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电站常规岛大型设备采购风险分析

李璇 乔森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核电站常规岛大型设备采购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管控部分是风险管控。本文定义了常规岛大型设备采购执行的风险,并设定了设备进度、设备费用、设备质量、设备安全为四大执行管控目标,进而分析了采购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关键词: 核电;设备采购;风险
DOI:10.12721/ccn.2024.15706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引言

核电站作为大型设施,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采购大量的设备,且核电站常规岛往往包含特种设备、大型设备。这些设备的制造周期长、设计复杂、部件众多,在采购管控执行中存在大量风险点,一旦出现偏差,就会给工程公司带来损失。因此对设备风险的管控分析成为项目执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 风险和管控目标

2.1 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未来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的可能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风险是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R表示风险,P表示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E表示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后果,则风险可表示为:

17.png

由此,项目风险是指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因某些不确定性而导致项目偏离目标,造成损失的风险。

核电站常规岛大型设备,比如汽轮机组设备,具有设计制造周期长、部件众多、体积大、发货批次多等特点,同时,是核电站常规岛最主要的设备,在核电站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建设阶段,对质量、安全、进度、费用为四大目标有直接影响[1]。因此,核电站常规岛大型设备对采购管控提出极高要求,风险管控作为最重要的管控部分必须重视[2]。将常规岛大型设备采购的风险,定义为常规岛大型设备采购过程中,偏离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目标,造成项目损失的可能性。

2.2 常规岛大型设备采购管控目标

项目目标的设定和项目执行效果的标准定义对项目的风险水平管控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在进行项目管理时,设置严格的成本目标、进度目标等会提升项目执行的风险。严格的目标意味着执行弹性空间小,更不容易达到既定的目标。但在项目管理时设定宽松的目标,虽然目标达成较容易,又意味着可能存在项目质量不满足要求、项目安全性不被保证的情况。因此设定合适的管控目标十分重要。

本文在核电站常规岛大型设备合同执行中,设定合同签订生效至设备交货期间内的设备进度、设备费用、设备质量、设备安全为四大执行管控目标。

3 风险识别与分析

依据常规岛大型设备采购管控目标,可将风险按来源划分为设备进度风险、设备费用风险、设备质量风险、设备安全风险。并依此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

3.1 设备进度风险

(1)设计进度风险:常规岛大型设备设计接口众多,设计接口交换不及时、技术图纸不清晰或不完整,导致设计进度脱期的风险。

(2)设备排产风险:大型设备的制造周期长,且国内具备承接大型设备制造的工厂数量稀少,当项目众多时,各工厂往往出现产能不足的情况,工厂排产周期直接影响设备的制造进度。

(3)设备交付时间变动风险:常规岛大型设备往往部件众多,且设备体积大,设备的发货批次多,交付的时间往往会有变动。如果设备各交付批次与施工进度不匹配,就会出现风险。交付过早,会产生设备的库存成本,交付过晚,则会导致项目施工进度缓慢。

(4)原材料采购延误的风险:制造设备用到的原材料涉及各地,海关政策、国际形势变动等原因导致原材料采购无法及时到位,导致设备制造不能按期执行的风险。

3.2 设备费用风险

(1)供应商低价中标风险:供应商为投标成功,报出较低的价格,而采购方为管控建设成本,往往采用报价较低的供应商。在项目后期的设备制造、交货过程中,遇到需增加设备备件和配件、提供设备保障等服务时,供应商往往以成本管控为由拒绝提供设备和备件,导致增补物项,带来增加设备费用、管理费用、影响项目时间周期等风险。

(2)设备需增补费用风险:核电站常规岛大型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设计调整,此时,需要增加部分设备。合同变更会导致设备费用增加。

(3)设备材料替换风险:在核电厂常规岛设备国产化进程中,设备部件或材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进行替换,替换部件往往带来费用的变动。此外,某种原材料无法采购,采用其他同类材料替代,也可能带来费用变动的风险。

(4)分包商费用无法管控风险:合同执行过程中,供应商是否及时向分包商支付设备费用是无法被执行部门管控的。供应商不能及时向分包商支付相关里程碑费用,可能出现分包的设备无法按期供货的风险。

(5)国产化风险:设备供应商制造经验不足,在设备首次国产化进程中,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设备设计和试验论证,以保证设备的性能符合要求,有时导致国产化的设备要比直接进口设备更加昂贵。

3.3 设备质量风险

(1)供应商分包风险:供应商对分包商的管控力度不到位,或管控体系不健全,导致设备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风险。此外,供应商对分包商的供货资质审查不到位,也会出现设备质量风险。

(2)设备制造人员配置不足:设备制造业往往需要充足的人员配合,尤其常规岛大型设备,更需要经验丰富的员工。因其他行业厂商薪资待遇吸引,基础制造业人员跳槽,工厂没有充足的人员储备,就会导致设备无法按期交货,也容易出现设备质量问题。

(3)设备监造人员配置不足:核电站常规岛设备众多,且项目众多,监造人员不充分配备,或未能及时配备,会导致设备质量出现风险。

(4)文件造假风险:在原材料购买、设计制造、出厂验收等环节,存在设备相关文件造假,导致设备不符合要求的风险。

(5)设备验收不符合要求的风险:在设备出厂时,因各类原因导致设备验收不合格;或设备到厂发现质量不合格需要返厂的情况,会导致设备交付进度延迟。

3.4 设备安全风险

设备安全既指在设备采购管控过程中与设备相关人员的安全,又指在设备本身的安全。本文仅探讨设备的风险,不对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

(1)设备存储的风险:因设备交付时间与现场需求不能完全一致匹配,设备需要存储。存储时,内外环境对设备安全产生的影响。

(2)设备运输的风险: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对设备安全产生的风险,例如运输速度、运输过程的空气湿度、水的要求、吊装过程的安全等。

4 结论与总结

在核电站常规岛大型设备采购管控过程中有众多值得关注的风险点。作为常规岛大型设备,设计制造周期长、模块众多,一旦出现偏差,广泛影响施工进度、工作质量。这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对常规岛大型设备进行严格且科学的风险分析,来更好的应对各类风险带来的挑战,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规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效保证设备交付周期和交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硕,孙来寅.核电厂建设施工质量风险管理[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2.12(595):40-42

[2] 鲍兴华,彭斗光,吕文哲,李建清,杜配配.以风险为中心的核电工程质量管理研究[J].核电论坛.2022.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