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分析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问题及对策

李晨青

河北省任丘市北汉乡卫生院,河北任丘,062550

摘要: 目的:了解疾控中心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的办法,选取辖区中心工作的36名医务工作者,采用某县疾控中心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入组人员进行抽样,并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结果:36.11%的受访对象反映出了工作配置不平衡问题,16.67%的受访对象反映出了检验仪器的落后,22.22%的受访者认为样本收集不规范,13.89%的受访者认为检验环境是有问题的,11.11%的受访者是有其他问题。结论:目前,我国疾控中心开展的微生物检测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配置人手,引进先进的仪器,并建立完善的标本收集和管理体系。
关键词: 基础;疾病控制;微生物检测;常用问题;对策
DOI:10.12721/ccn.2025.15702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疾控中心是国家一级的机构,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疾控中心的工作重点是防治传染病和慢性病,所以检测设备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品质。目前,我国的基层疾控中心在微生物检验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从这一问题入手,对目前的微生物检测工作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地区的疾控中心所开展的工作,包括对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病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的微生物检测是一项重要工作,它的检测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检测的精度和可信度。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预防控制机构的微生物检测工作,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试验从2021年四月起到2022年四月,以计算机随机抽取36名医疗技术人员为试验对象。参加此项试验的全部成员,包括11名男性和25名女性,年龄22至51岁,平均年龄为38.45±5.31。在这些人当中,17名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会员,19名为大专及以下学历成员。

1.2方法

①根据医疗事业所设定的标准,结合疾控中心的相关文件,编制一份详细的调查表,最后修改的结果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评审。②全程采用不记名的形式进行,36张调查表被同时发给参加此次研究的全体人员,在完成后,将其全部回收,不存在有效的调查表。③根据会员所填的调查资料,根据调查结果,找出相应的对策。

1.3观察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所在区域的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其中主要是:工作人员配备不均衡,检验设备落后,标本采集不规范以及检验环境不合格,通过最终回收的问卷对各项问题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在此项实验中,用n来表达计数;测量数据用平均偏差+0~s来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中t检验,用%来表达。P<0.05代表两个群体的差别有很大的统计学意义,P<0.01代表有很大的差别。

2结果和分析

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36.11%(36/36)的成员认为,工作岗位分布不平衡;16.67%的成员(36/6)表明检验设施落后;(8/36)中22.22%的人表示样本收集不够标准;13.89%(5/36)表示,检验不符合要求,11.11%(36人)表示有其它问题。

3讨论

通过对微生物标本的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相应的临床症状,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临床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近年来,由于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这种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检测、公众健康等方面,并为医务工作者和病人所接受。在临床及公众健康方面,此检测项能够对有关标本中的微生物进行科学检测,并对微生物进行计数。但在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统计后,人们认为,在实际检测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常常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主动地进行这种检测和研究,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3.1微生物标本检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3.1.1检验和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

在进行微生物标本检测时,由于检验人员自身的工作水平是决定检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此问题上,有关部门的调研发现,目前一些检验员的工作水平还比较低,有些还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按照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操作,使检验工作的不明朗化,给检测的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1.2不符合标准的微生物标本收集程序

在进行微生物标本检测时,标本的收集过程比较繁琐。在采集时存在着采集部位不准确、采集不符合标准、采集不标准等问题,容易引起标本被污染,进而对采集的效果产生不利的效果,从而使得标本无法反映病人的病情。

3.1.3微生物标本存储运送不合理

有关的实验表明,取样后的生产过程也会对检测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一些工作人员对标本进行了研究,没有根据其实际需要,合理地选用合适的保存方式,从而对标本的微生物生存能力产生一定的不利作用。比如,收集后的厌氧微生物标本必须与外界环境隔离,如果保存不当,将会对标本中的厌氧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在运送过程中,标本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将会对标本的品质造成不利的后果。比如,在收集可疑的霍乱标本时需要使用碱性介质来进行标本的储存,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使用这种技术。另外,要将有关标本及时送达化验室,以防止因长时间的储存造成标本品质下降,从而提高标本检验的精确度。

3.1.4未按时送验

如果不能按时送检,可能会造成标本的不符合要求。粪便检验往往是因为病人本身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所以病人的大便样本一般都是由病人的家人和护士进行送检。护士要考虑到医院里的各部门和病人的需求,所以在送检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因为没有按时送检,从而造成标本的质量问题,从而产生错误的结论,从而影响到病人的微生物分析。

