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老年高血压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唐明静 丁薇 王欣 郭爱云 刘晓

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南京,210000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重点展开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护理干预价值分析。方法: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本院进行医疗干预的高血压患者中,中老年患者人数为70,按照随机数表法将70名患者分配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35名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5名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针对临床护理效果、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与不良情绪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较对比组更高,P<0.05;研究组护理干预后血压与标准值更为接近,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改善较好的小组为研究组,P<0.05;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研究组不良情绪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中医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护理干预期间患者的血压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中老年;高血压;中医护理
DOI:10.12721/ccn.2022.15783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高血压为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症,易导致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伤,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发作和死亡的高风险疾病。此外,个人生活习惯也决定了高血压发病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饮食不节制、吸烟、酗酒和运动量过少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过高。从中医学角度看,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范畴。若未能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措施,就会导致患者机体病症恶化,甚至累及其他器官。中医护理具有悠久的历史理念,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效用较强,通过基础干预、心理、饮食、生活习惯与穴位按摩和足浴等干预,充分展现了临床价值。本研究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护理的价值,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本院进行临床医疗干预的70例患者作为样本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按照对比组和研究组进行划分。对比组20人为男性、15人为女性,患者年龄46~78岁,平均(67.03±2.29)岁;研究组22人男、13人女,年龄45~79岁,均龄(66.50±2.49)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对比,数据样本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比组:常规护理。

研究组:中医护理。(1)基础护理。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处在过冷或过热的空间内,也应注意远离外界嘈杂的环境。中医护理期间,为患者提供室内空气流动护理干预,保持良好的环境。此外,冬日洗澡时水温不能过高。日常生活中以及患者发病阶段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在活动时应做到专人陪护,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需要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做到专人陪护,以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患者血压控制后,需要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保持经络畅通,促进患者健康恢复。中老年人群可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有氧运动进行适当身体锻炼来调节血压。(2)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变化和病理变化存在密切关联。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其血压波动和自身情绪存在较为密切关联。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关心和关爱,告知患者避免过度情绪波动引发不良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说明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及时疏解情绪,增强疾病治疗信心。(3)饮食护理干预。中医学角度分析,饮食中摄入钠元素过多或者过度饮酒都会导致脾胃受损、聚湿生痰从而导致高血压病。护理干预期间应加强患者饮食护理干预,保证患者低盐、低脂饮食。日常饮食中应避免食用过多腌制品,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类食物。日常饮食中应严格控制高脂肪和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4)生活习惯护理。高血压患者应自觉戒烟戒酒,并且尽量减少茶的服用。高血压患者需要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还可以为患者进行头部按摩来缓解高血压带来的影响。(5)穴位按摩和足浴。中医护理期间按摩合谷穴、三阴交、太冲穴能够帮助患者滋补肝肾、调和阴阳。按摩人迎穴和曲池穴能够帮助患者清利头目、降血压。按摩内关穴能够发挥清神醒脑的效用。取上述穴位进行每日2次的按摩,能够充分发挥安神益眠、调和阴阳的功效。若老年患者在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煎中药进行足浴。

1.3评价和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护理干预前后血压变化、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变化的比较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样本分析所选取的数据学软件为SPSS22.0,计数资料选取为(n,%),计量资料的选取为x̄±s,临床数据检验分析所应用的软件为t与χ²,P<0.05则证明研究具备临床价值。

2结果

2.1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

表1护理效果对比 [n(%)]

截图1742194420.png

2.2护理前后血压变化

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比较,护理后研究组血压更接近标准值,P<0.05。

表2护理前后血压变化(mmHg,x̄±s)

截图1742194433.png

2.3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评分

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与对比组相比更为显著,P<0.05。

表3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评价(分,x̄±s)

截图1742194443.png

2.4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变化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变化的对比,研究组不良情绪改善更为明显,P<0.05。

表4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分,x̄±s)

