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第二课堂项目化学习

赵娟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北小学,723000

摘要: 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而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存在学生群体拜金主义严重、集体主义观念缺失等现象,这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古诗词作品的内在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多元探索其中的传统文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传承给学生,彰显当代语文教育的价值,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观念。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第二课堂
DOI:10.12721/ccn.2023.15707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开展小学古诗词文第二课堂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它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培养目标。古诗词文第二课堂能弥补第一课堂教学任务、课时限制所导致的不足,同时古诗词文根植于中华沃土,蕴含丰厚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资源,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二)落实语文学科素养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和高中语文课标分别提出“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古诗词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其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不可忽视。

(三)深入拓展教学内容

古诗词诗文第一课堂是对“学生整体的培养,侧重于传授基本知识,侧重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课堂则主要“培养学生在个性特长方面的发挥和掌握初步的专业学习知识及能力”。以最基本的朗诵训练来说,不同于第一课堂常规的诗歌朗读,教师在第二课堂中可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分清平仄,掌握“平长仄短”的诗歌吟诵规律,使学生在吟诵中更好地体悟古诗词文的韵味和情感。可见,相较于第一课堂着重对古诗词文基础知识的讲解,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细化和专业化,更加注重探究古诗词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在传统的古诗词文教学中,仅靠语文教材及课堂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古诗词文的需求,作为“新干道”的古诗词文第二课堂,教师可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既能在校内的古诗词文社团活动、各类诗词竞赛中学习古诗词文,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古诗词文APP、学习通、慕课等进行古诗词文学习,拓宽古诗词文学习的外延,改变学生仅依赖课堂获取信息的方式。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第一课堂中,学生缺乏学习古诗词文兴趣,往往是因为学习时间、地点的固定性,学习进度的统一性,以及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在动机难以被激发。而第二课堂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方法、渠道的多样化,能够让学生真正依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这不仅能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辐射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第二课堂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正确认识第二课堂,理解其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第一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无法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因此社会各界须破除“唯分数论”的固有观念、改变对第二课堂可有可无的态度,正确认识第二课堂对素质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只有这样,第二课堂才能突破固有观念这一壁垒,真正被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古诗词文第一、第二课堂的教与学需进行互补互渗

1.明确古诗词文第二课堂的教与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所有教育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在古诗歌文第二课堂中,老师需要明确要培养学生的哪一种能力,形成哪一种素养,同时也需要明晰的学习目标,制定好的学习计划,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以个人志向为依据,以个人志向为基础,以其个性张扬、潜能发挥、创造力展现的平台。”在古诗歌的第二课堂中,应该要有足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老师和父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孩子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做一个“引导者”,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程度和兴趣来进行学习,同时也要将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特点都发挥出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样才能克服第一课堂的不足。

3.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首先,老师们能够在教科书里打开隔阂。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老师们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古诗词文,在第二课堂中,老师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展开研究性的学习,突破各个单元间的障碍,展开一些主题的研讨,比如把“古诗词文中的意境”或“古诗词文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应用”当作母题,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去做一些子课题的研究,从而提高他们对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认识。另外,将古诗歌文的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让古诗歌文第二课堂的学习从家庭开始,走出学校,走向更广泛的社会生活。

4.完善评价体系,力求评价的多元化

第一课堂受测试任务等因素的制约,其评估方法比较简单,因此,在第二课堂中,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一张试题来评估古诗歌,同时也要避免在第二课堂中呈现出的结果,从而使结果呈现出一种形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先把语文教学的考核标准弄清楚;其次,要重视质的评价和过程的评价,要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古诗词的应用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测试和评价,并且要有一个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让第二课堂的评价更加的客观和完整。

三、结语

古诗词作品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能够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智力获得同步的发展。小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快速形成的年龄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从语言的角度上去讲解作品,更要深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从凝练的语言当中体会到古代人的精神观,让学生在追寻和品味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获得道德水平上的提高,为学生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开发更多有效的古诗词教学路径,带给学生更好的传统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郑建军.中学语文第二课堂浅见[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0-73.

[2]许智恒.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物理知识渗透的探索[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3]钱志刚,石培军.跨学科课程开发的尝试——以语文·英语融合性课程为例[J].教学与管理,2020(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