3.2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相关方法

3.2.1有效开展检验人员专业能力培训

要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达到更高的要求,各有关方面要加强实验室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保证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准确性。必须在对应级别的实验室进行高感染率的病原菌,并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相关的检验。①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提高相关人才的专业素质。定期安排检验员进行专门的技术训练或专题研讨,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有关的程序和重点,使他们能够按照有关的要求进行检测。②在工作中,相互学习,总结工作中的相关体会,以提高检验员的工作水平。③各有关单位要合理地加大对优秀检测人员的培养力度,使检测人员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提高检测人员的整体水平。实践证明,正确实施各项工作,有助于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而促进整体检测能力的增强,进而促进检测工作的实效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3.2.2合理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流程

在实施过程中,应积极科学地探索微生物标本的收集方式,并对其工作程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以保证其工作的科学性。在检测中,检测员应当向病人说明有关检验的要点和目标,并对不同的标本采取相应的收集方式,从而保证标本的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比如,在收集厌氧微生物时,可以通过气管穿孔术进行收集;在采集标本时,可以采取深咳嗽方法。有针对性的穿刺可以用于有呼吸障碍的病人。

3.2.3优化微生物标本保存与运送方法

为使标本贮存、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最大限度地解决,检验科要主动与取样单位进行对接与交流,强化标本的验收和注册,将标本的不符合标准的标本退回,并要求其尽快进行补充,并制订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保证贮存的品质,保证安全,从而达到不同标本的微生物检测相关要求。①对标本贮存的温度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调控,可有效地抑制标本中的微生物繁殖,防止因微生物数量过多而导致检测的结论。②强化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加大对仪器的年度检验,为检验的装备提供支持。③各菌种应尽可能设置各自的工作区域,以防止对试验的精确度产生不利的影响。④检验完毕后,进行清洗、杀菌,并将实验室中的废物妥善处置,减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并保证实验室内部的卫生和工作人员的健康。⑤安排有关工作人员集中讨论有关标本贮存、运送等问题,并进行有效的问题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检测工作的正确性。

3.2.4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关键是品质控制,确保检验的准确度。所以,通过制定规范化、系统化、全面的微生物标本采集程序,强化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职责,保证标本存放和检验之间的间隔,提高微生物检验的精确度。

3.2.5强化医疗机构内部规范制度

①加强实验室内标准体系,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切实提升实验室的检测合格率,从而改善病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②可以聘请有一定资历的资深人士,对新来的员工和实验室的有关工作进行定期的训练,重点是收集各种标本和检测时的标准,降低检测时的操作失误,提高标本的质量。③建立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达标者,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不达标者,则予以警示或惩罚,以激励机制,以提升检测工作质量。

3.2.6引进先进检验设备

基层疾控中心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分阶段、分批次采购新设备,并适时地淘汰技术落后的检测设备,确保了微生物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检测,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①恒温恒湿培养箱的箱温为36~45℃,而霉菌箱的箱体温度为28℃。在冷冻食品中,最小的温度是-20摄氏度,而在冷冻食品中,它的温度大约在4摄氏度左右。②消毒剂。新购置的消毒设备必须经过检测,通过检测,确认无误,方可用于实验室,并进行一周一次的监控。一般采用化学手指或生化方法对高压蒸气杀菌的杀菌作用进行监控。化学指法的监控方式以化学指示牌为主,而生物学原理是采用生化指标进行监控。③生化防护箱。在一般的疾病控制中心,一般都会采用2级的生物安全箱,在第一次安装和使用的时候,都会有专门的人员对有效的滤芯进行检验,如果发现有问题的话,就会进行替换。④防辐射。它在室内的作用是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杀菌。紫外光的好坏,主要看生物学和物理方面的因素。主要的生物指标是对微生物的杀伤力,用干草杆菌的黑色变种芽孢子和大肠埃希氏菌作为指示性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辐照,杀菌效果大于99.99%;而物理参数是UV,新的灯泡在初期的UV辐射应该在94%以上,在23摄氏度的情况下,30 W的直接UV灯的辐射功率应该在75 uW/cm2以上,而在同样的情况下,UV的辐射量应该在210 uW/cm2以上。⑤计量器具。量筒、天平、吸液器等都要经过专业的技术检验,或由国家计量仪器检验中心进行校准,通过后再将其标记为环保标志。

综上所述,对于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合理分配工作人员,引进先进设备以及建立全面的标本采集管理制度,进而提升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婧媛,刘金忠.疾控中心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与控制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4):78-79.

[2]赵丹.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298-299.

[3]刘欣.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6):225.

[4]陆锦莉,王晓燕.基层疾控中心检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4):139-140.

[5]窦美琴.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4):78.

[6]谢文忠.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4):100-103.

[7]李云周.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6):164-165.

[8]俞海珊.基层疾控单位微生物检验中的难点与质量控制策略[J].检验检疫学刊,2019,29(03):121-122.

[9]姜大栋.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7):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