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浅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出现腺体萎缩,被认为是胃癌癌前病理状态,但并不是全部慢性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为胃癌,尽早治疗能够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1]。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通常与遗传因素、胃粘膜功能减弱以及微粘膜损伤等密切相关,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幽门腺化生、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症状。既往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主要通过西药抑制胃酸分泌和炎症反应,配合生活护理,但效果有限[2]。艾条灸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法,通过燃烧产生的热能可对穴位产生有效刺激,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艾灸条治疗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分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疗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时间分别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21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者筛选其中80例分组,计算机法将其1比1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4例、16例,年龄上限63岁、下限30岁,平均年龄(47.21±4.06)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86±1.03)年;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18例,年龄上限62岁、下限29岁,平均年龄(47.50±3.98)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78±1.15)年。为了避免基础性资料对治疗效果的研究产生干扰,首先对比上述患者一般数据,可见差异统计值>0.05,可以继续比较其他数据。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1)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相应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18-70岁;(3)满足《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脾胃虚寒型诊断要求;(4)临床资料完整;(5)治疗意愿良好能够配合治疗。剔除标准:(1)对本研究相关药物存在过敏、用药禁忌患者;(2)凝血功能异常患者;(3)入组前1个月接受药物治疗患者;(4)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5)临床资料缺失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药物选择为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3326,每日2次、每次10mg)+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44605,每日3次,每次0.5g)。治疗1个月。配合常规护理模式,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膳食,不可食用辛辣、刺激、油腻、寒凉食物,疏导患者治疗中的不良情绪。
1.3.2 研究组:(1)治疗方法:以对照组为基础对患者实施艾条灸治疗,取关元、膻中、中脘、足三里、神阙穴,消毒局部皮肤后经1.5寸的毫针针刺上述穴位,在针柄上放置陈艾,点燃待燃尽后取针,每2d治疗1次,治疗1个月。(2)中医特色护理:首先进行情志护理,了解患者情志状态,通过冥想、移情易志的方法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配合五音音乐疗法以舒缓、轻松的音乐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舒畅情志。第二,耳穴压豆护理。对于部分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配合耳穴压豆干预,确定患者耳廓上阳性点,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7cm*0.7cm的医用胶布上,放置于耳穴处按压,每次按压30s,每隔1h按压1次,每日干预1次。第三,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调节饮食方案,全部患者饮食均需遵循易消化、软烂、熟透的原则,按照少食多餐的要求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时间表。告知患者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饮食对病情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患者实际需求调节相应的饮食方案。如胃胀、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为其提供桂皮山楂汤,将山楂、桂皮、红糖煮汤后叮嘱患者趁热服用;伴随腹泻患者可用生姜、大枣、粳米共同为患者煮粥,第四,日常生活护理。鼓励患者以耐受度为宜进行适当的运动,建议通过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方式为主,护理人员通过示范带领患者熟悉八段锦、太极拳锻炼方法,后续自行训练。为患者制定规范的作息表,要求患者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时间表规范作息,注意日常中保暖工作,根据天气预报增减衣物,避免风寒伤及脏腑。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判定:划定治疗效果为改善、有效、无效3等级,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且胃镜检查腺体萎缩等情况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减轻,胃镜检查腺体萎缩等情况减轻;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为改善、有效患者占比。
1.4.2 证候积分:参照《胃肠道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取患者主要症状胃脘痞满、胃脘疼痛、恶心呕吐进行评价,0、2、4、6分别对应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严重症状,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1.4.3 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患者根据治疗效果、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方面内容选择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中对应等级,总满意为非常满意、满意患者占比。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软件为SPSS20.0,组间计量平均数资料分析使用(x̄±s)描述/t检验,计数指标则使用n(%)描述/x²检验,当最终数据结果对比后达到统计学意义运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改善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40 | 17(42.50) | 13(32.50) | 10(25.00) | 30(75.00) |
研究组 | 40 | 26(65.00) | 11(27.50) | 3(7.50) | 37(92.50) |
χ2值 | 4.5006 | ||||
P值 | 0.0339 |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x̄±s)
组别 | 例数 | 胃脘痞满 | 胃脘疼痛 | 恶心呕吐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5.25±0.30 | 2.81±0.86 | 5.10±0.42 | 2.65±0.57 | 4.47±1.10 | 2.28±0.68 |
研究组 | 40 | 5.31±0.28 | 1.71±0.45 | 5.21±0.33 | 1.59±0.35 | 4.32±1.25 | 1.35±0.41 |
t值 | 0.9247 | 7.1676 | 1.3025 | 10.0228 | 0.5698 | 7.4075 | |
P值 | 0.3580 | 0.0000 | 0.1966 | 0.0000 | 0.5705 | 0.0000 |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 | 40 | 11(27.50) | 16(40.00) | 13(32.50) | 27(67.50) |
研究组 | 40 | 18(45.00) | 17(42.50) | 5(127.50) | 35(87.50) |
χ2值 | 4.5878 | ||||
P值 | 0.0322 |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多发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部分患者伴随食欲减退,严重时降低患者营养摄入能力和免疫力,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4]。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治疗不及时不仅加重患者身心不适感,还降低其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能进展为胃癌威胁生命安全。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干预方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祖国医学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范畴,其中以脾胃虚寒型为最为常见,饮食不洁、外邪入侵、脾胃虚弱是该病的主要诱因,久病不愈、损伤胃络为后转为虚症,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多由寒、食、气不顺所致[5]。西医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炎症反应,抑制胃酸分泌,难以达到彻底的治疗效果,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可能出现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中医治疗以辨证施治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分型的病理病机采取针对性疗法,有利于调节患者身体状态,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整体生活质量[6]。
艾条灸属于中医特色疗法,通过艾条、针灸治疗联合刺激穴位达到活血消肿、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的功效,符合脾胃虚寒型患者治疗需求。本研究取患者足三里、膻中、中脘穴等治疗,可以起到健脾止痛、通经活络、补阳驱寒、升清降浊的功效,艾灸各穴位起到温补元气、止痛疏经的效果[7]。为了确保治疗效果,促进症状改善,本研究在艾条灸基础上配合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舒畅情志、理气止痛,根据不同症状加以食补,能够保证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和机体免疫力[8]。此外,中医护理还强调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以更好地配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积分均优于常规治疗患者(P<0.05),且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艾灸与中医特色护理相互协同,配合应用能够发挥理想效果,艾灸条将热力直达肌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温经通络、调理气血的效果,可散寒祛湿、止痛宣痹;配合护理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和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较为理想。
总而言之,艾条灸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是可行的,能够提高脾胃虚寒型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典型症状的改善和疾病转归,患者满意度较好,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获得理想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