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追踪方法学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刘晓瑜 赵学霞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753000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学的效果。方法:根据2020-10至2022.02,于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选取130例患者用于本项研究,以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另外65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追踪方法学,展开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情况分析。结果: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结论:对于静脉治疗的患者,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学的效果最佳,利于避免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静脉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追踪方法学;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
DOI:10.12721/ccn.2022.15706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由于静脉治疗是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往往静脉治疗的质量,决定整体治疗的疗效,如若静脉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如导管维护不佳,或者穿刺部位的选择不正确、贴膜固定不规范等,乃至诱发患者的静脉输液并发症,不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追踪方法学的应用,可充分彰显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制度、流程与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尽最大程度上减少静脉治疗的安全隐患,确保患者静脉治疗的有效性提升【1】。基于此,本文根据近年于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选取130例患者用于本项研究,分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及追踪方法学护理质量管理的调查,以下为临床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2020-10至2022.02,于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选取130例患者用于本项研究,以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患者有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在20岁~55岁范围,平均(33.79±10.89)岁;另外65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追踪方法学,分别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21岁~54岁范围,平均(33.82±10.84)岁。2组患者均符合静脉治疗的标准,且分布于外科、内科、妇产科及ICU等科室中,患者及家属全部知晓调查,已经由本人或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协议书。本项研究得到医院内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缺失及患者不配合等患者。经过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由护理人员做好输液药品的检查、静脉穿刺及巡视等基础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追踪方法学,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护理质量管理追踪小组,由主管护士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组成,并选出小组长与副组长,为组员明确分工,全部进行追踪方法学的培训与学习,制定质量考核方案,同时与医院其他部门协调,查阅相关信息对患者现场访谈、案例追踪。②确定追踪检查项目,结合静脉治疗相关规定,根据科室静脉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输液工具的选择、导管的维护、穿刺部位的选择、敷贴固定位置及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的分析与追踪调查。③个人追踪,以随机抽样方式选取1例患者,全面了解其病情与治疗状况后,安排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静脉治疗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调查患者的健康教育、沟通与配合等情况,其护理人员记录患者治疗中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随后访问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治疗依从性,如若患者带入留置针,还需追踪科室其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系统追踪,在个人追踪中发现问题后,转变为系统追踪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拟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④小组成员召开会议,共同分析与商讨静脉治疗中出现的各个问题,以此调整追踪路线,制定出整改的方案【2】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导管维护不佳、贴膜固定不规范、穿刺部位不正确及相关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检验计数资料对比,行X2,表示为(%),差异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见下表。

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1.png

3. 讨论

静脉治疗作为临床上一种主要的治疗方式,往往静脉治疗过程中,任何质量事件的发生,都可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治疗成效。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静脉用药种类、静脉置管技术及输液工具的复杂化,加之临床治疗患者的数量增多,很容易出现穿刺部位不正确、贴膜固定不规范等事件发生,导致患者产生相关的并发症,故而加强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十分关键。

目前静脉治疗中,临床应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对患者进行输液药品、注射等方面的干预,往往注重护理的结果,忽略对患者的静脉治疗过程护理,而追踪方法学的运用,更加强调护理的细节与过程,关注患者的感受,根据患者出现的问题展开成因的分析,并拟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3】。从本文研究发现: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由此可见,对于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追踪方法学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实现患者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具有在临床上全面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文君,吕江丽. 追踪方法学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0):3655-3658.

[2]崔玉顺,齐海峰. 追踪方法学在急诊科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21,44(03):204-205.

[3]孙巧莉,姚艳飞,张玉容. 追踪方法学联合PDCA循环管理在重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7):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