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朱逸飞

沈阳市第一二四中学,110005

摘要: 体能训练是人体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和健康。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阶段。本文针对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高中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体能训练;高中体育;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946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成为了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将详细探讨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参考。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限于传统的体育课程,还应包括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趣味运动会、体育讲座和工作坊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与,从而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增强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些活动还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二)组织赛事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如校运会、篮球赛、足球赛等,让学生们在比赛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感受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抗挫能力。在赛事组织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比赛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从而维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体育精神。

(三)建设体育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张贴体育明星海报、设置体育荣誉墙、举办体育知识竞赛等方式,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体能训练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训练兴趣不同,学生的体能具有较大的差异。在以往的体能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多采用统一的训练方式进行,然而,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问题无法承受较大的运动量,有的学生却希望用强度更大的训练量来提升自己。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深入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开展体能训练,帮助学生成长进步。

比如:教师将身体素质较强、愿意进行高强度训练的学生分为甲等;将身体素质一般、可以进行较大强度训练的学生分为乙等;将身体素质稍差,无法参与高强度训练的学生分为丙等。在开展体能训练时,体育教师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体能训练。又如,在进行“俯卧撑”的训练时,对于甲等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30~40个标准俯卧撑训练,提升学生的心肺耐力;对于乙等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15~30个标准俯卧撑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体能;对于丙等学生,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欠缺,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10~15个屈膝俯卧撑,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相比于标准俯卧撑,屈膝俯卧撑对于身体素质以及肌肉力量的要求较小,更符合无法进行高强度训练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在体能训练结束后,体育教师还需要根据对应层级的训练目标评价学生,提升学生的训练自信心。比如:丙等学生一口气做完了15个屈膝俯卧撑,教师便可夸赞学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体育教师通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开展体能训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训练需求,提升体能训练的实效性。在分层结束后,体育教师还会观察学生的练习效果。相比于传统的统一性练习,差异化体能训练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参与。学生会积极自主的与同层级的学生一同练习,而且,学生还会向更高层级的学生请教俯卧撑的技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结合学生兴趣与对应的体育项目,进行训练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体育项目挑选相应的体能训练内容,以便于学生更积极的进行体育训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为学生开展相应的基础训练与专项训练,促使学生自主的开展体能训练。教师需要将体能训练与体育项目相对接,以培养学生的耐力、爆发力等。比如:学生对于篮球课程非常感兴趣,而篮球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爆发力、速度、心肺耐力等,教师便可利用篮球课程的训练内容来开展学生的体能训练。包括“一分钟自投自抢训练”“全场折返跑”“带球全场冲刺上篮”等,在培养学生篮球水平的同时渗透体能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进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体能,还掌握了篮球的相关技巧,包括投篮技巧、上篮技巧等。除此之外,学生们对篮球的兴趣明显提升,很多学生会在课余时间、饭后,自发的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主动找体育教师请教篮球技巧。虽然在刚开始时,学生被自投自抢训练或折返跑的高强度训练压的喘不过气来,但是在多次的训练之后,学生的体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自发开展篮球比赛时,学生们的投射、上篮稳定性极高,不会因为比赛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体能不足的问题。自从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体能训练后,学生对篮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校掀起一股全民篮球的热潮。当学校组织班级篮球比赛或年级篮球比赛时,申请参加的学生数量众多,参与意愿强烈,而在班级篮球比赛中,学生都有出色的表现,不但验证了结合学生兴趣与对应的体育项目进行训练的可行性,还提升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师需积极优化与创新体能训练模式,全力开发出新颖、有趣且形式多样的体能训练活动形式,首先保证学生在降低心理负担的前提下产生对其的参与兴趣,用无尽的热情完成后续更多运动任务。未来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继续完善体能训练计划,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控制好体能训练的强度,与学生进行有效交互,让学生在教师激励的动力支撑下,不断达成训练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阙丹强.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33):85-87.

[2]张国锋.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J].智力,2023,(1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