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环节质量控制护理在提高中医妇产科病房管理水平中的作用

姜妮妮

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山东烟台,265600

摘要: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LQC)护理在中医妇产科病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医妇产科2021.3~2022.3 150例病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I组予以常规病房护理,II组予以LQC护理。对I、II组病房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I、II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结果。结果:II组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分级护理,护理文书,中医特色,感染管理等方面质量评分均高于I组,p<0.05。从护理差错事件来看,II组护理差错事件总计2例,发生率2.66%明显低于I组10.67%,p<0.05。从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来看,II组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I组88.00%,p<0.05。结论:环节质量控制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中医妇产科病房管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从而有助于降低护理差错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环节质量控制护理;中医妇产科病房管理;护理差错事件;患者满意度
DOI:10.12721/ccn.2025.1570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中医的应用和发展,中医在各种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中医学的重要部分,中医护理也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1]。中医妇产科主要收治女性疾病、生产相关病种,中医在妇产科疾病诊治中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治疗手段,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但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医护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2]。针对中医妇产科患者情况、科室特点,需要建立起科学、系统和客观的护理体系,而为了保证中医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适应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还应当建立合理的病房护理管理质量评价体系[3]。环节质量控制(Link quality control,LQC)是医院质量控制的一种模式,指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护理过程纳入监管,进行动态管理,注重每个环节的质量监控,目的在于提高病房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件[4]。基于此,本院针对中医妇产科2021.3~2022.3 150例病例展开分析,探讨LQC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中医妇产科2021.3~2022.3 150例病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I、II组,每组75例。I组75例异常子宫出血48例,妊娠状态15例,炎性疾病7例,异位妊娠5例。II组75例中异常子宫出血50例,妊娠状态10例,炎性疾病10例,异位妊娠5例;年龄区间在18~55岁,平均(46.07±18.95)岁。I、II组病人在疾病种类占比、年龄等基础资料上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医妇产科诊疗疾病范畴;②入组病人精神正常、意识清醒、依从性好;③排除研究期内死亡、退出研究者;④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I组患者接受中医妇产科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一切护理操作均要严格按照科室管理制度开展,针对患者具体病情,遵循医嘱配合护理。

II组患者接受中医妇产科LQC护理,具体如下:

①成立LQC小组。中医妇产科科室护士长根据科室组织力量、护理人员情况,选择3名拥有扎实中医基础知识、丰富护理经验和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的护理骨干人员组成LQC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3名骨干成员为质控员,邀请中医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担任顾问。护士长负责拟定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年、月、季度或周计划,负责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控制教育、护理安全教育等;根据制定的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监控。3名质控员分别负责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分级护理,护理文书,中医特色,感染管理等内容,质控员的职责是组织小组成员依照护理程序和路径完成护理任务,按照计划对所负责的护理项目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并详细做好记录;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整改。副主任医师作为顾问,为护理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②构建病房护理管理路径。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关于中医护理工作制度、护理质量及护理技术操作、文书书写等规范内容,护士长组织质控员开展会议,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基于既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科室护理差错事件、不良事件及患者投诉情况,客观条件进行经验性总结。同时,采用文献回顾、会议讨论的方式,确定相关疾病、病房护理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基础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操作、中药使用、各种并发症的监测、预防、护理,病情交接,护理安全问题,应急预案措施等。根据科室现有条件、组织力量和护理部质量控制要求,制定全面化、程序化的护理路径,即培训-试行-落实职责-追踪评价的路径。培训指在实施具体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要针对护理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培训,宣传实施的意义、宗旨和重要性;试行是指通过临床试行进行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逐步完善;落实职责指按照护理操作规程,实行责任制护理,落实每一个岗位的护理职责,按照计划完成护理目标;追踪评价指对该体系实施过程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和总结,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工作办法,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③制定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质量评价指标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不同病种的护理质量评价,应当通过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应用,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由医院统一制定包括组织管理、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查房、病例讨论、护理会诊、护患沟通、文书书写与管理等多项质量管理评价指标。根据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建立相关护理管理制度、护理流程及护理操作规范,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构建完善的体系。

④开展LQC培训。制定好体系、制度和相关流程后,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参与LQC模式学习培训,促使护理人员了解LQC体系的理念、管理路径、相关制度、操作规范等;定期组织开展中医相关疾病护理方法、知识的学习,培养科室护理人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其质控意识、风险意识。同时,定期开展会议探讨LQC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循证,及时反馈,改进工作,促进中医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1.4 观察指标

