10.15912/j.cnki.gocm.2020.25.042.
[10]黄剑平.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4):246-248.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20.14.113.
[11]高鹤.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129-130.
[12]李若淳,曾明燕,苏艳丽等.MP-IgM抗体检测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3):120-121.
[13]孙智勇,张晓艳,王梅英等.比较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25-26.
[14]袁征.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34):107-109.
[15]肖艳.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用于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