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性传播疾病的不断增多,支原体感染而导致的非林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中混合感染属于临床工作中的关注重点,同时也是应对难题[1]-[2]。当前我国对于支原体感染而导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支原体阳性患者合并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的研究并不多,这导致临床干预能力也相对较差[3]-[4]。对此,为了进一步掌握支原体感染患者合并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的状况,本文进行简单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在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开展研究,并以某医院接受诊治的支原体感染患者300例进行研究分析。300例患者主要就诊于泌尿科、皮肤性病科、妇科。其中男性患者133例、女性患者167例,年龄区间20到59岁,年龄平均数(31.24±3.24)岁。已婚者213例、未婚者87例。入院患者大多数存在一定程度尿痛、尿频尿急以及尿道口刺痒等症状,部分患者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存在反复发作的特征。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标本采集之前的1周内未使用过任何抗生素。
1.2方法
采集标本。男性患者采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到尿道口2cm位置,轻轻扭转15s后取出,前列腺液与精液、中段尿分别采取10ml以无菌方式保留。女性患者将消毒棉拭子插入到宫颈口2cm位置旋转15s后取出。将采集到的标本快速放入到无菌试管当中,分别实行支原体、细菌、真菌以及衣原体、滴虫检测。对于疑似尖锐湿疣患者采取2ml静脉血并实行抗人乳头瘤病毒抗体检测。
支原体培养和抗生素药敏试验采取梅里埃公司与郎峰生物技术公司的试剂盒,操作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细菌培养检定和药敏试验方式:1、淋球菌培养采用上海医学化验提供配料,采用巧克力平板实现菌落分离;2、真菌培养基采用卫生防疫检验部门提供产品,制作沙保罗琼脂平板实现菌落分离;3、一般细菌培养基采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采用自制血琼脂平板分离菌落;4、衣原体抗原免疫层分析检测卡与尖锐湿疣病原体、人乳头病毒的抗体检测卡采用美利格公司产品;5、滴虫检测方面采用新鲜血液标本加入生理盐水后制作成为拨片,以低倍镜观察,如存在螺旋跳动、活动快速、水滴状无色透明则判断为阳性。
1.3观察指标
探讨支原体阳性标本中合并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的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21.0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P<0.05则代表对比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支原体阳性标本中合并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的情况
支原体阳性标本当中合并表皮葡萄球菌的占比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腐生葡萄球菌。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合并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的情况
2.2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中对于常规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最高为四环素。对于科比托、强烈米苏、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的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详情见表2。病原生物检定的药敏分析结果中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青霉素以及氧氟沙星,分别为86.00%、83.67%、63.00%。
表2疗效指标对比
3.讨论
本次研究认为目前混合感染的现象相对严重,其主要是因为性传播疾病带有多病原以及多传播途径等特征,除了原发感染以外其可能和治疗过程中、治疗好转后的再次感染有直接关联[5]。另外,临床中患者为了快速治疗支原体感染,往往会长期或间歇性的服用抗生素,此时会导致菌群失调,导致病原生物的混合感染,临床中医师只注重特异性病原菌的检测以及治疗,对于其他病原菌的检测重视度不足,导致致病菌的感染发生[6]。在国外的研究中,女性感染支原体之后可能会导致不典型临床症状和感染,因为治疗不及时导致支原体感染会加重,此时机体免疫力会下降,从而导致病原体感染的合并发生。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夫妻无法同时治疗属于感染病原体的重要因素,这也证明了支原体感染之后合并感染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混合感染都非常重要,临床中需要提高重视。
基于药敏试验结果来看,耐药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常规使用的抗生素耐药率已经相当高,其原因可能在于三个方面:1、支原体感染而导致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属于性传播疾病,患者往往不愿意表达或治疗,而是在网上搜寻资料后自行购药治疗;2、医师责任心不强,不愿意为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查与药敏试验,导致随意开药,也有可能是因为患者不愿意检查而被迫用药,同时为了追求治愈率往往会采用联合用药方式;3、患者长期使用治疗支原体药物后导致耐药问题的发生,促使合并感染其他病原生物之后也形成耐药问题。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对于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中需要提高感染合并问题的关注度,特别是对于20到40岁之间的支原体患者,需要及时做好全面性的病原生物与药敏检测试验,并基于检测结果做好针对性的治疗,提高临床综合干预水平。
综上所述,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合并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的临床危害风险较高,病情复杂,常规抗生素耐药问题也在不断的加重。临床中需要提高对于泌尿生殖消系统患者的药敏试验,借助病原生物检测与试验方式实现对感染情况的判断,针对用药,从而提高临床综合干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华萍,金丹霞.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与耐药性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028(003):350-353.
[2]骆振刚,李瑞鹏,王彦彬,等.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生殖支原体感染临床观察[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9,41(6):150-151.
[3]史兔英,祝峰,丁加伟,等.某院348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8,23(5):311-312.
[4]樊国强,黄阳飞,尹增亮.资兴市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情况及耐药性分析[C]//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王晋蜀,黄梦雅,赵明丹,等.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8,21(16):98-100.
[6]曹玉慧.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衣原体检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研究[J].家庭医药,2019,14(7):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