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论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困境与对策

王俊

通江县至诚镇人民政府,636733

摘要: 乡镇农业统计工作是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统计工作影响着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乡镇基层农业的统计工作在效率、质量与效益方面都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统计过程中意识不足、专业统计人员变动大、工作流程冗杂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数据质量,不利于乡镇基层农业统计效率发展。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专业统计人才培养等对策收集大量的有效数据,进而促进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乡镇农业经济。
关键词: 乡镇;农业统计;问题与对策
DOI:10.12721/ccn.2024.15706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数据统计影响着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战略的部署,高质量的数据统计能够反映出农业实际状况,因而乡镇基层的农业统计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统计重点是通过专业的统计工具与科学的统计方法收集整理与分析乡镇农业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统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具体数据挖掘其背后的农业产业布局与投入产出状况,进而分析与制定适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服务指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当地农业发展潜力。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变革,统计工作的更新状况却不理想,尤其乡镇的地理位置与经济水平,农业统计工作的数据质量存在着模糊状况,这影响着乡镇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布局,不利于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乡镇农业统计工作开展的困境

(一)统计意识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开展

当前,乡镇基层管理者对农业统计工作的定位与重要性理解得不够深刻,意识不足影响其执行力度与执行内容的准确性,进而导致农业统计工作分派存在不专业,不能有效收集反映农业发展的统计数据。乡镇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也是影响农业统计工作未能受到重视的一大因素。乡镇人手不精确,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突出,基层统计力量变动大、统计队伍孱弱,导致农业统计工作开展总是不被重视,外加统计岗位压力大,统计结果对数据的要求高,导致相关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态度不积极甚至逃避的状态,加大了统计工作开展的难度。

(二)专业统计人员数量少影响统计工作的开展

专业的统计人员是顺利开展农业统计工作的基础,稳定的乡镇统计队伍建设是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人才支撑,但是乡镇基层条件艰苦的属性导致统计人才的流失,统计队伍建设困难影响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由于新的统计人才流入不多,基层农业统计工作队伍老将占比大,这导致统计任务开展实施力不从心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有的村甚至出现往年数据一直沿用、为了完成任务仅仅简单估算就上报数据,使得大量未能反映地方乡镇农业发展与布局状况的数据被纳入规划部署中,造成不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状况的战略部署被实施,形成恶性循环。

(三)工作程序冗杂影响农业统计的开展

根据当前行政岗位的安排,乡镇一级统计部门没有专业的农业统计执法部门,大量乡镇统计员身兼多职,分配给统计工作的时间与精力有限,造成目前乡镇缺乏农业统计监督机制,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不知道《统计法》,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与规则意识导致其在工作落实中存在效率低、不到位的情况。

乡镇农业统计工作的项目固定,统计量固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重复工作、数据认定不统一的情况。《统计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相同内容重复布置的情况。比如生猪监测和粮食监测两项业务工作,乡镇级别的调查队在具体组织实施相关工作,通过抽取调查点的数据来推算全县的数据,而部署任务的统计局工作也将上述两个任务涵盖其中,这就出现了明显的工作重复。统计局和调查队反馈的数据不一致,却给基层部门数据的使用与发布带来了困难。

二、加强农业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乡镇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完善相应管理制度

对乡镇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视是确保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一环,只有相关的管理人员与统计人员意识到其重要性才能为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创造基础的财力、物力等条件保障,进而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增强统计工作意识形态重要性上,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从法律的权威重要性的层面增强相关人员对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转变工作作风,即重点培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素质与综合素养,加强专业人员的职业精神建设,提高其对统计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确保统计数据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垂直管理的统计管理模式是完善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手段。垂直管理即各个乡镇直属管理统计机构,市统计局通过考试选拔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委派至基层乡镇,专门负责农业统计工作的管理,如此有利于实现更加直接和高效的垂直管理。

(二)加强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队伍建设,补充统计队伍建设

统计人才是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加强基层统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要重点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懂农业、爱农村的统计队伍,乡镇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战略或者与当地高校开展合作,确保在乡镇机构和人事变动中农业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和统计调查工作的连续性。其次,建立合理的统计人才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保障队伍的稳定性。比如以统计人员编制的形式保障人才的稳定与上进,完善人才晋升机制确保乡镇基层人才留得住并发展得好。

(三)建立完善的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制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变化,乡镇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也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在农业统计中多采用专业器材、专业工具保障农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人力的消耗,从源头确保数据的专业准确性,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效率。由于乡镇统计工作基本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乡镇必须给专职统计人员不再安排其他工作,确保统计报表上报期间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确保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建立健全科学、实用的农村调查方法体系。取消同一指标重复统计,如生猪、粮食这两大指标建议平时采用抽样调查,在普查年度或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从而改变因多种调查导致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或浪费的现象,同时也规避了数据混乱、数据冲突、数据不衔接的状况。

三、结语

加强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上述对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发现当前乡镇统计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态度不积极、专业统计人员数量少以及工作程序冗杂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和数据的准确性。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完善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工作流程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宫丽.探研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现状及策略[J].吉林农业,2019(4):43-44.

[2]艾义玲.建立农业经济核算体系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0):306-308.

[3]马吉华.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2,2(8):122-124.

[4]李婷.试论农业统计在农业经济发展领域的积极作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5):82-84.