截图1742194450.png

3讨论

高血压形成离不开患者生活习惯、身处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发病和饮食不规律、不良生活习惯、情志变化大等问题相关。从中医学角度分析,高血压为头痛、眩晕病症,长期紧绷的情绪会让人产生焦虑心理,加剧阴阳失衡的发生;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不良饮食习惯易引发郁久化热、体内湿热、灼津为痰和痰瘀阻滞的病症。因此,高血压中医学护理干预期间,应从用药、饮食、情志以及运动等角度进行护理干预[1]。中医学是辩证医学,即使是同一疾病,发病时间、地点的不同,都会令患者产生不同反应,因此不同阶段和不同患者所给出的干预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医讲究辨证护理,护理内容更具针对性[2]

中医护理中情志护理主要利用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排除患者忧思情绪,让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护理干预。情绪的变化是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一种重要原因,中医护理中情绪干预能够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疾病康复有所促进[3]。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护理,在护理期间根据患者病症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宣教等,能够增强中老年患者对自身病症发生原因的掌握,更能提升患者血压自控能力,让其正确对待疾病,培养临床治疗积极性。此外,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应注意自我情绪的调节,可以多参与到社区活动中,通过与朋友的交往来缓解焦躁症产生的情绪[4]。中医护理强调天人合一的护理理念,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中医护理中应为中老年患者提供生活护理,保证患者病室的合理温度和湿度,同时为老年患者提供温馨的治疗环境,以免过渡环境波动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此外,中老年患者上下楼梯时应注意调整步幅。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中医生活护理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较为稳定,对于血压平稳有所保障。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发病与过度饮食和脾胃受损相关。中医学护理中讲究为患者进行辨证饮食干预,在饮食护理期间,患者能够获取良好的合理饮食,对高血压病症有重要的促进意义[5]。此外,高血压患者饮食中需要严格控制膳食脂肪,增加禽类和鱼类的优质蛋白摄入。此外,中医饮食护理中为患者提供血管保护和降压功效的食物。在中医护理期间应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沟通和药物知识宣教,患者只有在认识药物的治疗作用后,才能够积极配合服药。在面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时,护理人员会为患者进行细致化的解答,能够增强其信赖感。随着年龄增长与老年人身体机能减弱,其肝肾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因此中医护理期间主要为患者提供小剂量用药,逐渐增加药量[6]。中医护理期间为改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可能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会在用药前后指导患者进行血压监测,用药30min~1h内,护理人员会辅助患者调整体位并下床运动。从健康教育角度分析,常规教育过程中中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仍存在弊端,在其中介入中医护理能让患者的血压症状得到较好控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有所促进。在中医护理的健康教育引导下,中老年患者逐渐养成了血压自我监测的习惯,并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案。部分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还会自觉测量站立状态下的血压情况[7]。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引导下,中老年患者认识到适度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并在自身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有氧训练。想要缓解中老年期间高血压问题,中医理论提出戒烟戒酒、体重控制的重要干预作用。中医护理具有历史悠久、易于操作和高安全性等特征,在中老年高血压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并在情志调节、饮食护理、健康干预下,改善了中老年患者不良生活状态,提升其血压控制质量,对并发症发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中医护理干预操作起来较为便利并能节约经济成本,在临床中应用更为广泛,因此获得了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致好评。结合临床研究表示,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护理期间,耳穴降压效用较强并且不易引发不良反应,成本较低且操作容易。

本研究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较对比组更高,P<0.05;针对护理前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进行研究,血压改善更为显著的一组是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不良情绪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合本研究内容展开分析,中医护理通过基础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生活习惯护理以及穴位按摩护理等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更接近标准值,根据临床价值。此外,中医护理期间患者产生的临床不良症状更少,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中医护理期间患者的不良情绪也得到了较为有效的缓解。由此可见,中医护理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更具应用价值,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实现临床护理效果的保障,对患者血压水平有所调控,更利于患者生活质量和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