科室病房管理质量评价分为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分级护理,护理文书,中医特色,感染管理六个方面,每项满分为20分,分数越高代表管理水平越高。统计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参照李雪梅等[5]设计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由照护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该量表总计29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最高分为116分,92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70分~92分为满意,7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75×100%。

1.5 统计学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差错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表示,χ²检验;质量评分以方差(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两者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I、II组病房管理各方面质量评分

II组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分级护理,护理文书,中医特色,感染管理等方面质量评分均高于I组,p<0.05,详见表1

表1  I、II组病房管理各方面质量评分(分,x̄±s)

image.png

2.2 I、II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

从护理差错事件来看,II组护理差错事件总计2例,发生率2.66%明显低于I组10.67%,p<0.05,详见表2。

表2 I、II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n(%)]

image.png

2.3 I、II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从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来看,II组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I组88.00%,p<0.05,详见表3。

表3 I、II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n(%)]

image.png

3 讨论

近几十年来,中医药、中医护理对在各学科疾病诊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并且多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用于疾病护理,机体恢复,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生命质量方面具有优势[6]。中医妇产科是基于中医妇科学发展起来的独立学科,应用中医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对妇女生理疾病、生育及相关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一门临床学科[7]。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学受到党、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医护理事业迎来了良好的机遇,良好的、规范的中医护理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病情好转[8]。尽管近几年中医护理事业广受重视,但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标准和原则,再加上科室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一,中医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还存在不足之处[9]。LQC是指将病人整个住院过程分为不同的环节,做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相比于抓终末质量而言,抓护理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属于更积极、更主动的一种事前监督方法,重视LQC有助于形成整体质量的提升[10]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II组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分级护理,护理文书,中医特色,感染管理等方面质量评分均高于I组。提示,LQC的实施确有助于提高中医妇产科病房管理水平。通过建立LQC小组,构建病房护理管理路径,评价体系,坚持三级护理制度,把握好各环节护理质量,抓住医疗全过程的重点环节,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提高护理人员间的协作能力;同时加强各环节质量的监控工作,在不断循证的过程中,实现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11]

从护理差错事件来看,II组护理差错事件总计2例,发生率2.66%明显低于I组10.67%。提示,LQC的实施能够提高各环节责任人员的质控意识、风险意识,注重细节护理,避免护理差错事件。基于LQC的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统一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标准,有利于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定期培训,护理路径追踪评价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综合能力,增强各环节的护理细节监控,从而大大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12]

从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来看,II组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I组88.00%。说明,LQC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中医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认可。LQC模式是基于既往质量控制体系下,从中医妇产科护理工作实际出发形成的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发挥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其病情好转,因而患者满意度高[13]

综上所述,环节质量控制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中医妇产科病房管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从而有助于降低护理差错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晓娜.环节质量控制护理在提高中医妇产科病房管理水平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2):85-87.

[2]叶林梦晓,吴美玲,王聪聪.环节质量控制在提高中医妇科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3):213-215.

[3]陈晓华,程乔,任宁,等.最小数据集在护理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信息化构建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11):1713-1718.

[4]梁维羽.观察环节质量控制护理在妇产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妇幼护理,2022,2(9):1983-1985.

[5]李雪梅,孟庆慧,朱红. 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6):721-727.

[6]吴彩虹.护士岗位管理结合APN排班模式在妇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9):130-131.

[7]刘华,姚莉.破窗理论融入健康管理中心妇科检查护理安全管理应用探析[J].健康体检与管理,2021,2(3):248-250.

[8]虞蓓蓓.中医护理质量管理中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1):95-97.

[9]谢鹏娟,吴淑卿.规范化护理管理在妇科分散式日间手术病房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5):2171-2173.

[10]张益丽,李洁,洪迎春.环节质量控制护理模式在体检中心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2):69-71.

[11]鄂海燕,唐玲,王亚丽,等.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下"两部三级"质量控制在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中应用[J].2022,23(4):05,07.

[12]于菲,杨解宇,王文鑫.运用标准化管理提升科室质量管理水平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171-173.

[13]田丽华.环节质量控制在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1(8):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