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上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进行血液常规和粪便常规的检测。尿常规检查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所以,尿常规化验的结果对于临床的诊断与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临床医师一直致力于改善尿常规检查的品质与水准。为了提高常规尿检的精确度,需要不断地进行高品质、高效的尿常规检查[1]。目前用于尿液常规检测的主要方法是干化学法和尿液尿沉渣法,这两种方法被广泛使用,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二者在尿液常规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干化学法是一种过筛试验,它是利用中性粒细胞质中的酯酶,使一种3-羟基吲哚酚脂类底物水解生成吲哚酚,再与重氮盐反应,生成彩色反应,由尿液分析仪自动分析和输出,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项目多、速度快等特点,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但这种检测方法仅能检测到嗜中性粒细胞的酯酶,而不能检测到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而且仪器、尿样、试纸条等都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漏诊和误诊[3]。尿沉渣法是一种常见的尿常规检查方法,通过离心后直接观察和计数,可以防止与其他单核细胞的假阴性或伪阳性,但这种检查方法不能显示崩解的白细胞,而且由于肌红蛋白与易热酶的组分会干扰测试的结果,从而影响到白细胞的检出率,从而导致部分假阴性[4]。黄玉霞[5]等人将干化学与尿沉渣法相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和结果的综合分析,有效提高了尿液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了临床漏诊和误诊率,大大提高了检测质量。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进行尿液常规检测的患者进行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的单一以及联合检测,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进行尿液常规筛查的90名患者,根据不同检测方法分为干化学组(30例)、尿沉渣组(30例)和联合组(30例)。干化学组中有19名男性和11名女性。年龄:21-65岁,平均(43.0±22.0)岁。在尿沉渣组中,男性18人,女性12人。平均年龄为(41.5±21.5)岁。在联合组中,有18名男性和12名女性;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0±21)岁。三组之间总体数据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仪器和设备
本论文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为Mejer-700,以及相应的试剂和质量控制。希森美康全自动尿液分析仪UF-500i,以及相应的试剂和质量控制产品。选用 Olympus公司的GX-21双目显微镜,对样品进行离心机离心处理。
1.2.2检验方法
指导患者收集正确的尿液常规检测样本,并在收集后2h内提交后30min内送检品。在干化学组中,检测30例尿样。从每个样本中收集10ml的尿液样本。将准备好的试纸浸泡在尿液样本中,浸入长度为2/3,等待2s,再缓慢地把试纸拿出,注意别碰到其它东西。将其插入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按照所采用的方法及操作规程,对其进行精确的测定。病人的尿检查情况是通过仪器得出的结果来评价的。备注:若检测值为“+”,表示检测为阴性。
对于尿沉渣组,同时采集10 ml受试者的新鲜尿样,在混合均匀后,进行离心(1500r/min,6—10min),然后通过离心,除去上部的清液,使下层的尿液中的残渣成分得以保存。采用尿沉渣计数板进行尿沉渣的定量分析。在观察的时候,可以用低倍镜来检查,如果是1μ L范围内的白细胞数大于20个则是阳性结果。
联合组采用干化学法和尿沉渣联合测定,先进行干化学分析,再进行尿沉渣检验,然后再进行人工显微镜检查。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三种不同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红细胞和白血计数的对比,并对误诊率和漏诊率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总体误诊率。①红细胞数〉7x109/L,白细胞〉10x109/L;阴性指标为:7×109/L、10×109/L的血球[6]。②尿检的错误主要有误诊与漏诊。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的处理采用SPSS21.0的统计软件。用平均-标准差(x+s)来表达测量数据,并使用t检验。统计数据显示为比率(%),使用X2检验,P<0.05被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三组尿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联合组检测定量红细胞阳性率23.33%高于干化学组的16.67%、尿沉渣组的6.67%,联合组检测定量白细胞阳性率43.33%高于干化学组的10.00%、尿沉渣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高于尿沉渣组,定量白细胞阳性率低于尿沉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三组尿常规检验结果情况分析[n,(%)]
注:与联合组比较:①P<0.05,与尿沉渣组比较:②P<0.05
2.2三组检验错误情况比较
联合组误诊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13.33%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漏诊率0.00%低于干化学组的6.67%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错误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20.00%和尿沉渣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组和尿沉渣组误诊率、漏诊率和错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检验错误情况[n,(%)]
3讨论
目前,临床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检验手段是通过尿液常规化验,既能及时、准确地确诊,又能及时地检测出尿液的组成(蛋白尿、尿沉渣),并根据病理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为以后的康复和疾病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患者的预后和临床疗效。常规的尿液检查主要有尿沉渣、干化学检查,但其存在着漏诊、误诊率高、影响疗效、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检验的需要。干化学检测的目的是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7]。如果病人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有机球蛋白,则会出现假阳性。如果患者的红细胞由于其他原因而受损,则会出现假阴性。同时,干化学法可以间接地测定血细胞浓度,方法是用中性粒细胞酯酶和染色进行重盐反应,而重盐反应的颜色则与患者的白细胞浓度有直接关系。单一使用时,很难直接测定出血细胞的含量,从而会导致假阴性的发生。用尿沉渣法测定了红细胞、白细胞的数值,一般采用倒置显微镜或离心玻璃载玻片,无需离心就可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显微镜在检验时必须反转,所以其作用范围很小。在细胞的分化中,也会出现差错。若临床试验呈阳性,应做进一步的显微镜检查。尿沉渣的鉴别方法有:离心切片法、混匀滴尿法、特种显微镜法等[8]。在试验中,由于离心式玻璃片的任意性质,将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混合滴尿方法无需对患者尿进行离心,且检出率较低。特别的显微技术也不要求离心,但是细胞的组成更易于被破坏,这会使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
上述研究数据显示,联合组的红细胞定量阳性率(23.33%)比干化学组(16.67%)和尿沉渣组(6.67%)高,定量白细胞阳性率(43.33%)比干化学组(10.00%)和尿沉渣组(33.33%)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干化学方法与尿沉渣方法结合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联合组误诊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13.33%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漏诊率0.00%低于干化学组的6.67%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错误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20.00%和尿沉渣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组和尿沉渣组误诊率、漏诊率和错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化学方法与尿沉渣相结合能有效地降低尿常规检查中的误诊和漏诊率,减少检验误差,提高检出率。分析原因在于两者可以互相弥补自身检验的不足,以改善检验的总体精确度。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尿沉渣法和干化学法各有其优点,但各有其缺点,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干化学分析法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易造成误诊。尿沉渣法能很好地解决干化学方法的缺陷,并能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9]。但是,尿沉渣法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方法,它会对离心试验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用干化学方法筛查,再用尿沉渣法进行检查,可以降低检查的错误。所以,在临床上推荐两种检测方法的结合。陈晓东[10]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将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应用于尿液常规检查已逐步得到了临床应用,并有可能成为一种常规尿液检查的新技术。两者结合,能有效地解决单次测定的缺点,提高尿常规化验的精确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相结合,能显著提高尿常规测定的准确率,是一种很有实际意义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宗贤.分析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1):106-108.
[2]杜馨莉.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及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8):206-208.
[3]薛波.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9):117-118.
[4]王晶晶,张维伦.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7):962-964.
[5]黄玉霞,曾连英,曹颖.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20,26(14):23-25.
[6]谈宗明,石筱春.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9):111,113.
[7]姜铭.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5):142-143.
[8]魏琼,梁宇亨,梁梓健,周君纯.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4):79-81.
[9]杨新丽.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应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试验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200-201.
[10]陈晓东,唐苗.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研究[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