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孔子教育理念对当今艺术教育的影响

赵婷媛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 艺术教育作为教育得一个分支,在中国必定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得影响。孔子是中国历山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除了在文化上对我们得教育事业影响颇深,在艺术上得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本文将探讨孔子是如何影响艺术到当今得艺术教育的。
关键词: 孔子,教育,艺术,影响
DOI:10.12721/ccn.2024.1570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都在从事讲学及整理当时社会的文化,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经验,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思想。从古至今孔子的教学理念对中华2000年来影响颇深,其中一些教育理念在现代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仍然能找到许多共同之处,对中国当今的教育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学思并重等理念仍然在现代教育中传承运用,甚至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法而被广为推崇。本文将就孔子的教育理念联系本人在高校艺术教学中所遇到的情况,由孔子的教育理念对当代艺术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论述。

一、孔子教育理念对古代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

首先,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这一观点。从孔子而立之年办私学开始,打破了春秋时代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接受教育的现状,把教育带入到社会之中,无论平民百姓还是车马走卒,只要热心于学习的人孔子都会尽心尽力的去教授,孔子门生之中大部分都是苦寒子弟,有教无类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和平等化的先河,使社会平民具备了受教育的条件与机会,扩大了社会基础教育,增加了人才的来源,打破了非贵而不能读书的旧观念,对整个社会文明的提升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推动作用。其次,对古代文化的整理及传承。孔子在教学之余把春秋之前的文化进行了整合,把传统六艺教育传统进行改革,重新编撰了《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发展。而孔子的这一教育理念在上世纪乃至今日都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孔子教育理念对当今教育及高校艺术教育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理念贯穿了一个人从小到老的学习过程,时时在学习,刻刻在教授。第一,孔子提出了老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以身做则。孔子的教育模式直到今日仍然是教育教学方式的主流模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标杆,如今老师作为行课过程中的主导,在教师有计划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在高校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很多学生把老师作为目标及方向,甚至有个人崇拜的成分在里面,这无疑要求高校教师们具备更好师表形象。这个形象不单纯的是外在的形象状态,还有教师的内在自身素质,通过言行促进学生的学习,树立偶像风范。学艺术的孩子,相对而言个性比较突出,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与众不同,更加感性。我们不难发现,真是因为这份感性、这份率真,她们对人对物也相对偏激一些,比如我喜欢这个老师,喜欢这个同学我可以包容他很多的行为,如果我不喜欢,我就相对而立了。但是怎么样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艺术老师?像孔子一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起码的要求吧?言传身教也是必然的方法。例如学习播音主持的学生需要每天练声,学习舞蹈的学生需要每天练功。那么教习老师是不是也应该同舟共济呢?

第二,因材施教。说到因材施教不得不说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关于音乐与教育的影片。“放牛班”是一堆问题少年的集合,一次一次的更换老师没有改变“放牛班”,直到马修老师的到来,马修老师让孩子们尽情的展现自己的特长,而不是像之前的老师一样定格划线做出标准,整个班级在马修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又一次证明了“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洞察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做到因材施教。而早在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这一观点,孔子指出,人的智力有智、愚之分,人的性格有鲁、雅之异。在我个人的大学影视表演教学生涯中更是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有的同学是善于琢磨内心活动,有的善于体势语言表达,有的适合饰演老人,有的适合反派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就必然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质进行针对性更强的教育,使其在专业上具有勇进之心,循序慢慢培养其综合能力。

第三,启发式教学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来涵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先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思想。现在教育体制讲求素质教育,大学更是提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体验,鼓励学生能够更加独立的思考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育,这就明确了师生在教育体制内的关系,在现代艺术教育中,教师们更应该去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在专业领域上需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必须学会独立自主的追求更新潮更时尚的元素赋予自己的艺术生命,者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学思并重。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只有不断的自我思考,才能将道路两旁的风景化为自身的知识,而老师就是在学习路上扮演风景创作者这一角色。在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学生是怎样看风景,看了风景之后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在艺术教育中,学生需要更多推陈出新的创作,这势必要求学生能有更多的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思考的能力及空间。孔子教育理念无疑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瑰宝,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思想是中华文明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现代教育体制中或多或少都有孔子教育理念的体现,虽然时代变迁中孔子的有些思想理念会出现不符合某一时代的教育理念,但是其教育思想的全面性仍然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精华融合到现今的教育体制之中。而教师更是应该遵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教育标准,不断的巩固自己原有的知识,更要不断的增进新知识,以适应当今社会教育文化的飞速变迁。 

参考文献:
[1]蔡伟.孔子教育评价思想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启示[J].文学教育(上),2020(09):121-123.

[2]胡志鹏.立德树人视域下孔子教育思想的实践路径[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3):99-103.

作者简介:赵婷媛,1990 ,女 ,汉族 ,四川射洪  ,表演教师/讲师 , 研究生在读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方向影视戏剧表演,戏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